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阿骨打相較之下,對於宋朝的態度要比他的繼任者們和善得多。或者說,完顏阿骨打是更守信用的人,儘管他也同樣對於宋軍在對遼作戰時的疲弱和出師不利感到不滿,但還是盡量履行當初「海上之盟」議定的條款。

而阿骨打死後,繼位的金太宗就不是那麼糾結於信諾的人了。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金太祖時期遼末帝在漠北的威脅依舊不可小覷,很難說金太祖在國內局勢相對平穩的情況下會不會發動對宋戰爭,但不可否定的是金太祖對宋朝的態度無疑是相對後繼者要親切一些的。

完顏宗望曾經說過——「太祖止我伐宋,言猶在耳。」而在眾人反對金國如約把燕雲十六州歸還給宋人的時候,金太祖還是履行了約定,將燕雲十六州中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歸還給了宋人。當然在返還燕京城的時候,金人出於不滿將城內搜刮一空。

當然對統治者來說,一切都是以國家利益為最終目的的。


作為金國的實際建立者,完顏阿骨打絕對是一代梟雄,在北宋末年的局勢中,他對於遼國那肯定是滅之而後快,但是對於宋朝的態度卻值得玩味,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強調對等關係,絕不附屬

金遼戰爭乃是滅國之戰,完顏阿骨打的用意很明確,就是一定要滅亡遼國,這與女真部長期受到遼國殘酷剝削鎮壓有關,也與他自己的野心有關。

不過遼國乃是北方大國,契丹族更是馬上民族,能爭好戰,當時遼國能輕易發動幾十萬兵員,而完顏阿骨打手裡也就只有區區幾萬人。

在這種形勢下,完顏阿骨打確實需要有一個外援能夠幫助牽制遼國,而最好的選擇就是同樣長期受到遼國侵擾的宋朝。

但是,作為一名合格的君主,一名優秀的統帥,是絕不會把自己軍隊的前途命運完全寄托在他人手中,能夠相信的只有自己手中的刀劍,而完顏阿骨打無疑是一代英主。

在當時的情況下,完顏阿骨打始終強調與宋朝的對等關係,堅決反對依附於宋朝,即使在與遼國戰鬥到生死存亡之際,他也沒有答應宋朝的條件,低三下四的請求宋朝出兵,最終迫使宋朝承認兩國的對等邦交,結成同盟。

這與他的性格有關,也與他手中的實力有關。

完顏阿骨打準確的判斷了當時宋、金、遼三國的實力,認為這是滅亡遼國的最好時機,甚至在宋軍戰況接連不利的情況下,獨立打贏了好幾場戰役。

堅決維護盟約,反對滅宋

宋朝希望奪回燕雲十六州,金朝希望尋求外援共抗大遼,兩方一拍即合。

在古代其實盟約的約束力很小,雙方因為利益結合在一起,也往往會因為利益很快背棄盟約。

但是在宋金兩國同盟之後,完顏阿骨打始終堅持維護盟約,在滅亡遼國的過程中,宋朝實際上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金國之人認清了這個中原王朝的真正實力,開始瞧不起它,甚至意圖趁勢南下。

在此之時,也是完顏阿骨打力排眾議,堅持維護盟約,反對攻宋,甚至答應歸還宋朝燕京和西京。

從中可以看出完顏阿骨打確實具有一位梟雄應由的胸襟,不過他其實也有自己的打算,在當時沒有徹底滅亡遼國之前不易得罪宋朝,此外,宋朝非常有錢,通過贖買土地的方式可以幫助剛剛建立的金國迅速壯大。

可惜,完顏阿骨打突然暴斃,待他死後,金國對待宋朝的策略完全改變,於是中原的噩夢到來。

總體來看,完顏阿骨打對於宋朝的態度是友善的,屬於親宋派,但是這種態度更多的是一種利用性,雙方利益相關,互相都有需求。

而且在其死後,金國能夠迅速滅亡北宋,可見之前是有相應準備的,這其中有沒有完顏阿骨打的部署謀劃值得思考。


說些題外話,有宋一代應該說是最不幸的王朝,周邊都是些虎狼之師,西夏、遼國、金國、蒙古,這些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強力的外族,宋軍並非不善戰,奈何對手太強,接連的失敗以及常年的奢靡生活早已消磨了宋朝君臣的銳氣。

可悲可嘆!


我是木子君,如果大家對歷史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木子君讀史,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謝謝!


利用,大金當時主要對手是遼,金太祖派人聯合宋滅遼,許以好處,以後的事處大家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