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文章封面

  

  2014年10月9日,一篇發表於國際著名科學週刊《Nature》題為:《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舊石器洞穴巖畫》的文章,引起了國際巖畫學術界廣泛關註:通過澳大利亞與印度尼西亞的科研人員對覆蓋在巖洞內一些人類手印上的類似鐘乳石的物質層進行定年分析,文中指出發現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的舊石器洞穴巖畫近期的定年結果顯示其中最古老的一幅作品距今已有超過4萬年的歷史。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格里菲斯大學的馬克西姆·澳博特教授是對這些在蘇拉威西島所發現的洞穴巖畫進行定年測定的專家,他認為所有這些畫作中有一幅作品可能年代是最早的。這些繪製的作品中也出現了人類的形象,還有一些只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野生有蹄目動物的形象。

蘇拉威西島巖畫中的鹿形圖案和噴繪手印

  

  數十年來,古代人類巖畫的唯一線索只存在於西班牙和法國南部。據此科學家們一度認為人類藝術的最早萌芽可能便是從西歐地區開始的。然而,根據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里斯·斯廷格(Chris Stringer)教授的觀點,此次在印度尼西亞發現的年代相似的巖畫作品可能將顛覆這一看法。他表示:「這是一項重要發現,它讓我們得以擺脫創造力大爆發研究中某種程度上的歐洲中心論觀點,並認為這種能力只是在歐洲出現的,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則是在晚的多的年代才開始出現。」

澳大利亞巖畫中的袋鼠

  

  對現存於歐洲、北部和南部非洲、印度及澳大利亞最古老的狩獵採集人羣所作的動物巖畫中內容的研究,如同幾何圖形、噴繪手印內容在一些地區的巖畫研究一樣擁有重要地位,對研究早期人羣的經濟生活和精神象徵意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廣義上的東南亞地區巖畫卻不為人們所熟知,近期研究者們在東南亞地區多個國家進行的野外調查所發現的巖畫類型,卻與之前大範圍發現的狩獵-採集人羣所作的寫實主義巖畫相似。相信看過2013年美國夢工廠製作的3D電影《瘋狂原始人》的朋友都還記得爸爸Crug給一家人講故事時在洞穴巖壁上作畫並留下手印的片段吧?

《瘋狂原始人》中Grug繪製巖畫

  

  其實通過研究,實事確實如此,在岩石上繪製寫實主義動物圖像的行為,類似於許多地方發現的噴繪手印巖畫,實際上是舊石器時代人類以人為意識改造自然景觀,記錄身份和歷史的一種傳統手段,而且,這種巖畫的描繪手法在世界各地已持續了數萬年,這也證明這種巖畫無論在什麼特定的原始族羣中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近幾年來,中國、東南亞及澳大利亞的巖畫學者們基於大量的數據累加後,分析研究現存於東南亞地區,特別是中國西南部、馬來西亞、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亞地區的早期巖畫,通過野生動物繪畫及人類噴繪手印來討論藝術起源和最近剛剛在網路上發布的關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巖畫早期斷代的問題,並開始在中國西南及東南亞地區尋找數萬年前巖畫傳統的起源。

柬埔寨巖畫(Paul Tacon拍攝)

  

  在中國西南部的金沙江流域已發現70餘處巖畫點,超過40處巖畫點的內容為寫實主義野生動物和人物形象,且絕大多數為線條描繪的輪廓。其主題大多包括鹿、山羊、野牛、馬和人物,動物常以奔跑、站立、攀爬和跳躍的形態出現,時而形單影隻,時而成羣結隊。通過對覆蓋在顏料上的鈣板進行的釉系斷代和碳十四斷代顯示這一地區的寫實風格圖像的最晚年代為距今3400年,但其最早年代究竟是何時依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金沙江巖畫寫實風格

  

  十多年來,各國學者對在東南亞地區的瓜薩利赫,東加里曼丹,婆羅洲的手印巖畫和點狀顏料所做的斷代結果顯示最小年代大約為9900年,這樣直接對巖畫進行斷代的證據支持了東南亞地區巖畫起源可上述至更新世時期(Plagnes等.2003)。東帝汶島的Lene Hara洞穴,洞口處鑿刻人面像根據釉系斷代結果為1.2萬至1萬年(O』Connor等.2010)。在印度尼西亞的Lene Hara的巖畫點,對顏料層中的方解石斷代結果為2.4至2.93萬年(Aubert etal.2007)。

金沙江巖畫具有多重疊壓關係的鹿和牛的形象

  

  最近,在蘇拉威西地區的Maros地區已對7個巖畫點裡的12個手印及2處寫實風格動物的巖畫所覆蓋的洞穴沉積物經行了釉系斷代,其數據證明這種顏料繪製巖畫的傳統至少在1.2萬年前已經存在。在這個地區,Leang Timpuseng巖畫點發現的手印巖畫最小年代至少距今3.99萬年,而最古老的動物巖畫即同一地點發現的野豬圖案,至少距今3.54萬年。這項發現對認為這種具有象徵意義的巖畫和手印首先出現在歐洲的觀點形成了挑戰,因為它同時出現在了西班牙(Castillo的紅色圓形幾何圖案;Pike et al.2012)和蘇拉威西(手印;Aubert et al.2014),其年代均為距今4萬年左右。

蘇拉威西島巖畫

  

  發現於東南亞地區的動物巖畫及手印巖畫不僅僅是某一特定人羣的文化傳統,也許是世界範圍內許多狩獵採集人羣存在的證據。從人類體質學、神經學、藝術以及感知等方面可以解釋我們目前所發現的這些生活方式(如狩獵-採集模式)的共同點,西方學者提出的世界範圍內早期動物巖畫傾向於用線條的方式繪出動物側身,即在歐洲及東南亞地區發現的這種巖畫風格,可以用他們自己發明的神經系統科學來解釋。但與歐洲不同,大多數東南亞地區(包括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動物巖畫都被繪於開放的巖廈內,而極少出現在幽深的洞穴中,其中原因在一篇由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的保羅·泰森教授剛發表於《古物》雜誌上的文章有所闡釋。最近一項在南非Blombos洞的研究表明,早在10萬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製作複雜的顏料並使用貝殼進行混合及保存(Henshilwood 等.2011)。在南非,一些寫實主義風格的納米比亞動物巖畫年代為距今2.55萬年至2.75萬年(Wendt1976),而在北非地區(埃及)寫實風格的動物鑿刻巖畫至少距今1.5萬年(Huyge 等.2011)。在非洲許多狩獵-採集巖畫遺址中也可以找到各種岩石表面形狀與寫實主義動物巖畫之間存在某種聯繫的證據。

馬來西亞巖畫(Paul Tacon拍攝)

  

  巖畫的存在表明-,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用岩石標記的遺產,它們不應被視為分辨特定種族的證據和在特定區域和特定人羣中孤立的文化發明,它們都是早期現代人在全球活動的證據。早期的巖畫傳統存在於數萬年前,新的斷代手段的不斷發展,一定會更好地確定更多東南亞古代巖畫古老性的證據,而最新來自蘇拉威西的手印和寫實風格的動物巖畫使東南亞巖畫年代與歐洲一樣早甚至可能更早(Aubert等2014),這挑戰了關於巖畫起源的理論,關於在何時何地人類基本的具象藝術開始發展以及4萬年前全球人類如何進行實踐活動的問題,我們似乎可以在東南亞找到答案。(作者:吳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碩士)

(全文來源:雲南考古)

動動小手轉發、關注我們吧~~中國考古網http://kaogu.cn中國考古網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kaoguwang中國考古網微信:zhongguokaogu/中國考古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