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愧有四朝元老之名,更是愧對孝宗弘治皇帝的絕對信任之恩。在武宗朱厚照駕崩無子情況下,做出了一個特別錯誤的選擇。

按照祖制與當時情形,無非是兩個選擇:

第一個是在「厚」字輩里,挑選儲君,前提條件是過繼給孝宗為子,以孝宗嗣子入繼大統。否則,不許可繼皇帝位。以確保孝宗後嗣綿延。

第二個是在「載」字輩里找藩王子,過繼給武宗朱厚照為嗣子,入繼大統。

這兩個模式,都有一個根本前提是讓孝宗一脈延續,以彰孝宗的賞識之恩。

而事實是,楊廷和選擇興獻王子朱厚熜入繼大統。在聖旨下達前,沒有入嗣前提,讓朱厚熜以模糊的方式入繼大統。

世宗以外藩入嗣大統,按封建禮隨後十多年的「大禮儀」事件,以朱厚熜勝利而告終。但因世宗尊崇私親,橫生枝節,始則堅持尊本生父母為帝後,既而又欲改稱孝宗為皇伯考。讓孝宗皇帝的一脈延續從武宗而止。

楊廷和選擇興獻王子朱厚熜是一個極大的敗選。是對孝宗皇帝的大不敬。


楊庭和也不想,但是沒辦法,朱厚照登基以來幹了不少爛事,比如重用太監劉謹為首的八虎,改革稅制,為了削弱文官集團勢力大開殺戒,搞得天怒人怨,為了安撫文官又將劉謹千刀萬刮,然後又調邊將江彬入京以練兵的名義插手軍權,在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下化名朱壽自封大元帥統兵五萬與蒙古小王子的五萬精兵來了一場五天五夜的混戰!大勝而歸向群臣炫耀卻遭到文臣們的集體嘲笑說他吹牛,寧王造反被滅雖說是王守仁之功,但若沒有朱厚照的重用,王守仁根本沒有機會出頭,朱厚照死後王守仁被貶恰恰也論證了他就是朱厚照的人。真實的朱厚照肯定不是明史中記載的那個荒誕不羈放縱的風流皇帝,恰恰相反,朱厚照是個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自幼的就以太祖和成祖為榜樣,要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他的一舉一動都是有一定的政治目標的,掌控了軍權的他根本就沒把文官集團放在眼裡,所以他在平叛了寧王之亂後乾的一件事瞬間震驚了整個大明王朝……這件事情就是在南京頻繁進出宗教場所,與宗教人士和海外人士接觸(喜歡經商的朱厚照計劃解除海禁,放開對外貿易)隨後強行頒布「禁豬令」,借口是豬衝撞了國姓,文官們可不是這麼好糊弄的,尤其是大明首輔楊庭和,他懷疑朱厚照受西方人的影響有利用宗教掌控朝政的傾向,這是文官集團乃至整個儒家學子們所不能容忍的,於是聯合文官武將甚至宦官集團和後宮之主張太后一起要求廢除「禁豬令」,朱厚照堅持強推,全國因為禁豬亂成一鍋粥,此時朱厚照離奇落水,一病不起,被太后軟禁於紫禁城中一年後被太醫治死了……楊庭和與張太后選擇了病秧子朱厚熜繼承大統是有其政治目的的,一是延續孝宗皇帝香火,二是弄個病秧子過渡一下,讓他趕緊成婚生個太子……誰料這病秧子不是個簡單人物,他早就洞察了楊的心思,幾番交手之後把楊庭和給弄得一敗塗地,最終辭職回了老家,他兒子也被貶到了雲南,一生不得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