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與全世界為敵,美國政府在一天之中密集推出了多項貿易“休戰令”。

此前白宮已經在16日宣佈,對土耳其進口鋼鋁徵收關稅將從50%下調至25%。

在國會針對美國總統在關稅方面權力過大的不滿之聲中,特朗普政府以取消鋼鋁關稅的妥協舉動,試圖為國會通過《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鋪路,此舉一出,也得到了各界的歡迎。

相比起來,推遲汽車稅的決定得到的回應則冷淡得多。其原因在於,業界擔憂,來自汽車稅的威脅並未消失,只是暫時延遲了六個月。

一直在代理相關“232調查”案件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孫磊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基於《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節規定及上述公告內容,此次汽車及零部件232調查的總統公告是調查結論和措施的實體決定,而不是程序性延期。公告本身並未出現此前媒體報道的“延期”做出決定的措辭。

同時,“如在180天內,磋商未能達成一致,則美國總統有權採取其他必要措施,應對進口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孫磊指出。

為了選票,美政府最終妥協

2018年11月,美加墨三國就達成了USMCA,然而由於特朗普政府拒絕取消此前徵收的鋼鋁關稅,三方陷入僵局。

此舉導致,除加墨均威脅在立法程序中不批准USMCA之外,也引起了美國國會的不滿,其原因在於,加拿大與墨西哥對美國徵收的報復性關稅涉及大量農產品,而這些中西部州均是共和黨參議員的票倉。

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共和黨參議員格拉斯利(ChuckGrassley)就多次指出,想要讓USMCA“過會”,必須取消對加墨兩國的鋼鋁關稅。

此前,美方希望加墨兩國可以接受關稅替代方案,即接受使用“自動出口限制”的方式,作為獲得鋼鋁關稅永久豁免的條件,此前韓國等國接受了這種方式。

不過,通過此次USTR的聲明可以看出,加墨兩國並沒有就範。作為互相妥協,各方同意建立一個防止鋼鋁進口激增的機制,來對鋼鋁貿易進行監督。

USTR並在聲明中指出,如果監控到某些特定鋼鋁產品進口激增的情況,美國可能會重新對這些鋼鋁產品加徵關稅,而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任何反制措施,則必須僅限於鋼鋁產品。

不過,第一財經記者查閱美加和美墨之間的共同聲明,均未具體解釋將如何建立該鋼鋁進口機制。

美國商界對這項舉措表示歡迎。在2018年的多次財報中,哈雷戴維森、福特汽車和惠而浦的高管都曾警告投資者,加徵鋼鋁關稅的舉措導致了原材料成本上升。

美國商會會長多諾霍(TomDonohue)發聲明表示,這一舉動對美國農民和製造商起到了緩解作用,並為USMCA的批准帶來了希望。

為保票倉!美政府取消加墨鋼鋁關稅,但汽車稅陰雲難散 新聞 第1張

認定進口汽車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與對取消鋼鋁關稅的贊同之聲相比,特朗普政府推遲汽車稅的決定得到的是更多的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做出了推遲180天延期對進口汽車及零配件加徵關稅決定,但美國商務部2月17日向特朗普上交了有關進口汽車和零部件的“232調查”報告明確認為,進口汽車及零配件威脅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具體而言,該聲明指出,“汽車研發”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在汽車技術方面,針對其商業突破的快速應用,對於美國保持競爭性軍事優勢和滿足新的國防要求是必要的。”該聲明指出,在發動機和技術、電氣化、輕量化、高級連接和自動駕駛領域都發生了重要的創新,而美國國防工業基地依靠美國汽車業,來開發對維持美國軍事優勢至關重要的技術。

為此,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認為,美國汽車研發和製造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該聲明指出,在過去三十年中,(美)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進口增加以及其他情況使得外資生產商比美國生產商具有競爭優勢。

該聲明還指出,美國汽車製造商在國內汽車市場的份額急劇萎縮,從1985年的67%(在美本土生產和銷售1050萬輛)下降到22%(在美本土生產和銷售370萬輛);而在同一時期,美國汽車進口量幾乎翻了一番,從460萬增加到830萬輛。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進口了超過價值1910億美元的汽車。

孫磊則對第一財經記者總結說,該報告認定的事實包括四點,即美國國內汽車行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受到進口產品明顯沖擊;歐盟、日本對進口美國汽車設置障礙;進口汽車的替代性嚴重威脅美國本土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及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對美國國家安全形成威脅。

他表示,此次根據美方公告可以看出,美方首次就汽車及零部件“232調查”的產品範圍進行了明確,其中整車包括兩種,第一為乘用車——含轎車、麵包車及廂式貨車等,第二種為輕卡;其次,在汽車零部件方面,則包括引擎及部件、變速箱及傳動部件以及電子元器件部分。

孫磊指出,基於公告的上述內容,汽車輪胎、車輪、玻璃等汽車部件並未包括在此次232調查內。但是,必須明確的一點是,美國“232調查”規則,允許總統超出調查範圍對被調查產品的衍生產品採取措施。

汽車稅陰雲難以消散

消息公開後,歐盟貿易委員馬姆斯特羅姆直接在社交媒體上回應道:“徹底反對將我們的汽車出口當成是國家安全威脅這一主張。”

“歐盟準備談一份有限的包括汽車的貿易協定,但是不會談不符合WTO法律規定的管理貿易。”她指出,萊特希澤將在27日訪問巴黎,屆時將會與其進行討論。

豐田公司也發聲明回應,這一推遲汽車稅的威脅,仍是對“美國消費者、工人和汽車業的重大打擊”。

豐田指出,目前其在美國已經進行了超過600億美元的投資,而這一總統令傳遞的信息是,“我們的投資是不受歡迎的,我們每一位員工所作出的貢獻,均未受到重視”。

美國汽車聯盟則表示:“自2017年以來,美國國內和國際的汽車廠商對美進行了228億美元的投資,用於建設與改建設施”。

“然而不斷增長的汽車稅威脅卻在消解這樣的經濟進程。”美國汽車聯盟指出,“最終,你要麼徵關稅,要麼拿投資,你不能想什麼都佔著。”

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數據顯示,2018年對美出口汽車的前五位為墨西哥(526億美元)、日本(402億美元)、加拿大(384億美元)、韓國(138億美元)和德國(181億美元)。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如果想要解決貿易逆差問題,就一定會考慮搞汽車稅:目前美國貿易逆差中接近一半的產品來源都是汽車產品。

針對美方後續措施,孫磊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未來USTR將加緊與歐盟、日本的貿易談判;USMCA、美韓貿易協定將對汽車及零部件貿易做出安排,但具體內容尚未確定,同時,中國產汽車輪胎、車輪、玻璃等產品被美國加徵232關稅的可能性降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