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放得下,勝不驕,敗不餒。

文 / 華商韜略出品人 畢亞軍

清明前夕,雅虎被合併後的新公司Altaba宣佈,它已經決定將持有的全部阿里巴巴股份對外轉讓,公司也將會清算和解散。

也就是,雅虎將徹底消失。

第一個找到互聯網商業模式、第一個飛躍千億美金市值、第一個全球化的互聯網巨無霸……不到20年,就這樣徹底終局。悲劇是怎麼發生的?它又留下怎樣的教訓?

媒體,業內,甚至街頭巷尾,都已從宏觀、微觀對此作了很多很多的討論。很多都是對的,但我覺得,那些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值得探討:

先行者、領導者被超越後,如何做一個優秀的落後者、失敗者?

【1】

一個企業的成功路徑各有不同,但大致上可分爲兩種:一是人的能力,必然成功的因素對成功起了決定性影響;二是天時、地利的因緣際會是成功的重要一部分。

另一個普遍規律是,在一個產業從無到有、競爭有限的、有個想法就能打出一片天的初始爆發裏,成功往往是先機大於能力,偶然大於必然,先人一步,抓住爆發的機會,就可以是領先者、領導者。

但再往下走,競爭不斷加劇,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越來越多本事更大、金剛鑽更多的人紛紛進入,要繼續取得或捍衛成功,能力會逐漸與成功成正比,必然的東西更將主宰命運。

大致上,很多偉大公司的初期成果,往往都是因爲在某一領域先人一步,抓住了天時、地利的饋贈,無論是偶然,還是必然的,先人一步都是重點。

後來者,則需要把握更多的必然,才能迎頭趕上。

這一過程中,先人一步的領先者,領導者,如果被後來者趕上、超越,能不能做好一個優秀的落後者,甚至失敗者,往往就決定其偉大是否可以延續了。

雅虎快速崛起成爲全球網絡霸主,當然有人的必然因素,但也少不了掌握時代先機的成就,其衰落,尤其是徹底消失,原因千萬條,很重要一條也是:

當它被後來者陸續超越後,它沒能做好一個優秀的落後者、失敗者。

這讓它、比我們所聽過的什麼諾基亞衰落故事慘烈多了。諾基亞的確錯過了智能機時代,但它不當手機大哥好多年,卻又重新殺回了世界500強。

【2】

作爲先行者,如果成功更多是靠了先人一步的機遇快速爆發,當後來者紛紛湧入時,得非常非常小心並且抓緊地去補課,否則,怎麼上來的,就會怎麼回去。

作爲後來者,如果對一個領域有足夠的理解,洞見,不一樣的創新,也有把創新化爲成果的必然能力,即便已是巨頭橫立,也要有信心去挑戰那些靠了先發機遇飛上天的人,而不是抱怨自己當初沒機會,或者以爲那個成功的傢伙真的有多麼厲害。

尤其是,當厲害已經不再是看不看得到機會,有沒有想法,而是能不能把機會和想法變成現實。

雅虎就告訴你,在大家都看得到的機會,趨勢面前,它可能沒那麼厲害。當你把它拖到對打、混打的戰局時,尤其是當它遇到麻煩時,它更沒那麼厲害。

很多人認爲,是楊致遠和團隊沒有遠見,看錯趨勢,缺乏戰略思維和對未來的想象,才導致了雅虎的敗局。這種看法並不客觀。

互聯網的大趨勢,楊致遠10多年前都看到並且看準了。華商韜略2005年出版首部文獻時,曾多次深夜越洋電訪,報道過楊致遠和雅虎。

當時,已經投資成爲阿里第一大股東,堅定看好電子商務的楊致遠,就曾在電商之外明確表示:社交、內容、搜索、個性化,是未來互聯網的四個戰略核心。

那麼看好阿里巴巴,這不是眼光嗎?社交、內容、搜索、個性化,這不正是這些年來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嗎?

但看準了未來的趨勢,卻押錯了贏得未來的方式,也就是戰略對了,戰術卻是錯的。纔是雅虎的致命傷。

雅虎第一個押錯的是搜索和內容的未來方式。永遠幫助人們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最多最想要的信息,是楊致遠和費羅對搜索與內容的長期夢想。

楊致遠說,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三個條件:一,全面:信息十分豐富;二,世界性:可以找到全世界的有用信息;三,品牌:要讓全世界的網民都知道Yahoo!

他說的都是對的,但如何全面、世界性、有品牌影響?

雅虎押錯了寶。

起初的雅虎,本質上是一個內容搜索公司,他們的頁面也曾經跟今天的專業搜索引擎更類似。但走着走着,雅虎覺得依靠搜索意味着“內容還是別人的”,他們要自己掌握內容纔行,於是大幹快上,朝向門戶和媒體公司而去。

進而發生了今天想來很荒唐的事:

當全球互聯網加速轉向技術驅動和整合他人內容甚至一切時,雅虎,這個全球互聯網霸主卻迴歸傳統,將大量精力放在了自己做內容之上。

悲劇很快發生:谷歌那條什麼都沒有的搜索框,纔是幫助人們最便捷地獲得最多最想要信息的最好方式,人們心目中尋找內容的最佳方式與品牌,也變成了那條“內容是別人的”谷歌框。

令人唏噓的,谷歌的方式,原本就是雅虎的方式。

押錯了搜索、內容的未來方式,讓雅虎輸掉了一大局。而錯過了社交的未來方式,錯過了移動互聯網,則讓原本有機會扳回一局的雅虎,徹底葬送了自己。

這就是衆所周知的,在移動互聯洶湧澎湃的大潮裏,雅虎既沒有自己研發出一款叫好又叫坐的大產品,也錯過了通過收購搶佔移動互聯高地的機會。

比如,10億美元就可拿下Facebook的機會曾經擺在他們面前,而且也基本談妥了,但卻在最後關頭非要少給人家1.5億美元,讓扎克伯格覺得被羞辱,交易也泡了湯。

爲什麼談好了還要反悔,少給人家1.5億美元?

我是大雅虎,多少錢,當然要我說了算。

這是典型的“大哥大”心態。

【3】

10多年觀察商業江湖下來,我得出的一個經驗是:

很多人在成功之後,尤其是成爲了老大和第一之後,都會得上一種“大哥病”,而且越是成功得大、成功得快的“老大”,越容易得這種病。

也就是,當慣了“大哥”,不會做“小弟”的病。

這是一種絕症。

顯著的病症是:已經落後甚至節節敗退了,還繼續沉醉在我是老大,我必須捍衛老大的路數裏,繼續按老大的思維和路數去解決問題,試圖把當年雄風找回來。

傲慢、輕敵,覺得自己纔是對的,是“大哥病”的普遍特徵。病得嚴重的,還會被失敗打蒙圈,氣急敗壞,或寡人無疾,或有病亂投醫,任性地爲了贏更大去賭更大,最終活生生把一艘大船變成一艘四處漏水但橫衝亂撞的破船,幾個來回身家性命就丟掉。

而一個優秀的“大哥”則會在坎坷裏虛心地做好“小弟”:面對現實,實事求是,站在老二、老小的位置,客觀理智地分析利弊,甚至以重新來過的胸懷、勇氣和視野,從長計議:

做不回老大,就穩住老二;老二也穩不住,那就留得青山在,放下身段,安心先“做小”但做得好,留條命,活下去,等風再起,王者歸來,也是有希望的。

雅虎敗到性命都留不住的這麼慘烈,很大程度上正是這個做不得小,也不會做小的“大哥病”使然。縱觀它處於落後狀態之後採取的策略,很多都不是一個優秀失敗者,一個活下來最重要的人應有的表現,它一直都在以老大的心態和姿態做事。

先是傲慢、輕敵,錯過了收購谷歌、Facebook;然後又像是六神無主的慌了魂,沒有招法邏輯,但卻財大氣粗,橫衝直撞,不斷十億、幾十億美元去併購……

相反,如果它當初能面對現實,調低目標,放下身段,實事求是,以退爲進,重新定位,瞄準一個有前景的未來聚焦,壯士斷臂,畢其功於一役,憑其品牌、資源、團隊,哪怕是跟自己的很多中國學生學習,也會比今天划算多少倍。

網易今天的市值還將近400億美金呢。

老大沒爭回來,老二更沒戲,最後連安身立命也不行了。

這裏面,當然有過去的成功留下的包袱對其綁架太深的客觀原因,但其主觀上我是老大,我是領袖,我怎麼能像小公司那麼幹的成功病心態,恐怕纔是最大的障礙。

拿得起,放得下,勝不驕,敗不餒,說起來簡單,但真正遇到問題,幾人能做到?這看起來是個心態問題,虛無縹緲,卻是導致一系列災難的要害,當慣了“大哥”的尤其如此。

說到這一點,我就特別佩服王健林。

想當初,他是多麼的大哥大,要擱一般人,怕是沒有勇氣去做那據說聽得見杯子碎地的“賣產”交易。也就是,沒有勇氣去,一個“大哥”這樣放下身段來跟“小弟”們做生意。

而要是當初沒有那個勇氣激流勇退,去做好“小弟”,萬達的今天恐怕也是想想就害怕:過了那個窗口期,誰能有那麼多錢去接他的盤啊。

反而觀之,有些“大哥”“大姐”就比較讓人擔憂了。

比如,董小姐這些年,從手機到汽車,再到芯片,爲了永葆“大姐大”的一系列心急和氣急,以及一系列動作裏的心不穩,手不穩,甚至情況不清,決心很大。

【4】

世事無常,老虎一不小心就會落平陽。

但世事,也好在無常。有了這無常,落後的纔有趕上的機會,被趕上,被趕超的,也還可以再反超上來。

前提是,你得一直在場。

對“大哥”們來說,遇到了坎兒,栽了跟頭,摔了跤,主動放棄“大哥大”思想,主動認栽,買單,保存實力,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捲土重來,是一種很重要的“在場力”。

什麼日子都能過,什麼日子都能往好處過,則是“在場力”的核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帶領八十萬大軍揮師南下,指望一舉定乾坤,結果卻被孫權、劉備聯軍大破,鎩羽而歸。

按照電視劇《新三國演義》的說法,曹先生在“贏得”戎馬生涯最爲“奇恥大辱”的一仗之後,曾經放聲大笑,然後發表了一個重要講話:

“這世上從來就沒有百戰百勝的將軍,只有敗而不怠,敗而益勇,並且最終取得勝利的人。”“這些年來,勝仗打得太多”“我們是到了該喫一個敗仗的時候。”

“失敗是一個好事,失敗教會我們如何取得勝利。”

“一個人要想成事,就得拿得起,放得下,打仗也是如此,要勝得起,也要敗得起。”

“面帶微笑,儘管內傷很重”之後,他帶着殘兵敗將回到許昌,深刻檢討,明白到要想一統大業,還得很多年的努力。

然後,他放棄“大哥”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不顧朝野瀰漫的譏諷和嘲笑,紮紮實實,以退爲進,重新上路,重新出發,一步一個腳印,重新做大做強。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數風雲人物 · 貳》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