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名火。火由石生,而因水滅。」在雷霆暴雨中,獨自仰望蒼穹的潘多拉喃喃著。她明白,自己終將開啟一個時代。一個火紅的時代,一個熱烈而充滿慾望的時代,一個只屬於智人的新時代。

新石器時代。這個時代,沒有尼安德特人的位置。 幾乎與此同時,在東亞地區的黃河沖積平原中部,也有一個智人經歷著同樣的明悟。這個智人後來開創了一個現在佔地球智人總數四分之一的強大民族,並且被自己的後人尊奉為遠古三皇之首,他自己也因此被尊稱為燧人氏。

七萬年起,遷徙到世界各地的智人族群逐漸成為了使用火的專家。掌控火的能力,成為了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文明程度的分水嶺。掌控了火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煮熟食物,嚇跑猛獸,保護家園這麼簡單,而是人類從順應自然進步到掌控自然的開始,是人類的巧匠能夠最終以人工而奪天工的前提。 當然,遠古的智人也不會放過這個大好的料理食物的機會。控火的能力不止是讓食物變得美味,(當然實際上,美味其實就意味著對人類的身體而言營養豐富且容易吸收)更重要的是,加熱過程可以加強草籽,也就是原始穀物中的澱粉的利用率。 澱粉中只有20%左右是可以溶於水從而被人類直接吸收的,這部分澱粉被稱為直鏈澱粉。它們僅僅由數百個(沒錯,僅僅數百個)六碳糖分子組合而成。而更多的植物澱粉--佔總量的80%--則是支鏈澱粉,是由數千個六碳糖分子組成。

常溫下,支鏈澱粉不溶於水,很難分解成單糖,也就是葡萄糖和果糖,從而極難吸收。有多難?你想想牛有四個胃,還需要一刻不停地反芻就明白了。

但是在攝氏60度以上的時候,結構緻密的支鏈澱粉會發生崩解,變成單個的澱粉分子,從而變得易於分解稱為葡萄糖和果糖,為智人的思考和運動分別提供充足的能量。當然,脂肪和蛋白質在加熱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有利於智人攝取和利用的變化,在此篇幅有限,不再枚舉。

總之,單就糖類物質的利用而言,加熱烹飪的作用使得智人對於穀物的利用效率就至少提升了5倍以上。這使得智人不用整天為獲得充足的食物而疲於奔命,而且有了充足的能量和時間用來思考,學習,總結和傳承。

比起智人來,尼安德特人卻遲遲無法學會取用和熄滅火焰。相當長的時間裡,他們沒有篝火的保護,不敢居住在平原地帶,只好尋找陰冷潮濕的山洞棲身;這嚴重影響了生存質量以及新生兒的存活率不說,葡萄糖和果糖的有效攝入不足,也遲滯了這個族群的心智發展。

落後是要挨打的,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焦灼的尼安德特人迫切地希望能向遠方的來客取得真經,獲取先進文明的經驗,以改善自身窘迫的處境。但是,作為靈智初啟的遠古人類,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智慧,或者說教訓,明白另外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卧榻之側,不容他人安睡。

任何高等動物族群都有自己的領地意識,何況人類。這一點,尼安德特人當然明白;但是問題出在了文明程度的差異上。聰慧而強大的智人對族群領地範圍的理解,遠遠超出了尼安德特人對領地範圍的理解。

尼安德特人並沒想到,他們認為的安全距離,對於那個聰明的族群來說,已經是卧榻之側;而他們熱誠的同胞互訪,對那個族群來說,已經是被視同入侵。請原諒作為智人後代的我,自動略去了智人展開主動攻擊的可能,儘管這個可能發生的幾率相當地高。

在此我要向以色列的赫拉利先生致意,在《人類簡史》中,他認為尼安德特人的消失是種族融合的結果;這個假設是基於愛和包容的假設。但是,想想我們智人族群對待不同信仰者尚且要趕盡殺絕的歷史,以及歐洲的征服者有沒有將印第安人融合進來,我對這個假設充滿了尊敬,但是實在無法相信。

更可能發生的事情,在有文字記載的近現代智人歷史上頻繁地發生,那就是種族滅絕和大屠殺。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先進的科學技術必將首先用作殺人技,這個邏輯從七萬年起,直到現在仍然被智人社會所追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