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寶昌老師

耿寶昌專著《明清瓷器鑒定》

耿寶昌在鑒定藏品

故宮(微博)博物院為「人間國寶」、「瓷聖」、「中國古陶瓷鑒定第一人」耿寶昌先生慶祝90壽辰。他是文物鑒定大師,謙虛得像個小學生;他閱寶無數,卻沒有一件私人藏品。

大師名片

耿寶昌,著名文物鑒定專家,長期從事中國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藝品的研究,重點研究歷代陶瓷。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文物局諮議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歷史博物館顧問、首都博物館(微博)顧問、炎黃藝術館鑒定委員會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藝品的研究,重點研究歷代陶瓷。

故宮:祝壽耿老尊學者

他是「中國古陶瓷鑒定第一人」,閱寶無數卻無一件私人藏品。7月13日,故宮博物院在北京舉辦祝壽會,為故宮博物院專家、中國古陶瓷研究鑒定大師耿寶昌先生慶祝90歲生日。來自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局、中國國家博物館(微博)的百餘位人士到會,共同祝願耿先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致辭中說,耿先生之所以能步入九十人生,而且還精神矍鑠、鶴髮童顏、身體康健,主要得益於先生勤勞正直的樸實品格、寬厚待人的處世之道、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嚴於律己的工作作風。在故宮博物院工作的半個多世紀以來,耿先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計名利、潛心研究,為故宮博物院和全國文博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更重要的是,耿先生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古陶瓷鑒定方面的人才,他們遍佈國內外,可謂桃李滿天下,其中有不少目前已成為古陶瓷研究領域的帶頭人和領軍式人物,正在起到傳幫帶的作用。耿先生也因此成為文物博物館界名副其實的為眾人所敬仰的大家。我們衷心希望耿先生能生命之樹長青,使先生的崇高品格和淵博知識惠及更多的人。

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王莉英,耿寶昌先生弟子陳華莎、呂成龍分別發言,表達對耿寶昌先生的敬重和讚譽。祝壽會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季主持,單霽翔代表故宮博物院向耿寶昌先生贈送了麻姑獻壽圖畫卷和祝壽禮金,體現了故宮對老專家的尊重和愛護。耿寶昌先生1922年7月14日生於北京,早年即投身文物界。1956年到故宮博物院工作,一直致力於中國古陶瓷及其他工藝品的研究,重點研究古陶瓷,迄今為止,已發表大量研究論文及論著。特別是所著《明清瓷器鑒定》一書,資料翔實、觀點獨到,在國內外產生極大影響,成為學習古陶瓷鑒定必讀的一部權威著作,曾多次再版。

耿寶昌:火眼金睛鑒國寶在北京的故宮裡,收藏了30多萬件珍貴瓷器,著名的古陶瓷鑒定大師耿寶昌每件瓷器都過過目。耿寶昌先生最得意的就是自己的雙眼,他從15歲做學徒的時候就開始練這雙火眼金睛。今年耿老已經90歲了,他說自己雙眼的視力仍然是1.5。在這幾十年當中,耿老為國家鑒定了數萬件一級文物,在文博界他被稱作是「人間國寶」。但耿老自己並不這麼認為,他風趣地說他是「人間國寶」,那是吹牛,反正吹牛不要錢!

在他的鑒定生涯中最為人稱道的一次,就是1994年耿先生從香港的拍賣會上以110萬人民幣拍賣回的成化罐。

歷史上明代成化憲宗皇帝非常喜歡小器物,那個年代最常見的官窯瓷器都是碗、盤等小件,故有成化無大器之說。而這個通高31釐米,口徑17釐米的成化罐則是現存少有的大件器物。目前全世界也只有4隻,而故宮的這個是唯一一個帶蓋的最完整的成化罐。但有人認為這個帶蓋的成化罐是假的,這個爭論一直持續到了今天。現在它的身價已經漲至2千萬人民幣。耿寶昌的火眼金睛是在文物店做了10年學徒練就的。他的老師就是人稱「宣德大王」的孫瀛洲。孫先生是享譽20世紀中國博物館界的著名瓷器專家,上世紀30年代開的敦華齋是京城極其有名氣的文物店。15歲時,耿寶昌在初次來到敦華齋時,覺得文物店的工作看起來很乾凈,便留下來做了學徒,從此跟隨老師練古瓷鑒定的童子功。

在當了10年的學徒後,1945年,只有22歲的耿寶昌開了自己的文物店——振華齋,它的原址就在今天琉璃廠榮寶齋(微博)的地方。雖然他年紀輕,但是在圈內名氣很大,那時他只看最美、最珍貴的東西。按照行內的規矩,作瓷器鑒定絕對不能把眼睛看窮了。解放後,1956年,故宮的老院長吳仲超對故宮原有的東西進行鑒定整理,便把過去年長有聲望的人網羅到故宮。老師孫瀛洲被請到故宮,他還向吳仲超舉薦了自己的得意門生——34歲的耿寶昌。

現在,耿寶昌已經在故宮工作了近60年。60年來耿寶昌閱寶無數,博覽天下最精美的瓷器,促使他成為古陶瓷的鑒定大師。半世紀故宮人生:

從學徒到大師對於1936年第一次來故宮參觀,耿寶昌的記憶似乎就像這牀上雕刻的花紋一樣清晰。「那是在『七七事變』之前,當時正是春天,故宮裡非常殘破,到處是草和垃圾。門票是一塊大洋。」耿寶昌至今對當時在鐘錶館看到的一個「可以在一塊板子上滾動的」鐘錶記憶猶新。20年後他來到故宮工作,「那個東西還在那裡」。1936年到1945年10年間,耿寶昌在孫瀛洲先生於東四南大街開的古玩店敦華齋內當學徒。10年出師後,耿寶昌開了自己的古玩店「振華齋」,直到1956年公私合營後,他在與當時故宮博物院院長吳仲超先生相熟的師父孫瀛洲先生的介紹下,在故宮招收文物人員時進入故宮工作,開始了自己半個世紀的故宮人生涯。「1956年,故宮老院長吳仲超為了故宮的工作,廣泛從社會上招募文物人才。我的鋪子當時也停了。當時故宮待遇還不錯。我記得一下子就招來十幾個人,都是舊社會文物行業的從業人員。書畫、青銅器、玉器、瓷器和裝裱各個門類都有。」當時正是故宮的大調整時期,與今天的整理不一樣,耿寶昌他們從故宮各殿各角落開始蒐集整理了幾大類藏品,並設立專庫。有趣的是,耿寶昌的師父孫瀛洲先生在同一年也進入故宮工作,作為故宮的研究員。

投身文物行業70多年來,耿寶昌眼見中國陶瓷在國人心目中地位的變化。「過去瓷器在中國人心目中並沒有太高的地位。」說起過去故宮對外展示館藏瓷器時,耿寶昌印象深刻:「當年的觀眾一看,又是破瓷器,連(展廳)門檻都不進。隨著現在中國古瓷器價格的迅速升值,觀眾對於故宮館藏瓷器的熱情也越來越高。現在一有館藏珍品瓷器展,展廳內的人多得擠不動。」故宮100多萬件藏品,瓷器和書畫就各佔三分之一。「舊社會青銅器價格高,後來書畫價格高,現在瓷器的價格漲了上來。但是與書畫相比,瓷器的價格仍有上升的空間。」

對於故宮所藏的眾多瓷器,耿寶昌自言50多年來連看帶動手,很多都有印象。「那時候沒有電腦,比如說到某件瓷器,你必須知道在哪裡。故宮藏品中36萬件瓷器,耿寶昌雖然摸了幾十年,但卻謙虛地自言「有些認識」。「其實對於瓷器的鑒別,沒有那麼高深。就像大夫瞧病一樣,有些一看也就知道。」今天的人會更多地從經濟角度看待一件文物,但回首70多年的文物生涯,耿寶昌感嘆自己開古玩店的生涯是「一種真正的文化享受」。不論金錢和價值,只看藝術和歷史。正如在所有的中國瓷器中,雖然近年有元青花和明鬥彩的火爆,但耿寶昌言談最喜歡的是宋代的素色瓷。那是一種文人的審美情趣,「比如天青色的鈞窯,非常地雅緻」。

從1956年第一次來到故宮到今天,耿寶昌與故宮的淵源有56年之久。按他自己的話說,幾十年來故宮沒有太大的變化,還是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耿寶昌曆數故宮內長壽的大師不止一人:王世襄先生、徐邦達先生、朱家先生。故宮內養心殿取自孟子「養心莫善於寡慾」。這些國寶級泰斗似乎都領悟了其中真諦,皆於無欲中有所追求。

今天,我們用這些文字走近大師、學習耿寶昌老師的求真務實精神與作風,讓大師的高風亮節激勵我們廣大古陶瓷愛好者堅持去偽存真的同時,進一步認清國寶幫的危害,同時鞭笞那些為了金錢出賣良心道德的老專家。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