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luenza.jpg

又到了打流感疫苗的時間了,

每年一開始宣布施打流感疫苗,柚子媽就會收到來自各方家長的種種問題,

像是要打三價還是四價?

去年打過了,今年不打疫苗可以嗎?

國外疫苗比較好還是國內的?

小朋友還在打預防針的同時能打疫苗嗎?

而且問題還很沒有創意,每年問的都差不多

 

尤其新手爸媽們,對於流感一知半解,

偏偏網路搜尋技能很強,還特別強在很會搜尋負面內容

什麼打流感小孩重病啦~打流感小孩死掉啦~

被很多網路謠言嚇得皮皮挫、緊張兮兮的

不過,為人父母擔心小孩子也是很正常的

想當年柚子還小的時候,柚子媽也是時不時纏著醫生問東問西,

那位醫生到現在都還是被纏著,因為永遠有新的問題,哈哈~

 

有朋友叫柚子媽用手機把回答錄音,然後一有人來問就放錄音給他聽

但是柚子媽發現要一邊打電話一邊放錄音需要兩台手機

所以…….還是寫篇文章讓大家用看的比較快一點

 

開始分享打流感疫苗的種種問題之前,先來幫疾管署工商一下

今年公費的流感疫苗在2018/10/15開打喔~但公費的是三價疫苗,想打四價疫苗的爸媽們要自費喔~

流感疫苗越早去打越好嗎?

理論上來說早一點去接種是比較好,但也不是說一開打就要立刻衝去才可以,也沒有急成那樣。

一般來說,接種了流感疫苗後大概需要2個禮拜到1個月左右才會開始產生效力,而疫苗前3個月的效力是最強的,6個月後疫苗效力就會慢慢降低,而流感的高峰期通常在12月~2月左右,所以建議家裡有小朋友或是老人的,最好在10月、11月時找個時間完成疫苗接種,不然被感染流感真的會一病虛三年!

 

流感疫苗每年都得打嗎?

答案是YES

就如同前面柚子媽所說的,疫苗的效力是會隨著時間降低的,而且每年流感病毒也不太一樣,所以建議大家每年都要去打。

 

誰是符合公費流感疫苗的施打對象呢?

只要你是下列八種對象就是可以免費打流感疫苗,其他的人就必須要自費囉~

1、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250歲以上成人。

3、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

4、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5、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

6、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對象。

7、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8、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流感疫苗要打三價比較好還是四價?

四價疫苗比三價多一價,當然保護力會比較全面,只是四價疫苗的價格會比較高一點,所以柚子媽會建議可以看每個家庭的狀況來選擇。

例如柚子媽家的情形是柚子跟阿公、阿媽是自費施打四價疫苗,而我跟柚子爸的免疫力相對比老人、小孩好,就施打三價疫苗擁有一般的保護力就好。

但是柚子媽要提醒大家,因為柚子已經是小學生,免疫力已經比一般學齡前幼兒好很多,如果家裡有學齡前幼兒(甚至是還沒上幼稚園)的話,建議爸媽也一起施打四價疫苗,減少因大人得到流感傳染給小孩的情況。

 

幾歲的幼兒可以接種四價疫苗?

以往三歲以下、六個月以上的幼兒都只能接種三價疫苗,無法接種保護力較好的四價疫苗,對幼兒的保護力較不夠,讓爸爸媽媽很不開心。

但柚子媽要跟大家說個好消息,今年新推出的四價疫苗,國外研究已經證實六個月以上就可以安全施打,所以只要你的寶寶超過六個月就可以打四價囉~

那如果你家寶寶是六個月以下,就真的沒法度了,所以最好爸媽以及主要照顧人都去打疫苗,然後流感期間少帶寶寶出門,以防寶寶被傳染。

 

流感疫苗可以跟其他疫苗一起施打嗎?

這個問題柚子媽問過醫生,醫生是說因為流感疫苗是屬於不活化疫苗,所以可以跟其他疫苗同時接種不同部位,是沒問題的~爸媽可以不用擔心。

相關連結:《楊千霈懷孕急打流感疫苗 醫:可把免疫力給肚中寶寶》

 

接種完流感疫苗後需要注意什麼?

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所以打完疫苗的狀況會不太一樣,有些人會有不舒服的反應,例如:發燒、噁心、皮膚癢、紅腫之類的,大部份的人會在打完後12天就恢復,不過還是會有人產生劇烈不適,像是呼吸困難、心跳加速、過敏之類的,柚子媽建議大家打完流感疫苗後,不要急著離開,在現場待個30分鐘,確定身體沒有什麼狀況之後再離開。

 

這些是柚子媽比較常被問到的打流感疫苗的問題,如果有沒寫到的部份,大家可以留言給柚子媽,或是搜尋柚子醫生或是衛福部的文章,應該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

 

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並不是接種疫苗後就不會感冒或得流感,只是降低機率、提升保護力而已,平常還是要多運動、多喝水,如果有吃保健食品的習慣的話,也可以選擇多醣體含量較高的產品,像柚子媽都固定讓柚子吃悠活原力的多醣體產品,柚子真的強壯很多,很少生病就算生病也很快就好了,提供給所有爸媽參考囉~

延伸閱讀:

《流感是爸媽的惡夢,流感來了要怎麼預防!》

《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多醣體,媽媽都該認識好處多多的多醣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