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西奈半島11月24日發生的恐怖襲擊對國際社會帶來的震驚仍未消除。這一暴力恐襲事件再度引發人們關於全球合力反恐的深層思考。許多分析認為,雖然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等正面戰場已落入窮途末路,但恐怖主義對世界的威脅遠未消失,未來反恐任務仍然任重道遠。

  中東——

  反恐之路任重道遠,地區形勢更趨複雜

  「阿拉伯門戶」網站日前撰文指出,埃及西奈半島的恐怖襲擊,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及其支持者試圖開闢新戰場的一個強烈信號,它可能標誌著「伊斯蘭國」在正面戰場潰敗之後,開始在中東一些國家的邊遠地區發動新的襲擊。這也說明,中東地區的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埃及《金字塔報》分析認為,中東地區的反恐之路任重道遠,尤其是要防範極端分子化整為零發動襲擊,以及避免地區局勢動蕩給極端組織帶來捲土重來之機。因此,中東地區的形勢將愈加複雜而脆弱。

  另據阿拉伯媒體報道,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日前宣佈,將成立一個遜尼派國家軍事聯盟,以有效打擊恐怖主義。他強調說,這一新的伊斯蘭聯盟「標誌著伊斯蘭國家在經過多年的糟糕協調後,將加強軍事、政治和金融合作,向恐怖主義重拳出擊」。有分析說,沙特此舉意在搶佔主動權,在未來的地區格局演變中處於有利的主動地位。

  然而,沙特成立遜尼派國家軍事聯盟的做法,勢必會遭到作為什葉派國家伊朗的警惕和反對。伊朗和沙特相互指責對方資助恐怖主義,沙特認為伊朗干涉敘利亞、伊拉克、葉門和黎巴嫩等國的內政,正在地區坐大,尋求地區霸權。

  歐洲——

  逐漸改變態度,與受恐襲危害國「同仇敵愾」

  發生在埃及的恐襲事件也牽動著歐洲的神經,歐盟領導人在第一時間表明了態度,對製造這起慘案的恐怖分子給以嚴厲譴責,並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發表聲明,嚴厲譴責襲擊者的野蠻行徑和懦夫行為,他們竟然對無辜平民施以毒手。他表示,「在這個時刻,歐洲會堅定地與埃及人民站在一起。」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沒有人應該因為宗教信仰而被殺害,任何宗教場所都不容暴力和恐怖主義褻瀆。信仰各種宗教的人們應該團結起來,共同與恐怖主義作鬥爭。這起恐怖事件是讓人無法忍受的,肇事者必須要承擔責任。」法國和德國的外長也都發表聲明,強烈譴責此次埃及恐襲事件的肇事者,並稱將一如既往地與埃及站在一起,共同打擊恐怖主義。

  有評論指出,埃及恐襲之後,歐洲國家「同仇敵愾」的反應是之前少有的,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與埃及在反恐領域有著休慼與共的利益。歐盟認為,埃及在解決利比亞乃至敘利亞危機中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因此歐盟出於自身安全考慮將埃及在外交上調整為自己的優先合作對象。

  但也有人認為,歐洲與埃及在反恐合作上還做得不夠。一位中東專家指出,歐洲國家除了口頭聲援之外,還應該以實際行動來幫助埃及走出恐怖陰影。

  有分析認為,歐洲一些國家過去對恐怖主義的危害看得還不是很清楚,對發生在其他一些國家的恐怖事件採取雙重標準,最近幾年隨著歐洲日益成為恐襲重災區,歐洲國家逐漸改變了先前看法,選擇同其他受到恐怖主義危害的國家站在一起,共同應對恐怖主義。只有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對恐怖主義「人人喊打」,恐怖分子才沒有藏身之地。

  美國——

  媒體呼籲反恐政策轉向,限制極端思想傳播

  埃及恐襲發生後,美國白宮和國務院隨即分別發表聲明,譴責這一事件,並表示將支持埃及反恐。白宮聲明稱,國際社會必須繼續加大力度打擊威脅美國及其盟友的恐怖組織,同時也要剷除構成其存在基礎的極端主義思想。聲明稱,襲擊正在進行祈禱的民眾是一種泯滅良知的行為。美國將繼續與埃及一起,共同面對恐怖主義。

  美國廣播公司的報道分析,「伊斯蘭國」儘管在喪失佔領的土地,但並不代表其會立刻消失,新的反恐階段已經開始。而去年在德國的聖誕市場製造了恐怖襲擊後,「伊斯蘭國」宣稱要在今年對英國和法國的聖誕市場進行恐怖襲擊,這樣的恐怖襲擊事件很難看到盡頭。報道還指出,「伊斯蘭國」的「溢出效應」愈發明顯,可能還會形成新的「中心」。

  《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指出,「伊斯蘭國」之後,美國和其盟友的反恐政策亟待轉向,應該限制那些之前的「伊斯蘭國」成員傳播極端思想,並讓中東數量巨大的年輕人相信,他們的未來不能寄託於極端分子。

  (本報開羅、布魯塞爾、華盛頓11月28日電 記者黃培昭、韓曉明、任彥、高石)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