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絕妙對聯,如今讀來,感慨良多。

  一副春聯預言了朝代興亡

  春聯的“鼻祖”是當時後蜀的皇帝孟昶(chǎng),目前有史可考的第一副春聯就是孟昶寫的。

  孟昶是後蜀高祖孟知祥的第三子,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末代皇帝。就是這樣一位亡國之君,卻在我國的春聯發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孟昶

  公元964年的春節,孟昶一時興起,寫下了目前已知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這本來是一幅寓意美好的春聯,沒想到卻一語成讖。在第二年的965年,後蜀便被北宋所滅,孟昶也成了亡國之君。

  怎麼孟昶寫個對聯,就跟亡國扯上關係了呢?

  先說這幅對聯的上聯:新年納餘慶。後蜀亡國之後,孟昶被押解進京,宋太祖趙匡胤任命呂餘慶知成都府,呂餘慶這個人正好應了上聯的“新年納餘慶”。

  趙匡胤

  最有意思的還是下聯:佳節號長春。當時北宋有個節日就叫長春節,而且這個長春節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生日。

  孟昶的這句“佳節號長春”,等於是恭賀宋太祖的生日,果然第二年孟昶亡國被俘,被押解到了開封,親自給宋太祖祝壽去了。

  一副對聯挽救了一個店鋪

  還有一個故事。民國初年,京城開了一家店鋪,鋪面不大,但一間門面分隔爲兩半,左邊賣茶,右邊沽酒。人們見此不倫不類,都不去光顧,生意很是蕭條。

  店鋪老闆爲人十分精明,深知處世艱辛,生活艱難,他請人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面兩邊。

  那對聯寫的是:

  爲名忙,爲利忙,忙裏偷閒,且喝一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二兩酒來

  聯句新奇妥帖,有雅有俗,十分詼諧,意趣盎然。人們都讚不絕口,廣爲傳領,一傳十,十傳百,不僅許多文人慕名光顧,連跑生意、走江湖的人也來飲酒喝茶,店鋪的生意日益興旺起來。

  對聯與人生

  近日讀到一副對聯,功力深厚,堪稱“神聯”

  上聯:若不撇開終是苦

  下聯:各自捺住即成名

  橫批:撇捺人生

  不得不說,這副對聯很有深度。

  “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

  “各”字的捺筆只有收得住纔是“名”字;

  一撇一捺即“人”字。

  是啊,水無兩點難結冰,一撇一捺纔是人!

  時至今日,對聯歷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廣泛的實用價值,又有雅俗共賞的藝術性。

  溫馨提示:ART藝術共賞轉載發佈內容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我們希望在資源共享的同時,與您共同維護互聯網的良好生態,謝謝.

  歡迎加入ART藝術收藏交流羣,

  由編輯邀請入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