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人在提起武則天時,依舊是滿心敬佩,這與武則天的聰明才幹是分不開的。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全天下的女子都待在閨閣裏刺繡養花,唯有武則天不同,她不僅脫離了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束縛,還憑藉本事成爲了一代女皇。

  武則天在臨死前卻立了一份特殊的遺詔,不僅令當朝人震驚,也使得200年後的我們大爲喫驚。她在遺詔中將辛苦得來的“武氏江山”拱手相讓,沒有給武家人留一絲希望,有人說她蠢,其實那不是蠢,直到200年後人們才發現他的智慧。

  原來,武則天在臨去世前留了這樣一份遺詔,她在遺詔中用的是皇后的口吻,說希望死後與高宗合葬,墓碑上也不要刻任何字,至於皇位,當然是要傳給皇太子李顯。武則天去世後,中宗李顯遵其遺命,繼承大唐皇帝,改稱武則天爲“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將其入葬乾陵,並在她的墓前立下了一塊無字碑。

  歷朝歷代,每位君王都恨不得將所有功績鐫刻在墓碑上,武則天偏偏不走尋常路,她的墓碑上一片空白,功過全留給後人來評價。其實,這正是武則天的聰明之處,她知道如果過分宣揚自己,必定會招致千古罵名,所以死後才用皇后的身份下葬,那一塊“無字碑”留給後人多少想象。

  武則天之所以把江山拱手相讓,不是因爲她懦弱膽小,而是她智慧的體現。她非常清楚,自己死後李唐王室必定會揭竿而起,他們爲了復仇,必定會在史書中狠狠地抹黑武則天。與其這樣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向封建勢力妥協,這樣既保全了自己的名聲,也平了李唐王室的怨恨。

  有人可能會問,武則天爲何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孃家人,這樣就不用擔心抹黑了。沒有人比武則天更瞭解自己的孃家人了,他的孃家人個個都是無能之輩,根本沒有管理朝政的能力,倘若他們繼承皇位,天下必會大亂,這樣武則天又多了一重罪。另外,武則天向來就和孃家人關係不好,所以她根本就沒想過讓武氏的江山延續下去。

  武則天的治世能力有目共睹,所以她留給後人的印象並非謀朝篡位,而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英雄。200年後的今天,沒有人說她謀朝篡位,世人一提起她都是滿心地敬佩與自豪,也許正是因爲她當年立下的那份遺詔,才使其留下了千古美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