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獲得最佳閱讀體驗的讀者,建議閱讀wechat公眾號的版本:

是社會太現實,還是理論太羸弱|城與邦?

mp.weixin.qq.com
圖標

前言

  翻開任何一本社會學教科書,開頭不免說明何謂「社會」的定義,儘管眾說紛紜,但大家基本上會認為社會學一門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學問,探討互動之中的獨特關係。但在實證研究的假設之餘,總不可避免涉及到一些哲學層面的問題,例如為什麼人們要組成成一個社會?為什麼人們總熱衷於建構一個不真實的團結神話?政治家的演講有什麼樣的修辭祕密?社會階級是怎麼被區分出來的?是不是某些人有資格享受比較好的待遇?這些問題總不可避免涉及到一些哲學思考(至少在方法論的層次)。

  本期回顧,「城與邦」整理了與「社會」、「契約」相關的往期文章,供君取閱,點擊「標題」或「品名」即可閱讀。歡迎各位讀者分享你們對「社會」的思考。

1 契約論的始作俑者

  社會契約論是一種基於對人性的觀察再來想像過去歷史的思維,是一種邏輯推演,不是對歷史的實證研究。自然狀態和社會契約論始於對人性的考察。但是對於自然狀態和社會契約是否真實存在,這些人往往態度不一。

品 名:社會契約論與真實歷史

製造者:冷金乘

配 料: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2 契約論的始作俑者2

  在看上去的萬般不同中,約束自然狀態的自然法精神卻是一致的,即合乎理性的規定與人性的需要,都認為合乎理性、人性的法則就是合乎自然法的。與此同時,兩位風標千古的思想家都將自然法置於非歷史的境遇,將理論的假設視為自古而然的前提與不言自明的真理,暴露了其唯心主義的社會觀。

品 名:良善與邪惡:兩種自然狀態說

製造者:琉璃

配 料:霍布斯《利維坦》、洛克《政府論》

3 國家社會的存在意義

  國家理由的基本概念範疇最早由馬基雅維利提出,而作為政治觀唸的Ragione di Stato則在1547年由義大利人文主義者焦萬尼·德拉·卡薩第一次正式提出,並成為早期近代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話題之一。在18世紀西方民族國家日臻成熟之後,社會契約論日漸興起、公民社會逐漸成型、啟蒙運動的推廣和第一次民主化浪潮的推動之下,這一概念的影響逐漸式微;直到20世紀,面對意識形態的爭端和現代政治的危機,對國家的深入思考纔再次回到西方學界的視野之中。

品 名:「國家理由」的歷史沿革

製造者:楊安琪

配 料:馬基雅維利、梅內克

4 盧梭,獨裁捍衛者?

  以賽亞?伯林的恐怖哲學家點將錄《自由及其背叛》,赫然將盧梭列為自由的第二號敵人,柏林認為,盧梭雖然愛好自由,但他所建構的普遍意志思想卻使得專製成為可能,獨裁者得以立足,他使政治變成了「管理眾人之事」,自此個人受議會與專制政府的鉗制,在這個意義上,不受約束的自由竟成了最具奴性的權威。

品 名:獨裁者的普遍意志

製造者:黃麒瑄

配 料:盧梭《社會契約論》

5 為什麼不是社會配合我

  和《第一哲學沉思》裏出現的「欺騙性的上帝」類似,《利維坦》中的「愚人」和休謨筆下「明智的無賴」是近代思想中兩個著名的異己形象。與前者因「超凡詭譎」而令人敬而遠之不同,這兩個違規者似乎只是因為「在心中告訴自己,沒有什麼正義和不義,因此可以暗中違約行事、合乎理性地追求利益」,就順理成章地成了現當代契約論者心目中「異常可怪」的大敵。

品 名:憑什麼我不能犯規

製造者:羅熱

配 料:休謨

6 人人都能社會搖?

  布爾喬亞在盧梭思想中的形象,它是自然人邁向社會狀態後必然導致的悲慘結局。但對於盧梭而言,社會生活中的奴役和墮落並不是人類必須接受的結局,人們「絕不可認為上天已經使我們墜入無可救藥的人類墮落的深淵了」,而「應當努力從苦難的本身中找到能挽救我們的良方」。孤獨的自然狀態已經成為不可追溯的過去,人類的救贖只能在社會狀態中實現。

品 名:盧梭的布爾喬亞問題

製造者:任舒懷

配 料: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7 人人平等,而有人更平等?

  據傳在戰國之後,「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觀點已經產生。在古希臘,伯里克利也曾說過:「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樣歷史悠久的一個概念來到現代社會,已然成為一個不證自明的道理,被記錄進《世界人權宣言》。但是,在社會法學看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屬於現代法律體系,不過是一個歷史的階段——在近代逐漸產生,又在後現代社會中逐漸消失。

品 名:法律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嗎?

製造者:羅蘭

配 料:社會法學

8 進入社會就是自願為奴?

  對於Pateman而言,參與構建現代公民社會的契約有兩大類型——社會契約,又稱原始契約,是一直以來佔據學術焦點的議題;與另一邊因被認為並不重要而銷聲匿跡的性契約。一方面,人們在自然狀態中自願結羣,結束了以父親為主要權利中心的父權社會,通過契約方式將部分權利移交至(或放棄於)受大眾認同的第三方權利體(e.g. 政府),進入到現代公民社會。但是,現代公民社會的構建並不意味著父權體制的消失。

品 名:當女性的禁錮成為現代公民社會的基石

製造者:王笑哲

配 料:Pateman《性契約》、女性主義

9 外國人就可以為所欲為嗎?

  在一個如我們的自由社會,你基本上擁有三個選擇。你可以離開。你可以試著去改變法律。或你既不如此做也不默示地同意服從法律。這就是社會契約。但這並不適用於愛麗絲。她不是在仙境出生;她是不在那被撫育成人或在那受教育。況且她不是個自願搬入的移民——她如字面般地掉進這地方!在一個自由社會中的三個選項(離開、改變現狀或默示地同意服從),愛麗絲是拼了命地試圖離開。她並沒有一個服從的默示同意,所以她沒有一個社會契約。她有權用暴力對抗法庭。

品 名:「你什麼都不是,只是一盒撲克!」

進口者:玉宣

配 料:《愛麗絲夢遊仙境》、霍布斯、洛克

本期編輯|黃麒瑄、施施

圖片來源

  • 封面: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往期相關文章

  • 狐狸和獅子的老師長什麼樣?(馬基雅維利主題回顧)
  • 阿年,自由主義是什麼?(自由主義主題回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