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成也蕭何

說到高拱的發跡,離不開嚴嵩與徐階二人。一個是嘉靖朝的首輔,另一個是次輔。說起徐階大家估計很陌生,其實他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小時候也是在鬼門關徘徊了兩次。不滿周歲的時候,曾經掉落在枯井裡面,撈上來3日後才蘇醒,另一次是在5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去拾倉,結果在翻山越嶺之際不幸掉落懸崖,萬幸的是被半山腰的樹枝給掛住了,才撿回來一條命!

進入官場後,由於被看做是嚴嵩死敵的夏言衣缽繼承者,所以自然和嚴嵩如同水火不可調解。如果把他二人的競爭看做是場比賽,那麼徐階則是先輸兩局最後反敗為勝。

第一局,有一年摘思忠在寫元旦賀表的時候,由於用詞不當,被徐階廷杖100削職為民。嚴嵩利用摘思忠的報仇心理,讓其假意向徐階行賄,嚴嵩順勢參了徐階一本,所以第一局徐階輸。

第二局,眾所周知嘉靖是個喜歡仙丹甚於美女的皇帝,曾經下令搜集未婚育宮女的月經來煉仙丹。此次由於嚴嵩利用嘉靖賞賜的五色芝,成功煉製出了仙丹,嘉靖是龍心大悅。受寵的嚴嵩趁機誣陷,徐階只關心朝政,絲毫不擔心您的身體,所以第二局徐階又輸。

第三局,在後來明穆宗的授意下,徐階致使楊繼盛彈劾嚴嵩,由於證據確鑿加上文武百官對嚴嵩專權弄國恨之入骨,所以最後被下了錦衣衛大獄。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倭寇也在大明東南肆掠,嘉靖帝多次召見徐階問計。徐階都舉措得當,安排良將精兵平亂。後來看到北疆的部隊缺衣少吃,所以將北京周圍的麥子收割完畢,分別從居庸關運到宣府,而紫荊關的運到大同解決戍邊部隊的糧餉!此舉大獲民心,在嘉靖的心中位置日益牢固。

而高拱將明哲保身的精髓算是學到家了,明面是兩邊都討好不得罪,暗地裡是指使人離間他二人,自己好坐收漁利!

敗也蕭何

嘉靖走了,嚴嵩垮台了。原本貌合神離的徐階與高拱,就迫不及待的將爭鬥公開化了。當時徐階雖然為首輔,但是高拱以先帝舊臣自居,聯合朴復排擠徐階。

有一次,嘉靖命徐階纂寫遺詔,原本以為會受到邀請的高拱,在家連等三日都沒有消息,最後打聽原來張居正代替自己去了,由此對徐階便記恨在心!隆慶元年,高拱與徐階雙雙離開朝堂,原因是高拱的黨人御史齊康彈劾徐階,導致自己丟官還連累高拱受到了言官的群起而攻之!

隆慶三年,高拱重返朝堂以大學士的身份執掌吏部,將徐階制定的政策全改了,將徐階提拔的官吏全裁撤!由此高拱的權勢如日中天,這種的格局一直持續到萬曆登基!

隆慶六年,明穆宗病重召見高拱、張居正、高儀至病榻前,被託孤為輔政大臣。然而宮中的太監馮保奪取了大權,氣憤不已的高拱想聯合張居正除掉馮保。可惜的是所託非人,前面剛答應高拱的要求,回過頭就向馮保全盤托出。

高拱的起家是往徐階、嚴嵩二人的黨爭中添油加醋,使自己得到了脫穎而出的機會。前人的成功之法,後人效之不疲。在張居正的出賣下,落得黯然離場的結局!


1.馮保是在萬曆小時候就服侍萬曆的,感情比較深。

2.隆慶皇帝死的時候,高拱說了一句話「十歲的太子如何治理天下。」被馮保告訴了萬曆和李貴妃。

高拱是內閣首輔,在隆慶皇帝快不行的時候,抓著高拱的手託孤給高拱,當時繼位的皇帝只是個十歲的孩子。

馮保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在馮保當秉筆太監的時候掌印太監有過兩次空缺,按理說馮保是有能力也有資歷來接任掌印太監的。但是由於高拱作怪,馮保與掌印太監無緣,從此兩個人的梁子就結下了。

內廷對外廷有很大的牽制。萬曆登基後,高拱就上了一道摺子要去掉司禮監的批紅權。高拱沒有考慮到萬曆小皇帝和李貴妃是孤兒寡母,沒有考慮到他們風聲鶴唳的心態,沒有考慮到疏不離間啊。馮保是在萬曆小的時候就服侍萬曆的。

而張居正秘密的把高拱彈劾的事情告訴了馮保,於是,馮保趕緊想辦法。他想到了一件事,隆慶帝死的時候,高拱大哭道: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所以馮保就把這事添油加醋的告訴了萬曆和李貴妃。

就這樣高拱因為自己的一句話黯然離場,張居正接任首輔撿了馮保與高拱鬥爭的桃子。

圖片由左往右分別為:高拱 、馮保、張居正


高拱的「失敗」與其「性格」有著極大關係,高拱在嘉靖皇帝朱厚熜時代剛當「閣臣」的時候對於身邊的「同事」總體是友善的、客套的。

但到了嘉慶四十五年他卻屢屢與「同事」發生「摩擦」。

「性急寡容,與同列每成嫌隙」。

——《神宗實錄》

到了他的學生隆慶皇帝朱載垕登位的時候,高拱的囂張氣焰更是「無以復加」,並順利「擠走」了趙貞吉、徐階(張居正的老師)等其他幾位「閣臣」,就連平日與其相好的張居正也與他發生了「激烈」的「矛盾」。

這也為日後馮保與張居正的「聯手」埋下了伏筆,當然張居正之所以肯於馮保「合作」也與他是一個「立志」想做一番「事業」的人,不甘於受制於高拱有著莫大的關係。

而作為「皇權」一方的代表、萬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看著自己年僅10歲的兒子繼承了「大統」,自己又是一個「婦道人家」,既不便於「拋頭露面」參與「朝政」也沒有「實際」管理國家的「經驗」,心裡也是充滿了「忐忑」。

而那時深處後宮並深受萬曆小皇帝朱翊鈞和其生母「信任」的恐只有「馮保」一人。「馮保」雖是個「太監」不假,但畢竟是「眼巴前伺候的人」其忠心自然不用懷疑,且作為一個「宦官」也只有依附「君父」的「份兒」斷不會「賣主求榮」。

當此「主少國疑」之時還攤上了高拱這個如此「專橫跋扈」的「主兒」,且高拱在內閣還說了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的痛快話兒,儘管這可能只是高拱的一時「口不擇言」,但俗話說得好,「言者無心,聽著有意」,況且馮保還將此話改動了一番說什麼高拱逢人便講「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並添油加醋的說高拱想要擁立其他「藩王」為帝。

帝、後一聞自然「大驚」,一旦高拱「作亂」恐「難於措置」,而更為重要的是高拱這個人雖然能力很強能很快穩定「朝局」但並不是「無可替代」的,同樣當過隆慶皇帝朱載垕老師的張居正就是其「有效替代者」。

且張居正的「性格」在眾人看來也是較為「恭順」的,至少當時是那樣的。

果然,很快馮保就找到了張居正並締結了以後長達10年之久的「友誼兼利益同盟」。

就這樣在「內廷」與「外廷」的兩面「夾擊」下,高拱被「驅逐」了,甚至險些「喪命」。

細較起來,高拱之所以在萬曆初年輸給太監馮保,有2個最為主要的原因。

1.是他的「靠山」隆慶皇帝朱載垕「倒了」。

2.是他自己個兒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囂張跋扈、樹敵太多。

高拱先得罪於「宦官」中的「實權」人物馮保在前;次得罪於諸「同僚」於中;末得罪於「新君」在後,豈有久「安」於「位」之理?

至於說當時的張居正撿了個「便宜」?似乎有所不妥,假若張居正沒有「濟世之才」,想必萬曆與馮保也不會想到於他,更不用說做什麼「內閣首輔」了。

註:以上文字皆節選自本人同名頭條號文章《萬曆初年首輔高拱為何會輸給太監馮保?而讓張居正撿了「便宜」?》,恭請有興趣的讀者前往詳細閱讀!


首先,讓我們來梳理下整個問題中的人物關係背景。

張居正:此時的張居正並沒有得到皇帝的重視,正在苦悶之中。

馮保:已經具備了掌印太監的能力,但是在老皇帝在位時,高拱一直不斷阻攔馮保上位,此時對高拱已經心壞不滿了。

高拱:在隆慶帝在位的時候,因為他是皇帝的老師,所以一直以來被皇帝重用,也是擁有了絕對權利。但是隆慶帝因為中風,突然駕崩了。其實那是的高拱心裡也很忐忑,他必須要儘快排除自己的不利因素。

當我們了解這個背景之後,這個問題就很容易搞清楚了。

準確的定義是:

1.高拱在隆慶帝駕崩之後,沒有對新皇帝萬曆皇帝及其母親的形式進行準確判斷。

2.加之新皇帝與馮保交往密切,馮保不斷在皇帝和皇太后之間說起高拱密謀奪權之想法,導致了新皇帝和皇太后的不滿。

3.更有一條是,此時的張居正得到了馮保的政治言辭的推薦和支持,當然,這種支持是相互的,就是所謂的「政治聯盟或政治夥伴」。

正因為這三條因素,在隆慶六年的六月十六號,這天是小萬曆登基之後第一次朝會的日子,所有大小官員都到了之後,馮保得意洋洋的宣旨,以萬曆和李貴妃還有陳皇后的名義聯合下的一道聖旨,內容說道高拱攬權攬政,萬曆母子日夜都很擔心人身安危,所以即刻解除公職,片刻不得在京逗留,立即退休回家養老。此時的高拱百口莫辯,一下癱倒在地上,徹底的輸了。


讓張居正撿了桃子的內外廷之爭,是發生在明朝萬曆帝登基時事情,外廷是指以高拱、張居正等人的勢力為代表,內廷是指以太監馮寶為代表。

為什麼會發生內外廷之爭,首先要說下高拱、張居正和馮寶都是誰。

明穆宗時期,高拱為內閣首府,張居正任內閣學士,而馮寶為司禮監太監。明穆宗駕崩之前,臨危託孤,託付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等人用心輔佐新帝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並司禮監輔導,進學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保守帝業。

萬曆皇帝未繼位的時候,外廷內閣首輔高拱氣勢囂張,《明史》說高拱「才略自許,負氣凌人」,也就是他自詡才略無雙,因此在對人對事上難免盛氣凌人。而馮寶此人知書達禮,又喜愛琴棋書畫,很有涵養,深受皇帝的喜愛和信任,因此高拱與馮寶關係十分惡劣。

當時「柄臣相軋,門戶漸開」這種情況十分嚴重,內廷外廷之爭非常嚴重,由此,一場政治鬥爭勢必不免,鬥爭中,衝突雙方是馮保和高拱、張居正。張居正此人在《明史》中有這麼一段評價:「勇敢任事,豪傑自許」,同時又是「深沉有城府,莫能測也」。由此可見張居正的秉性脾氣應該和高拱差不多,因此張居正也不想被高拱壓制,他明裡跟高拱聯合,實際上暗地裡跟馮寶結盟,共同斗垮高拱。

穆宗去世時,高拱以主幼國危,痛哭時說了一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神宗即位後,馮保將這句話加以歪曲,改成「高拱講,十歲小孩哪能決事當皇帝」。神宗和後宮高位者聽到此話後,惶惶不安。於是他們召集百官,斥責高拱專權擅政,將高拱罷官遣回原籍。如此,張居正和馮寶兩人皆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由此,皇帝將內廷的事務托給馮保,內閣大臣張居正升為首輔,有「而大柄悉以委居正」之說。皇帝對張居正不僅委以重任,而且尊禮有加,十分信任,並且全力支持張居正,合力進行改革,推行新政。

就這樣,內外廷之爭後,張居正升為了內閣首輔,撿了個大桃,開啟了張居正改革時代,扭轉了正德、嘉靖兩朝以來形成的頹勢。


張居正成為首輔不是像題主說的那麼輕鬆像是撿漏一般。事實上是張居正聯合馮保精心謀劃的結果。高拱河南人,張居正湖北荊州人。兩個人都是嘉靖年間的進士,經歷了很多嘉靖年間朝臣的之間的鬥爭。張璁在大禮儀事件中斗敗三朝老臣首輔楊廷和,接著夏言又擊敗了張璁成為了新的內閣首輔。嚴嵩父子諂媚構陷夏言,使夏言名裂身死,代夏言而為新的首輔,最後嚴嵩被徐階隱忍了二十多年趕了下來。徐階當上內閣首輔的時候已經是嘉靖末年隆慶初年的事情了,徐階作為順水人情把高拱提拔上內閣成員(當時高拱是裕王府的老師,裕王繼承大統後肯定是要入閣的)。同時也提拔了自己的最欣賞的學生——張居正。當時以張居正的資歷是沒法入閣的。徐階覺得張居正是個人才,況且也是自己人大膽提拔。經過無數明爭暗鬥的徐階也功成身退,辭官回鄉。沒想到被高拱清算。權利鬥爭如此白熱化。高拱性情強勢把排名靠前的內閣成員都排擠下來。自己做了內閣首輔,張居正做了次輔。隆慶帝也很倚重高拱,同時高拱權利慾望比較強,工作能力也不差,有很大的抱負,期望有一番作為。但他性情高傲看不起內宮中的太監。還有幾次阻擋馮保升遷之路,這樣一來二去得罪了馮保。後來隆慶帝去世,十歲的太子繼位,這就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萬曆,馮保當時作為萬曆皇帝的從小玩伴。被萬曆皇帝親切稱謂:「大伴」。同時掌管司禮監,作為首領太監掌管東廠,同時又是萬曆和李太后的貼身紅人。可以說權傾一世,他會任由高拱擺布嗎!張居正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作為能臣為了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他也想剷除一切擋在他前面的權利障礙。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也很受李太后喜歡。有野史說李太后和張居正有一腿,當然稗官野史不可信,不過也從側面反映出張居正的魅力。高拱越發覺得馮保的權利越來越大,提出要還政於內閣擺明了收回司禮監的批紅權。這激化了馮保和高拱之間的矛盾。然後張居正和馮保密謀,並且馮保抓住高拱曾在穆宗病故後說「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的把柄,向李太后告狀,李太后震怒。於是下詔將高拱革職。

自此之後張居正和馮保結成同盟,開啟了有名的萬曆新政,提出一系列改革,中興了大明王朝。


明朝的司禮太監掌印太監一職是個權力很大的肥差,連內閣首輔也讓他三分高看他一眼。高拱與馮保的矛盾就因此而起。當初這個位置出現空缺,按照資歷非馮保莫屬,可是高拱從中作梗舉薦了太監陳洪,馮保認為這不公平,極為不滿。後來陳洪因事被免,高拱又推薦太監孟沖,因此馮保對高拱懷恨在心。

高拱自知得罪了馮保,而且始終在記恨自己。然而,已戰勝了幾位元老的政壇老手根本沒把馮保當回事,並準備搬開這個絆腳石。他先是限制司禮太監的權力,以防他假傳聖旨。於是神宗上位的第三天,他便上了奏章立起了諸如皇上要堅持御門聽政、奏章要先傳內閣票擬、大臣有事必須當面奏請、內批御旨不可徑直下發和所有章奏都不能留中等規矩。

可是,高拱的奏章上邊的御批是「知道了,照舊制行」,就發了下來。這意味著他的意見沒被採納。高拱明白這一定有人背後搗了小皇帝鬼。自然不自然地感嘆道:「難道十歲的小皇帝就能親自處理國政嗎?」高拱知道了馮保在專權,他豈能容忍。於是這位政壇老手組織他的門生開始了倒馮行動。

在高拱的導演下一天就有七本彈劾馮保的奏章,高拱對此輕車熟路,奏章上去了,必會交給內閣擬旨,這樣權柄就到了自己手裡,看你馮保又能怎樣?見此陣勢馮保確實有點懵圈了,急忙找張居正幫助出主意。張居正畢竟見多識廣,能夠抓住問題的要害。

張居正指點馮保利用那天高拱在內閣接到御批奏疏時說的那句「難道十歲的小皇帝就能親自處理國政嗎?」的話,就可扳倒高拱。馮保何等聰明,一點即通,便回到後宮,看到兩位后妃和神宗都在,便故意問他們,高先生說「十歲的孩子怎麼做皇帝」是什麼意思?兩位后妃和小皇帝略微沉思,便恍然大悟,接著又大驚失色。

他們趕快讓馮保想辦法,於是馮保就把張居正的想法說給他們聽。第二天升朝,神宗召集大臣到會極門。這天高拱還在盤算著只要奏疏發下來,馬上票擬收拾馮保。張居正因病沒有去。高拱一看,馮保站在少年皇帝旁邊,突然意識到大事不好。

之後,馮保傳兩位后妃和小皇帝的諭旨,高拱被這突如其來的旨意而擊昏,他無法理解,更無法申辯,趴在地上,幾乎起不來了。就這樣,這位政壇老手非但沒有扳倒馮保,卻在自己要好同僚張居正的指點下,以專權擅政被趕回老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