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賢江

“版權”兩個字的分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沉重。圍繞“版權”兩個字,每天我們幾乎都能在互聯網上看到種種相關討論,甚至是精彩紛呈的故事。

對於音樂人來說,這確實是前所未有的好時代,中國互聯網音樂的全面正版化,不但讓我們看到音樂產業復興的曙光,也看到了版權價值的水漲船高。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時代的紅利,尤其最容易受到侵權傷害的原創音樂人來說,市場還並沒有完全形成一套足以保護他們的成熟的版權體系。

模糊的灰色地帶仍然存在,被侵權而不自知司空見慣,甚至,明知被侵權,卻無法合理的維權也並不少見。

儘管問題的解決需要業內各方的共同努力,但對於音樂人來說,隨着版權的市場地位越來越重要,瞭解版權市場的現狀,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作品不受到侵權,已經成爲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必修課。

版權爲什麼越來越重要了?

4月10日,騰訊音樂人將會在北京舉辦一場“月亮沙龍”,屆時,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副教授張豐豔、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資深策劃人與經紀人遲斌、大內密談創始人相徵和煙把兒樂隊主唱言寺等嘉賓,將會到現場圍繞“版權”來跟原唱音樂人們分享各自的經驗之談。

這次“月亮沙龍”的主題是“原創音樂人如何保護自己的作品?”。學習如何保護個人作品的重要一步,就是了解一下中國音樂版權市場的現狀。這也將是本次“月亮沙龍”會涉及的重點內容。

當下的中國音樂版權市場,簡而言之,可以用六個字概括,“數字化”和“正版化”

實體消費轉向數字消費,物理載體讓位於數字載體,是爲“數字化”。

傳統唱片業時代,實體唱片消費主導市場,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體產品更容易獲得關注,而“版權”更多是沉潛在實體或藝人身後的隱藏價值。

隨着數字消費的興起,版權交易逐漸走上前臺,“版權”兩個字也就愈發受到關注了。

“正版化”則是中國互聯網音樂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中國是世界互聯網音樂大國,數字音樂佔比要遠超實體音樂。所以,要想提高音樂市場的收入,音樂產業要想健康發展,“正版化”是必經之道。

在國家有關部門的重點關注下,在互聯網平臺和業內各方的努力下,2015年以來,國內的音樂版權環境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IFPI的《2018音樂消費者洞察報告》稱,在中國,96%的消費者使用正版音樂,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62%)。

音樂人對此也有正反饋。

作爲本次“月亮沙龍”嘉賓之一,張豐豔教授所指導的產業研究小組去年發佈過一份《音樂人生存現況與版權認知狀況調查研究報告》。報告顯示,“73.13% 的受訪音樂人表示,近五年中國互聯網音樂版權秩序改善很多,最直觀的感受是音樂平臺上音樂的正版化,許多沒有版權的音樂被下架。 ”

張教授研究音樂產業多年,在沙龍現場,她將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所得,包括目前音樂產業的大環境、音樂人盈利點及平均收入情況和音樂人版權意識現狀等。

發展和問題並存

本次“月亮沙龍”將會涉及的另一個內容是,由業內專家面向原創音樂人做基本法律知識的科普。

隨着中國互聯網音樂的全面正版化,互聯網音樂市場正式走上正軌,維權也初見成效。

傳媒大學做的《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歷年數據顯示,2015年來,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版權許可收益不斷上漲,2017年首次突破2億人民幣。

在正版化的大氣候下,音樂人維權也有了更多底氣。近年來,侵權爭議和報道屢見不鮮,這跟“正版化”帶來的版權意識提高有關。在過去,實體消費的重要性掩蓋了很多版權問題,與此同時,音樂人也並沒有太多渠道去曝光和維權,於是版權問題大都石沉海底。

隨着版權意識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關注“版權”,而且可以通過社交網絡等渠道進行權利聲張,其中不少侵權爭議都最終獲得解決。

但是,市場發展的同時,問題仍然存在。尤其是對於原創音樂人來說,因爲大多缺乏公司層面的支持,個人能力也比較有限,所以維權難度相對較高,也因此,原創音樂人對於互聯網平臺寄予較高的期望。

《音樂人生存現況與版權認知狀況調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71%的受訪音樂人表示自己沒有能力靠個人力量維權,另有92%的人表示願意接受數字音樂平臺的維權幫助。

而互聯網音樂平臺近年來也在加強原創音樂人服務體系建設,尤其是版權管理。比如騰訊音樂人就爲原創音樂人提供專業的作品著作權保護和版權法律援助。

除了各方音樂市場的版權體系仍待完善,音樂人的版權相關認知也存在盲區。

《音樂人生存現況與版權認知狀況調查研究報告》提到,“儘管音樂人普遍認爲版權環境改善良多,但就音樂人自身而言,版權知識亟待普及。”

音樂人更多專注於創作,版權知識相對缺乏是在情理之中。但是,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無論是否有公司運營支持,原創音樂人瞭解基本的版權知識都是非常必要的。

爲此,劉曉春老師將會在“月亮沙龍”現場爲原創音樂人介紹一些基本的版權法律嘗試,比如中國現行法律對原創音樂人的版權保護有哪些內容、原創音樂人對自己的作品擁有哪些權益以及對原創音樂人而言,最核心的權益是什麼。

原創音樂人如何保護自己的作品?

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版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從音樂產業近百年的發展上看,法律和體系的發展總是相對滯後的,美國的版權法律也是版權人“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的產物。尤其是在產業發展的早期,歐文·柏林等著名音樂人都曾先後站出來主動推動版權法案的完善。

目前音樂產業處於傳統唱片業轉向互聯網音樂產業的關鍵階段,相應的市場機制仍有待發展和完善,在這樣一個階段,原創音樂人的“自我保護”顯得尤其重要。

作爲本次“月亮沙龍”的嘉賓,遲斌、言寺和相徵等都有長期的版權實踐經驗,他們也都會在現場與音樂人朋友進行交流。本文在此提幾個建議,音樂人朋友們在讀完本文後,不妨對此進行思考,帶着問題到現場去請教各位嘉賓。

1.一定要清楚版權的重要性

“版權”是原創音樂人的核心財產,也是互聯網環境下收入的重要來源。雖然目前中國互聯網音樂的付費模式還在摸索的過程中,但在音樂平臺上,任何播放都是有可能能帶來收入的(包括免費用戶),不管當前的收入多少,音樂人都需要把自己的版權管理好,維護好自己的利益。

2.瞭解版權的收入來源和渠道

互聯網環境下,版權的收入來源是比較多元化的。

瞭解這些版權使用的渠道,對於音樂人來說很重要,一方面,有助於音樂人去開發自己的版權價值,另一方面,有助於音樂人關注其中的侵權可能。

3.學習“版權”的相關法律

維權的前提是懂法,不需要很懂,但是需要了解基本的法律條款,並知道法律可以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此建議音樂人們都讀一下我國的《著作權法》和相關釋義,有條件不妨多跟懂法律的朋友多交流。另外,參加“月亮沙龍”這樣的沙龍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4.瞭解市場上有哪些維權工具和渠道可用

雖然說,我國的版權管理體系仍有待完善,但市場上已經有比較多的選擇。基於個人條件,選擇一個專業的合作方來管理版權,可以幫原創音樂人較有效的保護個人作品。

活動信息

月亮沙龍 第五期

主題:原創音樂人如何保護自己的作品?

主辦方:騰訊音樂人

聯合主辦: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法務管理部

支持平臺: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

時間:2019年4月10日 14:30-17:00

主持:相徵

嘉賓:劉曉春、張豐豔、遲斌、言寺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一層報告廳

本文爲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END-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