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零售、人臉識別、虛擬現實、無人駕駛、智能製造、遠程醫療、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並在許多領域影響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誰能抓住人工智能的發展契機,誰就掌握了未來科技競爭的主導權。也因此,全球各國都在紛紛搶灘人工智能領域,通過多種措施發展人工智能科技並大力推廣其應用。

  原文 :《多措並舉推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

  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馬亮

  圖片 |網絡

  儘管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前景誘人,但是高精尖的專業人才短缺卻是困擾各國的突出問題。對於中國來說,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和開發的問題更加嚴峻。高盛發佈的《全球人工智能產業佈局》顯示,中國只佔2017年全球人才儲備的5%,人才缺口在2030年將超過500萬人。清華大學等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科技人才達1.8萬多人,佔全球的8.9%,僅次於美國的13.9%。但是中國的頂尖科學家卻不多,僅有華爲等個別企業的人才競爭力表現不俗,且各領域的人才過於分散。

  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迅速,科技迭代速度快,因此人才培養不是去灌輸知識,而是要使他們掌握人工智能的方法論和學習能力,可以不斷適應更新換代的技術。人工智能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前沿領域,信息科學、統計學、生命科學、語言學等都同其緊密相關,這使人才培養需要打破學科藩籬,朝着多學科融合的綜合型人才方向培養。人工智能的應用性較強,絕非紙上談兵可爲,所以人才培養需要在各類現實應用場景中實現,而不是閉門造車。

  目前國內只有少數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真正按照上述要求去培養人才的則鳳毛麟角。比如,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等16所國內外知名機構聯合發起了“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合力推動頂尖人才的培養。這使能夠適應人工智能工作需求的畢業生成爲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

  由於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問題突出,它也成爲今年“兩會”的熱議話題。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在提案中提出“要打造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矩陣’,形成基礎能力人才、源頭創新人才、產業研發人才、應用開發人才、實用技能人才等多類型人才並重並用的局面”。顯然,要想打造這樣的人才矩陣,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政策。

  首先,在人工智能上升爲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國家應推動主要高校和職業院校開展人工智能專業教育,使其能夠成爲一個獨立學科。鑑於其跨學科性和前瞻性,應鼓勵培養單位打破常規和創新模式,建立有別於傳統培養路徑的新型模式。人工智能人才培養也是一個跨部門和跨領域的政策議題,應考慮推動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相關部門成立聯席會議等跨部門協調機制,定期磋商解決人才培養遇到的難題。

  其次,要加強人工智能高精尖人才的延攬和利用,並推動各級各類人才的分類培養。中國的頂尖人工智能人才匱乏,爲此應結合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計劃,創造適宜其工作和生活的宜居環境,使頂尖人才願意來華工作。人工智能不僅需要高精尖的研發人才,而且需要大量應用導向的技術人員。所以,既要鼓勵高校開設專業,也要推動職業院校發展。只有形成一個完善的人才梯隊,才能使人工智能實現立體化的全面發展。

  此外,要採取措施加強高校和企業的聯合人才培養力度,使人纔可以適應人工智能的實戰工作需求。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要真正實現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打破學校培養和企業招聘的傳統二元模式。要打破“唯學歷論”的錯誤觀念,建立基於勝任能力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政府應鼓勵大型互聯網公司和行業協會參與設定人工智能的人才培養標準,儘可能發揮市場在人才培養和流動方面的主導作用。

  最後,着眼於未來日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要“從娃娃抓起”。法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家都在小學推行計算機編程等相關課程,恰恰是認識到未來一代的人工智能人才需要從小做起。爲此要在中小學階段就鼓勵各地學校開設類似的選修課程,並推動組織全國和區域性的人工智能競賽,爲中小學生學習相關技術提供機會和激勵。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52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