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最優秀的哆啦A夢大電影。從片頭曲出現致敬《月球旅行記》就知道是不知是給小孩看的,片頭曲以神話為主題很有趣,而且意外的很有體系,除了最重要的竹取物語以外,還用了兔子和鱷魚、咔嚓咔嚓山、龜兔賽跑,以及哆啦A夢自己的狼人面霜,再加上之前用印度神話中「龜馱象馱世界」勾連第一個異說「地心說」,非常精妙,貫通中外。

ps地心說那裡的分鏡從平面的地球切到徽章,很強。

本來有些期待在月亮上種的植物會不會是桂樹,結果是竹子,整個月面神話沒有和中國神話關聯有點可惜。此外大雄和哆啦A夢創世那段,本來期待會不會refer to聖經或者《大雄的創世日記》,結果也沒有(如果哆啦A夢被當成神不算的話)。

說到對原作的致敬,本作裏也埋了很多,比如大雄房間裏的漂流瓶和書就是提示上一部劇場版,片頭曲中飄過的星座也看得出《日本的誕生》(16年)、《宇宙大冒險》(和本作有關)、《大雄的恐龍》(下一部劇場版?)。

再摘一段知乎上發現的彩蛋,我也只看出其中三個,仔細看應該能發現更多。「一開始大雄相信異說被同學嘲笑,源自《雲之王國》;哆啦A夢拿鎚子砸自己,源自《海底鬼巖城》;哆啦A夢提醒大家小心結果自己被絆倒,源自《日本誕生》;靜香留下來照顧露娜而其他人前往戰場,源自《鐵人兵團》;AI使用超級武器使星球遭受滅頂之災,源自《海底鬼巖城》;利用口袋之間的相連性實現瞬間移動,源自《白金迷宮》;五人組戰鬥時分別使用的道具,源自《大魔境》……」

最後,這次的主題「想像力就是未來」不尬,至少作為一個詩人看來說的挺有道理的,沒有想像力的時候才意味著絕望,而電影的solution也是一隻月兔製造出道具,將幻想世界變成現實,從這個角度來看圓得也很好。總之,非常優秀。


深夜時分走齣電影院,只見傾盆大雨從高樓大廈的縫隙間流注下來。抬頭一望——沒有月光。其實,我真的很想看見那輪或是那彎明月,向這閃耀的星體背面居住的月兔與露卡一行人致意。但是沒有關係,《大雄的月球探險記》這部作品已經將我與五人組在月球上冒險的經歷永遠聯繫在了一起,而這,就是想像力的力量。

回味起觀影的兩個小時,一幕幕印象深刻的畫面浮現在我眼前。精彩而嚴謹的劇情充滿了對原作的致敬,諸多伏線回收頗有推理小說的風範,彰顯了直木獎作家的實力;眾多人物的刻畫可圈可點,「想像力」的主題貫穿始終,更是給作品增添了色彩。另外,成人觀眾才能看懂的內容在作品中不斷浮現,低齡化的論調可以休矣。

劇情

辻村深月真的懂《哆啦A夢》,也真的懂哆啦迷。不然,她不會對遺忘草、超能力帽子等道具運用自如、如數家珍,也不會如此忠實而謙卑地追隨《哆啦A夢》原作,尤其是原作大長篇。故事的橋段充滿了對原作的致敬:一開始大雄相信異說被同學嘲笑,源自《雲之王國》;哆啦A夢拿鎚子砸自己,源自《海底鬼巖城》;哆啦A夢提醒大家小心結果自己被絆倒,源自《日本誕生》;靜香留下來照顧露娜而其他人前往戰場,源自《鐵人兵團》;AI使用超級武器使星球遭受滅頂之災,源自《海底鬼巖城》;利用口袋之間的相連性實現瞬間移動,源自《白金迷宮》;五人組戰鬥時分別使用的道具,源自《大魔境》……小的彩蛋更是數不勝數,靜香洗澡,胖虎唱歌,小夫喊媽媽,大雄夜談,哆啦A夢變狸貓,這些梗也一個不少。我想,每個哆啦迷看到這些地方,都會會心一笑吧。由於重複運用了很多原作中已有的橋段,這部電影的既視感確實很強,讓人覺得編劇或許是沒有放開手腳。但戴著鐐銬跳舞的辻村還是用她強大的編劇能力告訴了我們,直木獎作家的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身為推理小說家的辻村,埋設伏筆實在是一把好手。有多少人能想到,野比兔的「逆向工程」能力竟是扭轉整個局面的關鍵,莫佐的「宇宙最硬」殼成為了擊敗boss的臨門一腳,而戈拉德交給露卡的「放映機」原來能讓整個星球充滿光明。細節方面,野比兔的眼鏡竟能在戰鬥中派上用場,而此前出現過的月兔的職業全部在戰鬥中重現也非常有趣。整體的情節發展,也是不斷地在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兩者間交替前進——靜香拯救世界是意料之中,但如此巧妙地運用異說俱樂部徽章這一道具以及野比兔的性格設定是意料之外;Boss身為絕對之惡是意料之中,但本體是輝夜星人製造的AI是意料之外;大雄與露卡永別是意料之中,但露卡請求成為普通的人類是意料之外……這些意料之外,若要仔細分析其實又是情理之中,或許這就是真正能吸引人的劇情必須具有的特點吧。

並且,本作在出場人物如此眾多的情況下,並沒有讓人感到敘事雜亂,而是在有著非常清晰的主線的基礎上將新的設定與線索不斷引入作品。這種清晰性也體現在作品的整體構思上:重要設定都通過角色之口傳達了出來,卻並不讓人感到枯燥,這就避免了《金銀島》出現的設定交代不清的情況。

即使是存在既視感的部分,也不會讓人覺得無聊。比如對月兔王國的描繪,已然細微到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遊樂場一般的年糕工廠,西部劇一樣的兔子電影,加上月兔本身可愛的外形,讓有趣貫穿了整個片段當中。整部作品的風格其實也是如此,「有一點不可思議」被辻村拿捏得非常到位。辻村不僅把大量的筆墨投入到了日常劇情的刻畫,並且著重描繪了原作中極少出現的校園場景。不可思議的情景不斷在日常中浮現,驚心動魄的大冒險之前,由那平平淡淡卻又回味無窮的日常生活來緩緩展開。

人物與情感

前文提到,《月球探險記》中出現的人物數量非常多:露卡、露娜、阿爾、 莫佐、野比兔、戈拉德、迪亞波羅……在觀看電影前,我對於這麼多的角色能否兼顧於同一部電影內是持懷疑態度的,看完後才鬆了一口氣。

本作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是,五人組每個人似乎都能在新角色中找到「搭檔」,即大雄與露卡、靜香與野比兔、胖虎與阿爾、小夫與露娜。後三者在《哆啦A夢》劇場版中是非常難得一見的,《貓狗時空傳》做過這樣的嘗試,但幾位配角的存在感實在不高。相較而言,本作的幾位配角更加獨立,不僅通過「搭檔」的方式增加了出場率,而且在情節發展中起到了自己的作用。比如阿爾,除了因為唱歌與胖虎惺惺相惜,也因預言能力成為情節的關鍵一環。

五人組方面,每個人都展現出了自己的個性:大雄的粗枝大葉與重視情義,胖虎的霸道和可靠,小夫的怯懦和優柔……尤其是靜香,相比以往的作品更加活潑與主動,與男孩子並肩作戰,拯救世界時也展現出了勇氣與智慧。我曾非常主觀地說,一部《哆啦A夢》劇場版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靜香這一角色的塑造質量。從這個角度來講,《月球探險記》在原創作品中實屬難能可貴。

露卡無疑是整部作品刻畫最為優秀的角色。一開始他的出場給了觀眾神祕陰冷的形象,但「探月」時與大雄一行人的交流使他敞開了心扉,圍繞在這個角色上的疑點也層層展開。身為人工生物的他,一千年前因被「父母」逼迫逃離危險之地而對他們懷有怨念,但認識大雄後他改變了想法,而戈拉德祖傳的寶石則讓他重拾溫暖的回憶。當然,塑造效果最出色的,當屬大雄與他在賽車上關於朋友的交談。「僅憑身為朋友這一點,就足以當作相助的理由」。不知朋友為何物的露卡聽見大雄的這一回答後表面漫不經心,但當眾人遭受襲擊之時,他卻為了救五人組而把他們帶到了任意門前,為了救露娜又毅然踏上前途。

其他的角色在個性上也各有各的可愛之處。露娜是活潑溫柔的大姐姐,阿爾是元氣滿滿的小蘿莉,莫佐是自信爆棚的「宇宙第一」,野比兔是迷迷糊糊的發明家。當然,還有那些圓滾滾、毛茸茸,「moonbitmoonbit」叫著的月兔。這些討喜的角色聚集在一起,再加上五人組與他們的互動,使本作的人物呈現出良好的觀感。

然而略顯不足的是,過多的人物使得人物描寫不夠集中,導致部分情節沒有對人物形象做更深入的挖掘。比如露娜受到了靜香的照顧,到最後告別的時候受到特殊待遇的卻只有小夫,其實就是靜香照顧露娜這一情節功能性太強,露娜的個性並沒有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展開。Boss迪亞波羅與哆啦A夢之間的對話也略顯匆忙,只突出了哆啦A夢的義正言辭而迪亞波羅的可怕並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另外,如果觀眾在事先對原作中五人組的形象沒有較為全面瞭解的話,可能也就無法徹底理解本作對五人組的刻畫,因此對於新觀眾來說可能顯得不是很友好。

相比起來,本作在情感的刻畫上存在的問題更為明顯。其實,八鍬明確表示這部電影的結局並不會感人淚下,而我們也確實可以看出本作在情感刻畫方面顯得較為抑制。帶動情緒最出色的部分,當屬大雄一行人為救露卡等人決定前往月球,出發當晚離開家門時的不同動作與反應。每個人奔跑的起點並不相同,可照耀著他們的卻是同一輪明月。其中靜香與佩羅依偎告別的場景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一切盡在不言中。但在此之後,情感的抒發就永遠處於點到為止的狀態,即使是最後的告別場景也是一反常態地冷靜。在中途已經帶動了觀眾情緒的情況下,電影並沒有「乘勝追擊」加入感人橋段,反而有所收斂,這可能會降低觀影時的暢快感,也是部分評論覺得本作虎頭蛇尾的一大原因。但另一方面,這種風格也會減少「過度煽情」之類的批評,並且也能夠像八鍬導演提到的那樣,讓觀眾在觀影結束後也能回味無窮。

主題

如果要用最少的語言概括本作的主題,那麼無疑就是三個字——想像力。

大雄相信月球上有兔子,是因為有想像力;大雄與哆啦A夢能創造月兔王國,靠的是想像力;露卡等人被製造出來,用的是想像力;最後靜香與野比兔拯救世界,仍然依賴於想像力……這三個字自始而終融匯於電影的劇情中,不僅鮮明而且層層深入。其實,製作組能創作出這部作品,靠的不也是想像力嗎?

為了深入挖掘這個主題,反派的發言是必不可少的。在這部電影中,最發人深省的一點其實就是,為什麼同樣是想像力的產物,迪亞波羅成為了破壞的代名詞,而露卡等人卻能與孩子們成為朋友?與輝夜星如此相似的地球,能否避免被自己的想像力破壞的悲劇,又是否能夠依賴想像力繼續發展?哆啦A夢為我們提供了明確的答案:想像力為我們開闢了歷史,也將繼續為我們開創未來。而正是孩子傳承著想像力的力量,以後也會成為想像力的傳播者。

哆啦A夢在迪亞波羅面前說出的那番話未免顯得說教意味太濃,略顯遺憾。但在情節本身中對這一主題的明顯體現彌補了這一點。露卡等人因為身上的神奇能量而被輝夜星人利用,成為破壞性武器的能源,那麼破壞輝夜星罪在露卡與創造他們的想像力嗎?我想,真正的罪魁禍首其實是人的貪婪。想像力是創造未來的動力,而人心纔是未來的掌舵者。貪婪的人心只會招致毀滅,而像大雄等人一樣「為他人的幸福而祈禱,為他人的不幸而悲哀」、在朋友有難時挺身而出的心,正是人類發展所需要的財富。

其它主題也被巧妙地融合在了「想像力」之中。比如友情,露卡由想像力被製造出來,最終回歸到想像力的世界裡,他與大雄的聯結點始終就是這份想像力。或許可以說,想像力作為孩子的共性,也是連接人類的一條紐帶。再比如輝夜星被破壞的歷史,本來是頗具原作《海底鬼巖城》和《動物行星》的韻味,體現反戰反暴力思想的,竟也能與想像力結合在一起,讓人不免讚歎構思之精巧。

以「想像力」為中心,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觀眾可以從中解讀出各不相同、或深或淺的思想,或許這正是《哆啦A夢》劇場版所應有的樣子吧。

其他

上面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總結起來就是本作的內容非常精彩,有些缺陷但瑕不掩瑜。而本作的問題,則主要體現在製作層面。

與《金銀島》過於誇張的演出風格相比,今年的演出顯然更加剋制,觀感也更加舒適。並且在作品的前半段,也就是大雄一行人乘氣球前往月球之前,本作的製作質量相當出色,配樂也能很好地融入畫面之中。但是遺憾的是,本作在後半段的作畫與演出顯得有些疲軟,尤其是動作戲的高潮片段張力不足,未能體現出冒險過程中的緊張與壓迫感。如果說《金銀島》後部分是高潮迭起,那麼《月球探險記》就是應有的爽快感在積攢到一半的時候就泄了氣。而與此同時,本作後半段的音樂也沒有起到渲染氛圍的作用,甚至都沒有留下深刻印象的旋律。幸好,過硬的劇情彌補了後半段在觀眾情緒調動方面的不足。

結語

在經歷了《南極大冒險》與《金銀島》之後,我們欣喜地發現,今年《哆啦A夢》的劇場版終於重新獲得了中國大陸觀眾的認可。的確,辻村深月撰寫的劇本亮點頗多,導演八鍬新之介也發揮穩定。雖然本作後半段在戰鬥鏡頭作畫以及情緒調動方面有一些缺憾,但這並不妨礙《月球探險記》成為近三年觀感最佳的《哆啦A夢》電影,乃至於整個劇場版系列最優秀的原創作品之一。

我在懷舊與嘗新:近三年哆啦A夢系列電影再回首中曾寫道:

在真正觀賞過這部電影之前,過早地作出評判並非好事。我們也無法預測,「水土不服」的問題是否會在這部電影上重演。但至少,我們可以懷著期待的心情走進電影院,期待相信的力量,也期待歷經近 40 年風雨的《哆啦A夢》系列電影帶給「每個孩子與曾經是孩子的大人」新的驚喜。

而現在我可以說,這確實是一部可以帶給「每個孩子與曾經是孩子的大人」驚喜的電影。如果你有想像力,當你走齣電影院,望向銀白色的月亮時,或許還能看到月兔在永不停歇地搗著年糕呢。

哆啦A夢說:「想像力纔是世界前進的動力,沒有想像力的世界纔是真正的沒救了。」是的,想像力還是要有的,萬一成真了呢?而且在我們靠近想像的時候,想像中的世界可能也正在一點一點地向我們靠近吧??

一個溫馨的家,一羣鐵打的朋友,一隻超能的哆啦A夢……大雄真的很幸福呀!

以上是不二動漫之家的回答,各位網友有不同的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