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現在我們已經傲視全球,登上了食物鏈的頂端,在不久的未來,或許我們還可以星際航行,去征服更大的未知世界,可是在矇昧之初,我們這個弱小的物種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這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

人類是如何走上食物鏈頂端呢?

論速度,比不上羚羊,論力量,比不上獅虎,早期人類就是自然界的弱雞,可是這隻弱雞有智慧,依靠智慧發現了最大的助力——火。

有了火之後,我們可以烤熟食物,增加營養,想一想生肉的滋味吧,是不是想來一頓燒烤,有了火之後,我們可以取暖,抵禦風寒,雖然不再需要抱團取暖,貌似失去了撩妹的機會,可是想一想要是在陰冷潮濕的黑夜野外,燃起一堆火,是不是會吸引很多妹子呢?有了火以後,我們還可以防禦大型食肉動物,即便是現在,面對這些食肉動物,我們也是弱雞,可是有了火之後,我們就可以和他們抗衡。

有了火,我們就開始了征服地球的征程。

有了火,自然就有了熱,有了熱就需要對熱進行測量,那麼就產生了溫度的概念,誰是第一個測量溫度的呢?

當然是伽利略了,作為偉大的科學先行者,提起伽利略我們往往都會想起比薩斜塔上拋下的那兩個鐵球,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現在我們在比薩斜塔上拋下兩個不同質量的鐵球也不能同時落地,伽利略當年是用思想實驗的方法來推證亞裏士多德的理論不成立的。

伽利略

但是第一個溫度計確實是伽利略製造的。

1593年,伽利略發明瞭第一支空氣溫度計。這種氣體溫度計是用一根細長的玻璃管製成的。它的一端製成空心圓球形;另一端開口,事先在管內裝進一些帶顏色的水,並將這一端倒插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在玻璃管上等距離地標上刻度。這樣,當外界溫度升高時,玻璃球內氣體膨脹,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溫度較低時,玻璃球內氣體收縮,玻璃管中的水位就會上升。

伽利略溫度計

伽利略的溫度計是利用了氣體熱脹冷縮的原理,我們現在知道,氣體體積的變化不但和體積有關還和氣體壓強有關,這就是說伽利略的溫度計只能氣體壓強穩定的時空使用,換一個時間,例如早上到晚上,因為大氣壓強不同測量就會誤差很大,換個地方,例如從海拔低的地方移到海拔高的地方就不能使用,而且伽利略溫度計的液體是在敞口容器中,也難免會因為液體蒸發造成測量誤差,最關鍵的一點是伽利略溫度計不易攜帶,走到哪裡都要端著一盆水,這個畫面太有喜感了,所以伽利略溫度計還只是溫度計的雛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