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resdefault.jpg

【透過前世回溯,療癒與母親之間的關係】

「好冷、我的手都是冰的.....」我閉著眼睛,小聲的說,

「你現在在什麼地方?」催眠師的聲音清晰傳入耳中,

我花了一點時間確認,才緩緩的說:

「感覺是歐洲,類似英國那樣的街道,

我牽著弟弟,跟媽媽走散了。」

「然後呢?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覺得媽媽是故意把我們拋下來的......

後來她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把弟弟接回去,我卻被留了下來。」

說出這段話時,我心中覺得有些哀傷跟憤怒,

催眠師沒有執著於我的情緒,而是繼續往下探索,

「我們去看看你死前的最後幾分鐘好嗎?」「好」(註1)

「現在對母親當年把你拋下,你有什麼感覺?」

「我知道,她不是故意的,我們很窮,窮得快要餓死了,

我比較有生存能力,把我送走,我可以活下來,

弟弟需要她的照顧......我知道,她是不得已的。」

我一邊說,一邊心中隱約有種釋懷,只是人還在催眠回溯狀態裡,

朦朦朧朧的,沒辦法說清楚這是什麼樣的感覺。

是的,這是我去找催眠師進行回溯的片段,

為了療癒與母親的關係,我自費找了信賴的催眠師進行催眠。

(延伸閱讀:你也對母親愛恨交加嗎?當你懂了「她」,就是改變生命的開始

 

 

【當前世與此世產生有意義的連結,療癒就會發生】

在去尋求前世回溯時,我還不是個催眠師,

不過在那之前我就有多次自行回溯,或是被回溯的經驗,

經驗告訴我,無論在前世回溯裡的「劇情」有多麼蕩氣迴腸、精彩萬分,

如果我無法將這些看見的畫面,與這輩子的生命課題進行有意義的連結,

那麼我不過就是看了場精彩的電影,卻無法有所學習。

(延伸閱讀:你以為早已遺忘的,全都儲存在身體裡

 

 

當催眠師問我,對剛剛的回溯有什麼看見時,

我想起自己在書寫碩士論文時寫下的結論之一,

在這段前世回溯裡,我再次看見母親有著自己的限制,

她不是不愛我,而是她被時代背景與家庭環境困住了,

我在孩童時代感受到的悲傷與憤怒是真的,

母親無法好好照顧我也是真的,

我與母親的需要,在我三四歲的幼小心靈中產生碰撞,

這份碰撞帶來了沈重的傷害,

在我潛意識深處,仍有個小小的聲音在呼喊著:

「我覺得母親不愛我!」

理性上我知道這個想法很可笑,情感上卻卡著,難以疏通,

然而,在第二段前世回溯中,這份被遺棄的失落卻意外獲得了療癒。

hr15.jpg

【這個世界上,除了母親,還有其他溫柔呵護的力量】

在經歷了那個很冷很冷彷彿是英國的前世之後,

我再度順著催眠師的引導,進入另外一段前世,

在那一輩子裡,與剛剛完全相反的,我出生在很有錢的人家裡。

「我應該是在義大利之類的地方,類似南歐,

家中做生意的,父親經常不在,但我們家很有錢。」

「那你跟母親的關係呢?」

當催眠師這麼詢問的時候,我不自覺的皺了眉頭:

「我的母親.....我不太確定我的母親是誰。」

 

 

「意思是你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誰嗎?」

順著催眠師話語的引導,我努力集中心神在看到的畫面上

「我的生母好像很忙還是怎麼了,所以跟我很不親近,

但家中有個像是奶媽的人,我跟這個人非常親密,

她對我很好,把我照顧得很好。」

「很好,然後呢?」

「當我長大之後,我到了外地求學,準備要繼承家業......」

 

 

在第二段的前世回溯過程裡,雖然我仍然是歐洲人,

但整個前世回溯的探索經驗,仍然緊扣著我的核心議題:

雖然我與父母親看起來不怎麼親近,關係好像「不大好」,

打從心底我跟原生家庭的情感連結是很緊密的,

我常在工作坊裡與學員分享:無論我們表面上多早離家、

對父母親是採取憤怒對抗、冷漠疏遠的態度,

甚至立志要活出與父母親不一樣的生命,

這都不見得是真正成熟獨立的自主行為,

很可能我們只是透過這些方式,試圖向外界證明「我長大了」,

事實上在心中仍然深受父母親當年的話語所影響著!

 

 

除此之外,這段回溯恰好解開了我上一段回溯裡感受到的悲傷與憤怒,

我看見一件事:「除了母親,還有許多人愛我」

在現實生活中,因為一些特殊緣故,父母親確實不大能成為避風港,

許多我在學校、在社會上遭遇的困境,往往需要靠我一個人去努力突破,

然而在一些面臨絕望的緊要關頭,還是有著溫柔守護的力量存在著,

例如我的阿姨、學校裡的某幾位老師、默默支持我的朋友們,

當我陷入自我封閉的絕望與傷感時,這些人的愛無法進入我的心中,

然而在研究所時期很認真的用論文面對自己的生命,

我確實知道,有一羣人默默在支持與祝福著我,

許多時候我所面臨的困境太過於糾結,以致於這些人無法提供實質的協助,

然而他們總是用他們能夠給予的方式,提供我一絲安慰。

1434543069-1220383903.jpg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限制,即使是我的母親】

這幾年下來,持續在班級教學、青少年輔導中看見自己的限制,

雖然養育一個小孩跟做諮商輔導還是很不一樣的,

然而我從這些實務經驗裡,更加真切感受到,人都有限制,

如果身為心理師的我,都有著個人修為與專業上的限制,

那麼對於我的母親來説,當然也是如此。

 

 

同時,我也看到已經成年的自己,

早已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吸收足夠養分,

我所獲得的愛與滋養,甚至遠超越父母親這一代!

那麼,我還需要像個三歲小孩一樣,

去渴求父母親用我期待的方式來愛我嗎?

我明白這或許會是內心深處一輩子存在的渴望,

同時,我也清晰看見,我有能力可以安住這份渴望,

要求父母親改變、尋求父母親的慰藉,是我情感上的本能,

同時我也有能力開始創造不同的可能性,

不將這件事當成撫慰心靈的唯一方式。

 

 

當我看見母親個人的限制,並經驗到我所期待與渴求的愛護,

某程度上,早已在不同的人身上得到時,

我便有能力開始創造與母親不同的互動方式,

這條路的終點未必會通往「和解」或「互相關愛」,

然而我的心情確實能夠慢慢鬆開,有更多自在與從容。

(延伸閱讀:療癒與父母親的關係,其實是與自己的內在深層和解

 

註1:在回溯中有死前經驗的技術,

不一定在每次回溯中都會進行,通常都有其意涵,

希望引導當事人在這過程中,能夠以更高的眼光來理解回溯經驗,

雖然過程通常沒有什麼風險,卻考驗催眠師的定力、耐心與穩定度!

 

張義平,靈性名字為幽樹(ShoRa),
現職為諮商心理師與諮商督導,
大專院校、國高中催眠主題研習講師
藍海機構NGH催眠師與訓練講師、
第二屆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自完成催眠訓練後,2年內已服務超過100位夥伴,
開設之催眠工作坊、講座與研習超過30場,
並於藍海催眠教室擔任催眠課程訓練師,
為藍海催眠深化團體之帶領人與督導。
 
深信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自我療癒力,
催眠就是親近自己的潛意識,拿回生命主導權的方式
致力於推廣生活化並融入心理學知識的催眠。
 
(圖片素材取自網路,歡迎轉貼本文給對催眠有好奇的夥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