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葯業造假這些年:曾為「炒股能手」,造假鏈上都有誰? 新聞 第1張

距離康美葯業近300億資金不翼而飛不到20天,康美葯業財務造假的實錘落下。

5月17日,證監會通報對康美葯業調查的進展表示,現已初步查明,康美葯業披露的2016年至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一是使用虛假銀行單據虛增存款,二是通過偽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

“重大虛假”第一個後果,是康美葯業將戴帽“ST”並停牌。財務造假被坐實之後的5月17日晚間,康美葯業發布公告稱,股票將在5月20日停牌一天,21日股票簡稱由“康美葯業”變更為“ST康美”。

與此同時,康美葯業的合作對象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因涉嫌未勤勉盡責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已經遭遇多家上市公司的拒絕繼續合作。

此前的4月30日至5月13日,康美葯業出現7次跌停。截至5月17日,康美葯業股價收盤6.64元,對應總市值只剩下330億元。此前其最高市值曾達千億。

記者注意到,此前康美葯業曾被報道“存貸雙高”,而公司當時稱之為不實報道,公司將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從2016年財務造假到被查的2018年底,控股股東不斷質押,同時公司也頻頻借款。

股民:沒想到大公司會財務造假

“我們散戶能看到什麼東西呢?想着這麼大的公司都不可能有這種事情(財務造假)發生的,想不到最後這樣,很傷心。”一位來自上海的投資者項先生表示,自己在2016年以15元的均價買了康美葯業股票,到現在一股都沒有拋,現已將自己購買康美葯業股票材料提交給律師。

另一位範先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自己在2018年10月份用100萬左右的資金購入康美葯業股票,當時買入後第二個交易日康美葯業就跌停,自己也選擇止損賣出,“這種大市值的股票遇到跌停板感覺不太正常,就‘割肉’了。”

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證券索賠吳立駿律師認為,康美葯業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問題直接指向涉財務造假,並已經使得股價異常下跌,凡是在2018年12月28日收盤時持有康美葯業股民或15康美債債民可加入索賠。

吳立駿透露,目前已經徵集到上百位索賠股東,涉及金額超過千萬元。

5月17日晚間,康美葯業在提示公告中致歉表示,“經公司自查,因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存在缺陷,資金管理、關聯交易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向廣大投資者致以最誠懇的歉意”。

這樣的致歉在康美葯業被調查前已經有過一次。5月1日凌晨,馬興田簽發了一份對股東的致歉信,將公司出現的問題歸結到“由於過去快速發展而帶來的內部控制不健全”。

回顧二十天前的4月29日,康美葯業對2017年報中的22項財務數據進行調整。在2018年年度報告中對2016年度、2017年度報告中的營業收入、凈利潤等主要會計數據調整。

其中,無論是康美葯業虛增的銀行存款資金還是營業收入等,均被公司稱作“財務差錯”。當時康美葯業的實際控制人馬興田還對媒體的質疑回應稱,“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

直到證監會的披露才揭穿康美葯業的謊言。

康美葯業此前被媒體報道存在“貨幣現金高、存貸雙高、大股東股票質押比例高和中藥材貿易毛利率高”等相關內容,2018年10月17日,公司對此回復稱,對於近期媒體未經核實的不實報道,公司將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

公司當時對貨幣現金高等質疑回復稱,根據公司發展戰略規劃,新增的項目投資、產業並購和中藥材貿易等對貨幣資金和融資規模的需求都非常大。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傳統的融資渠道比較單一、銀行長期資金的融資難度極大,而公司部分投資項目規模較大、回收期較長,為保障未來業務拓展的需要,公司必須不斷地保持融資節奏,並維持與金融機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根據公司的業務發展戰略,在業務拓展的邊際收益高於理財投資回報的情況下,公司會有計劃地保持融資的規模並且保持資金的流動性,而不會將貨幣資金用於理財投資。

康美葯業造假這些年:曾為「炒股能手」,造假鏈上都有誰? 新聞 第2張造假這些年,大股東高比例質押,上市公司頻舉債

被稱作中藥概念龍頭的康美葯業成立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上市時間超過18年。2013年的年報中,已經被描述為“首次進入中國企業500強,連續8年上榜中國製藥業百強”。

當時的康美葯業,在2010年以來的現金流均呈現正常上漲態勢。截至2013年年底,普寧中藥材新專業市場、未來康美(亳州)華佗國際中藥城有限公司二期項目、普寧中藥材專業市場項目、安國中藥材專業市場項目等均在進行。

2014年、2015年康美葯業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在增長,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了159.49億元、180.6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2.85億元、27.56億元,同比增長超20%。

不過,2014年度,康美葯業經營現金流量與業績背離。根據康美葯業此前發布的年度報告,公司2012年、2013年、2014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0億元、16.74億元、11.32億元,在2014年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滑32.37%。到了2015年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只有5億元,同比下滑55.06%。

到了2016年2017年,其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和業績(歸母凈利潤以及營收)表面上維持了靚麗的雙增長,而這背後是“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出現了多計103億的等一系列現金相關的“會計差錯”,以及兩年虛增158億營收。

其實,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已連續轉為負值,分別為-23億元(更正後)、-48.40億(更正後)和-31.92億,經過調整後,2016年其歸母凈利潤也下滑了33.26%。

造血能力嚴重惡化的康美葯業卻出現了貨幣資金的高企,貨幣資金科目由2015年末的158.2億元增至2016年末的273.3億元,更正前,其2017年末的貨幣資金高達341.5億元。

正是從經營活動現金流惡化的2016年起,根據證監會披露,康美葯業在財務報告中出現重大虛假陳述。

貨幣資金虛高背後,記者注意到,公司近年來融資不斷,公司2014年5月曾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優先股,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600000萬元”。2015年12月,其公告稱,要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523594050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1億元。

到了這兩年則包括髮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

上述融資除了2016年完成的1次定向增發外,其餘均是舉債融資。僅2016年度,康美葯業就發行3筆短期融資券,金額共計75億元;2017年度發行中期票據或短期融資券共6筆,涉及金額110億元;2018年度通過發行中期票據或短期融資券超過18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康美葯業直接融資的主承銷商,包括廣發證券、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

出現上述虛假陳述狀況直至被立案調查的2018年,公司控股股東在不斷質押手中股份,2017年3月23日,控股股東康美實業累計質押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總數為1339714083股,佔其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86.59%。而到了2018年11月29日,康美實業累計質押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總數為1629349163股,佔其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99.53%。

康美葯業造假這些年:曾為「炒股能手」,造假鏈上都有誰? 新聞 第3張康美實業曾為“炒股能手”

而康美葯業資金消失的背後,是數十億資金流向了關聯方。

在證監會通報中,這些資金“轉入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康美葯業公告披露:根據公司前期披露的年報及其附屬文件,並經公司覈查,公司與相關關聯公司存在88.79億元的資金往來,該等資金被相關關聯公司用於購買公司股票。

根據康美葯業公告,報告期末應收大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往來款88.79億元,其中期初餘額57.14億元,2018年新增35.95億元。上述依然佔用康美葯業88.79億元的公司,為普寧市康淳葯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寧康淳)、普寧康都葯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寧康都)與康美葯業的關系均顯示為“其他關聯關系”,兩家公司截至報告期末分別仍佔用康美葯業32.5億元、56.29億元。

去年11月末多隻廣東股聯動閃崩,其中包括康美葯業,當時據市場人士分析,上述多隻閃崩的廣東本地股存在“被坐莊”的嫌疑。誰曾坐莊康美葯業,現在已指向上述公司。

根據去年11月29日公告,康美葯業背後的控股股東康美實業也活躍於一級和二級資本市場。據公告披露,康美實業主要投資方向包括一級市場及參與二級市場定增,目前持有上市公司藍盾股份、普邦股份等公司股權,投資回報率較高。

記者發現,康美葯業實際控制人馬興田夫婦關聯的信宏實業、信宏資產、博益投資3家公司成為馬興田夫婦的投資抓手。2006年,信宏實業曾受讓廣發證券股權;博益投資還曾投資普邦股份和冀凱股份兩家上市公司。

新京報記者 李雲琦 編輯 嶽彩周 徐超 校對 張彥君

神祕操盤手被調查,操縱標的或有康美葯業?康美葯業回應:王廉君案不涉及公司股票內幕交易

上交所12問康美葯業:299億貨幣資金去哪了?

康美葯業上演股債雙殺:股價跌停,“15康美債”跌逾20%被暫停交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