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行業是一個長跑

  ——「 商業與生活」

  文|朱曉培

  過去幾年,互聯網券商以極快的速度發展了起來,它由技術驅動,以用戶爲中心,成爲行業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這些互聯網券商靠更符合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和本地化的服務從而收穫了大量的用戶。在國內,富途證券、老虎證券更是先後赴美上市,掀起了一輪互聯網券商收穫潮。

  不過,必貝證券(BBAE)創始人兼CEO者希博對《商業與生活》表示,互聯網券商的市場足夠大,行業還處於一個早期階段。對於必貝證券而言,不會因爲其他公司IPO就跟風IPO,“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在現階段,還是應該去夯實好基礎,完善自己在各個領域的服務能力。”

  與市場上的大部分只做代理的互聯網證券公司不同,必貝證券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比較難走的路——申請美國的券商牌照,並自研系統。在者希博看來,自己去美國拿券商牌照,在美國的監管制度下開展業務,是一個對投資人最好的保護方式。

  創業很難,但還是要再來一回

  2006年底,26歲的者希博,離開了當時更受歡迎的外企公司愛普生,選擇加入了一家創業不久的互聯網公司去哪兒。

  進入去哪兒的第一週,5個工作日裏,者希博有3天都是工作到凌晨3點多。者希博負責數據工作,但當時公司還沒有一個數據系統,他每天都要根據莊辰超的要求,儘快的整理出前一天的數據。這與之前他在愛普生的輕鬆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有一次,加完班回家的路上,他甚至在等紅綠燈的時候睡着了。

  在去哪兒10年時間,者希博從一個普通的工程師,最後做到集團副總裁、去哪兒網酒店事業部CEO。他很慶幸,自己能堅持了下來。這也與他的性格有關,10年多來,者希博都保持着每天6點半起牀去健身的習慣,沒中斷過。

  2015年年底,去哪兒與攜程公告合併後,者希博認爲OTA(在線旅遊)市場大局已定,未來沒有什麼可以繼續創新的事情,決定離職,選擇一個自己更感興趣的領域創業。

  去哪兒於2013年赴美上市,算是中國互聯網公司裏上市較早的企業,創業團隊的早期成員以及很多離職創業的同事,對美國股票市場接觸相對較早。者希博發現,他們在美股市場上有一些共同的需求:交易美股的需求,資金安全,交易便捷,個性化服務等。

  而者希博本人也是一個美股市場的重度用戶。大約從在2011年開始,者希博就已經有了美股交易的習慣。作爲公司創業團隊的一員,者希博很自然的開始關注那些表現比較好的創業公司。而且他還發現,和A股比起來,美股市場上似乎有更多的和自己日常生活相關的公司,比如谷歌、亞馬遜、耐克、肯德基。

  當時,出於資金安全的考慮,他選擇了美國券商(盈透)證券,但使用下來,體驗並不便利。雖然(盈透)證券收費比較低,1千股5美元,但一年下來,也要花3000千多美元。

  因此,者希博想到,可以沿着這個方向,做一個能夠滿足互聯網公司早期員工或者高管的精品券商,在保證資金安全、交易便捷,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還能保持低佣金。

  創業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羅永浩把創業者形容爲社會的“驢子”,必須得去不停的辛苦繞圈。

  去哪兒1號員工、必貝證券運營負責人周強對《商業與生活》表示,得知者希博的創業想法後,第一反應是,“從理性分析,這個生意其實可以做。但從我們的互聯網背景去幹這個活兒,覺得稍微有一點問題。我們在旅遊行業幹了差不多10年,旅遊市場搞得很明白了,但金融是另一個行業。”

  而且,周強觀察發現,很多互聯網公司的中高層,在公司上市後一般會選擇加入一起即將上市的公司,選擇從零開始創業的並不是主流。畢竟,從經濟收益上,前者更划算。“所以我覺得,他去做這個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們(做去哪兒)受了10年苦,他(者希博)立志再重新來一回,我覺得這個需要自己心理輔導很久的。”

  選擇一條特別難走的路

  2013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家零佣金的股票交易代理商,Robinhood,用戶通過手機就可以進行買賣操作。創始人:Vladimir Tenev說, “對於一個二十出頭的想進行人生中第一筆股票買賣的年輕人來說,以前的成本太高了。我們的產品更方便這些小額投資者上手。”

  Robinhood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用戶,而且已經迫使很多競爭對手們降低了收費。

  者希博很早就注意到了Robinhood。但是,他發現,這個產品不支持中國人註冊和開戶。“明明世界上是有一種商業模式是可以支撐用戶免費交易股票的,那我爲什麼一定要去付費?”者希博說,在美國證券市場,除了交易佣金,券商還有很多其他類似融資融券或者IPO申購等證券相關收入,因此不靠交易佣金,只依靠個性化服務的商業模式是完全成立的。

  “我爲什麼不能做一箇中國人或者華人版的robinhood呢?”者希博想。2016年,他拉起了一個以原去哪兒網的核心技術人員爲基礎的團隊,成立了必貝證券(BBAE)。

  與大多數選擇代理的互聯網券商公司不同,必貝證券一開始就想好了,要申請美國的券商牌照。

  在金融行業,人們非常關注的一個點就是資金安全。者希博認爲,“金融領域裏,我感覺人性並沒有太可靠。”但如果有一個強有力的健全制度,就可以很好的起到對投資人保護的作用。“我去美國拿一個券商牌照,受美國的監管制度體系的監管,可以對公司的日常運營起到很好的約束作用,會是一種對投資人保護更好的方式。”

  如果只是做美國交易的代理產品或者做解決方案,兩三個月就可以上線了,而自己去拿牌照,光申請牌照的時間,可能就需要一年半。但者希博還是覺得,“如果真的想長期發展,提供更多對用戶有價值的產品,就應該去付出這些時間。”

  2016年中旬,必貝證券開始去美國申請券商的牌照,2017年12月,美國金融管理局正式把牌照頒發了下來。

  必貝證券一開始就選了一條特別難走,除了自己申請牌照,還選擇自己搭建系統,並拉來了原酒店團隊裏面能力最強的高級技術總監做CTO。

  雖然從產品的維度上講,國內互聯網券商公司通常的解決方案是,依託一個美國的券商,做一個更偏互聯網,或者更偏交易端的一個代理式的服務。但因爲,當年的去哪兒網,就等於從零開始,搭建了中國當時最大的一個旅遊行業的Saas交易平臺。所以,者希博特別理解,依靠外部和自建的差別。

  依託於一個外部的券商,通過它的API來做一個本地化的產品,那整個產品的穩定性和可延展性都要依託於這家公司的服務能力。如果它的API不穩定,出現問題以後,只能乾等。這將是一個特別痛苦的事情,就相當於你對用戶無能爲力。“這是我們不太喜歡的地方,我們希望有能夠掌控主動性,即使這個系統出現了一些波動,我們自己也有能力在短時間內處理的。”者希博說,必貝證券經常和工程師團隊強調,要對自己的系統有敬畏之心。“如果系統在交易時段出現了問題,就可能給用戶造成的損失是非常,所以我們要讓工程師對自己的系統都需要有敬畏之心。”

  必貝證券選擇做自營的交易系統。希望不論是對系統的掌控度、靈活度,還是給用戶提供的服務的效率、速度、穩定性、安全性,全都可以靠自己的技術能力來支撐。“我們認爲,在這個時代裏面,效率肯定是第一位,誰有效率優勢,誰就有成本優勢,可以在競爭中獲得優勢,所以我們願意在系統維度上投入更多的資源。”

  互聯網速度和合規之間尋找平衡

  從互聯網公司出來的人,都習慣了互聯網速度,時刻想着產品如何快速迭代。但做互聯網券商,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門檻卻是合規。

  雖然心裏可能有100個關於產品的idea,但在合規之下,很多事情卻不能做。因此,創業之後,擺在者希博面前的第一個大挑戰就是,如何在互聯網速度和合規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

  必貝證券在美國有一個辦公室,有5個人,全都在做合規工作。產品設計團隊經常會和合規團隊打架,會抱怨,自己做了一個這麼好的產品設計,爲什麼合規團隊不讓做?

  比如,產品希望讓用戶可以從交易維度上,變的更自由。所謂自由,就是不論用戶的賬戶有多少資金,都可以買賣隨便。但從監管的維度上來說,這就是不合規的。從監管的角度看,一個低於25000美元的投資用戶,他們屬於需要更多保護的羣體,應該從制度上就限制他交易的頻次。因爲交易的越頻繁,它虧損的概率就越大,對生活的負面影響也更大。

  雖然從對公司的商業利益來說,用戶交易的次數越多,越對公司有利。但必貝證券遵守美國的監管政策,25000美元內的賬戶,連續5個交易日內,最多隻能做3次日內交易。而那些不受美國監管的公司,就不必遵守這些制度。

  “從用戶的某些場景和角度去看,他可能覺得用不限制次數的交易更爽,但是從結果來看,其實嚴格的監管制度更好的保護了他們的利益。”者希博說。

  爲了瞭解美國的監管制度,者希博還特地讀了《美國投資者證券保護法》。讀完之後,他感受到,任何一個事情並不應該只看表面,而要看背後的核心主旨到底是什麼?是不是遵循法律的精神?“這個法律精神的核心是對投資者的保護。”

  從去美國申請券商牌照開始,一路走下來,者希博深刻的感受到,做金融公司,時刻都要面對公司商業利益和用戶利益之間的衝突。

  “如果沒有一個監管制度,公司很容易就更偏向商業利益。”者希博說,美國證券市場的監管和法律制度很完善,可以很好的起到對投資者保護的作用,也能夠遏制公司更偏向商業利益的衝動。

  滿足高端用戶的個性化的需求

  一路過來,必貝證券認爲,自己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可靠的商業模式,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雖然這麼長時間時間以來,需要長時間的等待牌照、打磨系統,但者希博說,他們心裏並沒有着急過。

  “證券行業是一個長跑。你可以去看美國證券行業的歷史,會發現,它是一個穩步慢慢發展的個過程。我們在最開始規劃自己公司路線圖的時候,就已經對這件事情抱有極大的耐心。如果沒有極大的耐心,我們也不會,願意爲了申請一個牌照就等16個月。”者希博說。

  從2018年3月必貝證券開始正式運營自己的美國券商牌照,到現在,公司的核心用戶數不斷增長,這些用戶大部分都是朋友間互相推薦的互聯網公司高管和早期創業員工,目前一個月交易額約5億美元。

  者希博說,對於一個券商,自研系統的挑戰是非常大的。他們不希望推出一個不太成熟的產品,或者還不可靠的東西給我們用戶。所以在很長的時間裏,他們都在不斷地完善產品,直到不論從可用性,穩定性,還是安全性、效率都達到了一個滿意的狀態,纔開始考慮做一些推廣。

  必貝證券希望能夠提供一些與市場上的其他券商有差異化的服務。“我們希望能高端用戶的一些個性化的需求。”

  針對目標用戶的需求,必貝證券會提供各種服務。比如,某上市公司高管持有公司大量的股票,同時他又對公司相比較有信心,希望可以長期的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但市場是不確定的,股價短期波動是難免的,它跳來跳去就會影響人的工作心情。針對這類用戶,必貝證券可以提供一些套期保存的方案,輔助他們提高自己的資產的穩定性。

  另一些早期投資人,公司上市後希望可以退出,但是自己又沒有時間和精力自己去做。針對這類用戶,必貝證券會跟他們定製一個系統性自動化的退出方案,比如約定好做一個三週的退出,以及每天賣的比例,從而減少對市場價格擾動。

  在決定做互聯網券商的時候,者希博就研究了美國券商的商業模式和收入結構。他發現,對大部分券商來說,佣金只佔到收入的三分之一,融資融券等其他收入則佔了三分之二。因此,他相信,必貝證券的0佣金的商業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