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中含有大量的澱粉,會轉化成血糖,造成餐後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人的主食中,米飯的攝入量大都被嚴格控制。而事實上,有一種方法做出來的米飯,不但糖分的轉化率低,而且還能幫助患者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受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達到養護胰島的作用。今天就把這種方法告訴大家。  用料:大米100克,沸水120克,植物油5克。  做法:  1、 大米淘洗乾淨,瀝幹水分;  2、 把大米放入蒸鍋,到入植物油;  3、 把燒沸的水倒入鍋裏,加蓋開始蒸米飯。大米和沸水的比例為1:1.2,植物油也可以按比例增加;  4、 米飯蒸好後,用飯勺扒松,盛在保險盒裡,放入冰箱冷藏室(冷藏室溫度要求4℃以下);  5、 喫的時候,取出加熱。

  這種做飯的方法,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將米飯冷藏在4℃以下的低溫環境中。因為在這個溫度中,米飯中的澱粉會發生改變,生成一種新的物質,叫抗性澱粉。抗性澱粉在小腸中很難被澱粉酶消化,需要進入大腸,纔能夠逐漸發酵分解。在整個過程中,血糖的生成速度被大大減慢,對胰島素的需求也相應放緩,從而能夠很好地幫助調節餐後血糖、保護胰島功能。  近些年,關於抗性澱粉的研究和報道越來越多。專家們發現,抗性澱粉不僅對血糖的調控有很好的作用,還能夠提高胰島素受體敏感性,增強胰島素的利用率,對於由於胰島素抵抗而引發的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是非常健康有益的食品。

  與抗性澱粉有類似營養作用的還有一種叫抗性糊精,是從小麥和玉米的胚芽中提取生成的一種膳食纖維素。抗性糊精不僅能夠調節血糖,養護胰島細胞,提高受體敏感性,還能夠降低壞脂蛋白,升高好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增加短鏈脂肪酸,保護腸道,促進腸道有益菌繁殖,提高礦物質吸收率。被認為是糖尿病患者不可缺少的功能性膳食輔助營養食品。目前很多國家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據悉,日本已經在抗性糊精的高純度提取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相信在未來,通過更多新方法的應用,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享受更多舌尖上的美味。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控糖知識和控糖方法,歡迎搜索微信公眾平臺:血糖小助手(xuetangxiaozhushou)。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