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小孩子白白胖胖的最有福氣,這種傳統的審美從年畫娃娃身上便可見一斑。

確實,有着小奶膘的寶寶看上去白白嫩嫩的,很招人稀罕,而且身體也會強壯一些,比較好照料。

因此,看着自家瘦瘦小小的孩子就會懷疑自己寶寶養不胖是不是發育遲緩的問題?

其實呢,是不用擔心的。只要寶寶的頭圍、身高、體重成長在某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偏離生長曲線圖,也沒有下滑2個百分位以上,或是低於3%的生長曲線,家長就不必擔心寶寶有生長遲緩的問題了。

那麼,如何判斷體重是否正常呢?

用眼看不準確,咱們用數據判斷。

1、2歲以下看生長曲線

國際上通常用Z評分法來判斷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但國內一般適用百分比法來判斷。寶寶的生長曲線只要處於3%~97%之間(下圖兩條紅線之間)並穩定勻速增長,就是正常的。

有些寶寶的生長曲線雖然沒有標準曲線那樣漂亮,出現了呈梯形狀的平緩上升或下降,但只要整體還是沿着某一條曲線上升就是正常的。有時寶寶會因生病導致生長曲線變緩慢,但只要恢復後呈現“追趕式生長”也是沒問題的。

2、2歲以上看BMI

2歲以上主要看BMI百分位數曲線,超過85%(黃色區域)的就是超重,超過95%(粉色區域)就屬於肥胖了。

身體質量指數BMI = 體重(kg)÷身高的平方(m²)

方法:橫軸爲年齡,找到對應年齡後劃一向上豎線,縱軸爲BMI值,算出數值後劃一橫線,看兩者交匯的點,正好落在綠色區域,即爲健康。

如果寶寶真的體重過輕,家長們則應考慮孩子是否營養攝入不足、吸收消化不良、飲食不規律、腸道寄生蟲感染(蛔蟲、蟯蟲等)等。

如果是疾病方面的原因,需要積極治療,同時日常生活習慣上需要注意:

食物鮮美

媽媽們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色澤美觀、香味撲鼻的食物,可以增加寶寶唾液的分泌。媽媽的烹調方法要多樣化,食物品種要豐富,不要長時間重複吃某些菜,也不要一個菜總是一樣的燒法。

營養均衡

許多家長都會習慣只給寶寶喝一些肉湯或吃一些大骨湯熬的粥,卻沒有給寶寶吃肉和蔬菜,這樣是無法滿足寶寶身體對於蛋白質的需求的。給寶寶吃肉和蔬菜,除了能夠給寶寶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以外,也可以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掌握技巧

建議新手父母掌握一些餵食技巧,包括必須將食物處理得適合寶寶吞嚥、咀嚼。讓寶寶在餐桌上與大人一起進食,也能夠提升寶寶對食物的興趣。如果寶寶不想吃也不要勉強進食,避免寶寶對食物產生排斥的心理,造成餵食困難。每次餵食以1個小時爲原則,如果超過1個小時寶寶沒有吃完,就等到下一餐再喂,並謹記兩餐之間勿給寶寶吃其他食物,以免影響寶寶下一餐的食慾。

少吃零食

零食吃多了,飯就吃的少了。如果家裏要備小零食,可以準備一些水果、堅果、低糖或無糖酸奶、全麥麪包等,注意吃零食的時間放在兩餐之間,適量吃即可,千萬別影響吃正餐。

適當運動

家長做榜樣,少看電視手機,多跑跑跳跳,運動不僅可以促進新陳代新,提高對營養的吸收,還可以幫助孩子增強自身免疫力。

定量餵食

家長們通常會由於擔心寶寶吃得不夠,容易在三餐之外又給寶寶提供小點心或是牛奶,結果就會導致寶寶在正餐的時候沒有飢餓感,當然就不會怎麼吃了。這樣的情況長期下去,就容易導致寶寶總熱量攝入不足,體重、身高增長情況自然不太理想。所以家長應減少正餐以外給寶寶添加的小零食,以保證寶寶能夠正常食用正餐。

其實剛出生的小寶寶幾乎都是胖乎乎、軟軟糯糯的,但隨着孩子的成長,動作活動越來越多,能量消耗也越來越多,吸收的能量更多用來長個子,而不是長肉,所以,看起來就會瘦了呢!

但只要咱們的數值在正常範圍內,就不用擔心了,這是咱們寶寶長個子呢!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