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鯊魚?鯨?

是不是海底動物進化慢?為什麼?


並沒有。

正規教科書告訴我們,進化=基因頻率在種羣中的隔代變化。按照這個定義,任何生物只要還在繁衍就不可能停止進化。

目測題主是誤會了「活化石」之類的概念:有些現存生物的外形跟他們千百萬年前的祖先相比似乎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變化,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千百萬年來沒有進化過。

比如鯊魚,雖然有的現存種的確跟幾億年前的祖先長得差不多,但是你可以自行搜索一下今天的鯊魚有多少種,形態行為分佈差異都有多大,說人家沒進化顯然是不妥的。就好比你不能說今天的細菌跟幾億年前的細菌都差不多一個球樣所以細菌都沒進化過,對吧?


。。你是說鸚鵡螺或者鱟吧,三億年長的差不多不代表完全沒進化啊。。大氣含氧量海水含鹽度都不一樣了,應該還是為了適應環境有進化的。


有啊。一般來講,結構越簡單,生存環境越穩定越不容易進化。


進化是一個過程 ,種羣基因頻率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截取一段,變化的頻率(與物種自身和其他物種)對比起來肯定會有不同。

所以嚴格來說,以幾千年為尺度來截取這個過程,很漫長,然而也不過彈指一瞬間。足夠產生進化,只是在某些物種上進化程度非常小,看起來進化很慢。

進化程度,不一定與外形的變化相關。分類上有很多細節的東西,主觀上不一定能看出來。外形變化明顯不代表進化程度高。

舉幾個不成熟的例子。人為選擇下,人類培養了許多新品種,甚至種。家貓,金魚是近幾千年纔出現的(應該有更貼切的,先佔位)。然後人類自己,按膚色,兩個眼睛一個嘴巴分出各個人種,但都歸屬於智人,沒有形成升職隔離,這個過程是幾萬年。

至於為什麼會有進化的慢的動物/生物。因為生態環境的穩定,這裡包含了生物因素。首先非生物環境穩定,沒有什麼火山爆發,小行星撞擊,冰河世紀等等滄海桑田,對於已經適應的環境,環境選擇壓力會非常小,即使基因的有益突變表現出來,也不會呈壓倒的趨勢。

然後就是生物因素。上面也有點提及,就是物種內以及其他物種的鬥爭競爭。獵豹與羚羊的競速,矛與盾,會達到一個平衡,種內鬥爭也差不多。又沒有外部環境的壓力,進化便進入瓶頸。


幾千年嗎?人類,人類幾千年來的生物體徵沒有進化過


一些被稱作「活化石」的動物,如熊貓 鸚鵡螺 鱟 鯊魚等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