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上述所說的四位前鋒,都是曾經非常有天賦和潛力的球員。現在,他們有選擇了退役,有些人則還奮鬥在職業賽場上。只不過,他們因為傷病和出場時間等問題,沒有經常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造成了「銷聲匿跡」的一種狀態。

筆者按照順序為樓主梳理一下這四人現在和過去的經歷。先來說說董學升,他成名於遼寧宏運隊,之後被廣州恆大淘寶隊購買。不過在衛冕冠軍的球隊,董學升的出場時間非常非常有限。上賽季,董學升就從廣州恆大淘寶隊轉投了另外一支土豪球隊,河北華夏幸福隊。在新的球隊中,董學升依舊難覓出場機會。可以說,董學升是被浪費了的一代天才。

之後,再來說說到董方卓。他恐怕是中國球員中,海外經歷經起步最高的人。他曾效力於弗格森麾下的英超超豪門紅魔曼聯。不過,由於隊內競爭激勵,再加上董方卓自己自律能力比較低,所以導致他狀態逐漸下滑,弗格森最終將他放棄。回國之後,董方卓曾在低級別聯賽中有過效力,但是還是沒能拯救他的職業生涯。隨後,他自己開了一家公司,做上了老闆。

王新欣成名於遼寧宏運,但是他的成就主要都是在天津泰達效力期間奪得的。他隨天津泰達隊獲得2011年足協杯冠軍,2012年以隊長身份帶領球隊獲得隊史最好的中超聯賽亞軍。現在,王新欣已經從天津泰達隊退役兩年,他最近剛剛成為天津泰達青年隊的教練。

楊旭職業生涯轉戰多隊,從遼寧宏運到山東魯能,之後被天津權健在上賽季買下,租借至遼寧瀋陽開新。再次回到新的球隊,楊旭被改造為後腰。不過,球隊下賽季已經確定降級,楊旭是否會回到天津權健隊,還是一個未知數。


其實不僅僅是這四位前鋒。中國足球自從職業化以來,除了郝海東、曲波等寥寥幾人外,很少有前鋒球員在30歲以後還能堅持在第一級別聯賽的中上游球隊牢牢佔據主力位置並有出色發揮的。

無論是職業聯賽早期的高峯、宿茂臻、楊晨、謝暉、張玉寧、李金羽,還是近十年冒出來入選過國家隊的韓鵬、李毅、毛劍卿,或是隨未在國家隊有過持續表現,但能在俱樂部隊中佔據一個牢固主力位置的「國產前鋒」,他們的巔峯期全部來自20到28歲左右,而一旦超過30歲,狀態全部開始出現不可逆轉的下滑。

究其原因,首先就是中國足壇長期以來的好傳統「虛假年齡」所導致的,很多在明面上可能剛到30歲的球員,實際年齡可能已經三十三四歲了,狀態下滑也就可以理解。

其次則是因為中國前鋒的普遍技術特點決定的。中國比較出色的前鋒大多依靠的是出色的身體天賦或是與身體天賦相結合的技術能力,很少有能夠單純依靠技術和意識就能出頭的球員。

而國際賽場上能夠比較「長壽」的前鋒球員,往往是那些技術和意識特別突出的球員。羅馬裏奧能夠踢到50歲,主要在於他最強大的能力就是精準的射術。只要他還有力氣去射門,那麼他在場上就依然有巨大的威脅。

而中國前鋒往往在場上最強大的能力都是速度、高度、力量甚至是不惜體力的奔跑,而一旦隨著年齡的增大,速度減慢、力量下滑、體力不濟,這個球員馬上就泯然眾人矣了。

最後的一個原因,就是隨著大量外援前鋒的湧入,國產前鋒的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了。原先同等水平的中國前鋒也許被豪門拋棄後還能在中低級別聯賽中獲得一席之地,而現在連這樣的機會也被外援前鋒紛紛搶佔了,這樣水平稍微低一些的國產前鋒紛紛銷聲匿跡也就不奇怪了……


董方卓是因為性格原因,在曼聯找不到存在感,自己廢了。其他人情況比較複雜,首先,現在國內聯賽普遍依靠外援鋒線,國內前鋒得不到足夠機會出場,再者,國內球員自律性低,得不到機會出場,就開始放縱自己,身體被掏空,早早就廢了!很少有像鄭智一樣對自己,對未來負責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