旺報【記者梁世煌╱專題報導】

2008年9月15日,隨著雷曼兄弟的倒閉,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做為國際間最大產出國的大陸而言,面對全球市場瞬間凍結,當時的衝擊可想而知。為了應對此一危局,大陸在該年11月推出了總投資額達4兆(人民幣,下同)的擴內需、促增長的十項措施,這個被外界稱為「四兆計畫」的行動在當時大陸經濟風雨飄搖之際發揮了「定錨」的做用,成為保持大陸經濟增長力道的關鍵力量。

全球金融風暴對大陸的影響有多大?看看當時大陸進出口就可知一二。根據大陸官方資料,金融風暴的負面影響在2008年11月開始顯現,到12月,大陸的進出口總值按年負增長達11.1%,該年第4季,大陸的季度GDP增速一口氣下降了4個百分點,正如大陸國務院的政府報告所指,「這場危機來勢之猛、擴散之快、影響之深,百年罕見」,此時政府如果再不推出相應的刺激經濟計畫,大陸後來的宏觀經濟,甚至可能會出現零增長的窘境。

鐵公基拉動成長

因此,在2008年11月,當時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為的就是抵禦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各重衝擊,會議確定了當時要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包括加快出臺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措施、「鐵公基」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羣體的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其中,光是鐵路、公路、機場等「鐵公基」的基礎建設,估計就要投入1.5兆人民幣,這是當時「四兆計畫」中,投入最大的領域,事後也證實,這項投入對拉動當時大陸全社會投資動能,並且對穩定經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人工呼吸應危局

有分析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儘管大陸經濟高增長,但基礎設施一直是大陸經濟發展的短板,四兆計畫的出臺正好加速這個領域的推進;其次,「四兆計畫」也讓大陸經濟得以提前從國際金融危機的壓迫中解脫,隨著該計劃的逐步實施,大陸中央在後來所定下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方針才得以一步步的貫徹執行,並且實現現在經濟穩增長的局面。

因此,儘管外界對於四兆計畫至今仍然評價不一,但專家仍指出,對於當時因全球金融危機而幾乎出現「休克」的大陸經濟而言,四兆計畫仍然可以說是一次及時的「人工呼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