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下

  在哈爾濱坊間,有一個綽號比「蓋如垠書記」叫得更響。人們稱他「老蓋」,因為蓋如垠主政哈爾濱後,給當地民眾留下的最深刻記憶就是「總在拆拆建建,到處修橋蓋房子」。(中國新聞網 12月18日)

  近年來,一些官員在落馬之前,社會上就流傳了他們的所作所為給予了各種各樣的綽號,比如,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稱為「推土機市長」、四川原省委副書記李春城稱為李拆城、雲南省原副省長沈培稱為「拆遷大佐」、廣州原市委書記萬慶良成為「六百帝」。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落馬官員這些看似「市井化」的綽號,其實也是民意的一種體現,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官員在一地的所作所為羣眾全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小小綽號,是對官員不良作為的調侃和諷刺,體現著羣眾對官員的評價與不滿,代表著羣眾對官員的真實看法,不給老百姓辦實事的、在工作及生活作風上口碑不佳的,都能在綽號中體現出來。

  官員的這些綽號不是落馬之後纔有的,而是由來已久,為何會在當事人落馬之後才蔓延開來。官員還在領導職位上,還握有一定的權力,民眾在談及官員的綽號時還只限於茶餘飯後的談資,還沒有出現在正式場合;一些新聞媒體考慮到領導人的形象和政治要求,這些不雅的綽號沒有出現在新聞報道中。

  官員的綽號看似是對其作為的調侃,也是民意的一種重要體現,是對其「是非功過」的評說,透過這些帶著戲謔色彩的綽號,往往能「窺斑見豹」,可以從中找到其腐敗的蛛絲馬跡。對待這樣的綽號,紀檢監察部門應該高度引起重視,不能覺得可有可無,甚至還當作是對領導幹部的「污衊」進行民意打擊。民眾的呼聲要認真對待,要抱著「有則深入調查,無則勉之」的態度去查處,是對民意的尊重,也是對黨員幹部「特殊保護」。

查看原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