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前的今天,1970年5月29日9時13分,黨和人民的忠誠戰士張學思,終因肺部空洞破裂,呼吸功能衰竭,心肌衰竭,心臟停止了跳動。終年54歲。

說起張氏大帥府,人們耳熟能詳的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卻疏忽了另一位非凡人物——張學思。這位大帥府出來的張家四公子,走了一條和父兄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信仰共產主義,是優秀的共產黨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將領,是人民海軍的創建者之一。

1950年春天,張學思夫婦與母親在大連合影

  6歲成了曹錕的「六姑爺」

張作霖一生共娶了6位夫人,這6位夫人共為他生下了8兒6女。而張作霖最喜歡的只有三個孩子。長女張首芳,小時候在張作霖的馬背上隨父征戰,嘗過高粱米摻野菜的滋味,最受父親疼愛;長子張學良,青少年即隨父鞍前馬後、東征西討,參與大帥府軍政大計,深受父親器重,成為聲名顯赫的「少帥」;另一個受寵愛的就是四公子張學思。

據張氏帥府博物館館長郭春修介紹,張學思出生於1916年1月6日,當時,張作霖給他起了個乳名叫安兒。說來也巧,當時張作霖在奉天火車站和圖書館接連遭遇兩起暗殺,但都平安無恙,不久,又升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從此飛黃騰達。張作霖認為這是安兒的降生給他帶來了好運,加之這個兒子從小聰明伶俐,甚得張作霖的歡心。

郭春修還講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在張學思6歲那年,張作霖給他訂下一門親事,老丈人不是一般人,而是直系軍閥首腦曹錕。

當時,直皖戰爭剛剛結束,中國的時局變成了直奉對峙。為了緩和日趨緊張的矛盾,奉系軍閥首腦張作霖決定與直系軍閥首腦曹錕聯姻,以穩定日益惡化的局勢。於是,年僅6歲的張學思成了政治鬥爭的籌碼,與曹錕的六女兒曹士英定了親。可是,張曹聯姻不到兩年,親家就變成了冤家。

張作霖

1922年4月28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這天,張作霖臨出發前撫摸著安兒的臉蛋說:「兒子,老爹要去打你的老丈人去了!」「怎麼,你倆還打架啊?」年幼的張學思隨口問了一句。張學思的這段「啼笑姻緣」就這樣「流產」了,他甚至根本不知道這個小新娘子長啥樣。

張學思12歲那年,父親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大哥張學良執掌東三省軍政大權。就在這一時期,張學思進入奉天同澤中學讀書。不久,張學思把一位具有民主進步思想的家庭教師王西征請進大帥府。受他的影響,張學思開始閱讀一些進步書刊,從此,進步思想在張學思的心中紮下了根。

在王西征的鼓勵下,張學思離開奉天到北平求學。經歷了父親被日軍炸死的慘劇,親眼目睹了日軍在中國種種侵略暴行,面對國恨家仇,張學思很快參加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1933年3月,17歲的張學思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參加反帝大同盟,抗議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暴行,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質問張學良:你為什麼不抵抗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三省淪喪,舉國震驚,張學良一時間也成了全民所指的「罪人」。正在北平匯文中學念書的張學思痛感於國恨家仇,積极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可是,同學們在大罵張學良「不抵抗主義」的同時,也將憤恨發泄在張學思身上。他們甚至用墨汁在張學思的襯衣上寫了7個大字:「不抵抗將軍之弟」。

張學良

這件事刺痛了張學思,他羞辱難忍。有一天,他來到張學良辦公的順承王府,徑直闖進了哥哥的休息室,一見面就說:「大哥,我真沒想到你會變成這個樣子!」張學思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他氣憤地說:「為什麼下令不抵抗?為什麼丟棄東三省?為什麼要背上千古罵名?」

張學良還是頭一次見到四弟如此衝動,讓他坐下來慢慢說。張學思沒有坐下,他解開身上的粗布長衫,襯衣上「不抵抗將軍之弟」7個大字,赫然躍入張學良的眼帘。張學良從沙發上蹦起,情緒激動:「四弟,大哥對不起你,讓你受委屈了!」他在屋裡踱來踱去,突然轉身看著張學思,眼睛變得血紅:「四弟,請你相信我,你大哥絕不是那種賣國之人,殺父之仇、失土之恨,我張學良是不會忘的,總有一天,我會用行動洗刷恥辱!」

那一刻,張學思明白了,哥哥是有血性的軍人和愛國者,他不會就這樣輕易地放棄失去的家園。

  在雪竇山為張學良傳密令

1937年8月,張學思受中共中央的派遣,前往奉化溪口雪竇山探望被拘禁的張學良。張學思來到雪竇山,當晚下榻在關押張學良的「別墅」中。由於特務的跟蹤防範,兄弟二人根本就沒有單獨接觸的機會。

張學思(左)與張學良(中)等合影

關於這一段歷史,「張學良與東北軍史研究會」會長郭俊勝研究過,他告訴記者,就在張學思臨走的前一天,雷雨大作。早飯後,張學良對四弟說:「今天不能出去逛了,走,到書房裡看看畫報去。」這時,趙四小姐張羅著和特務們玩牌。張學良把四弟領到書房一角,用3個書架和1個報架擋住了門窗外的視線。張學良示意張學思別吱聲,他指了指牆壁,暗示裝有竊聽器,然後拿出紙和鉛筆,兄弟倆進行著無聲的談話。張學思以最快的速度在紙上寫著:抗戰的形勢……共產黨的主張……東北軍的情況……人民的願望……張學良看完後,用橡皮擦去鉛筆字,又在紙上寫起來……

交流中,張學良告訴四弟,東北軍如能團結,抗日戰爭擴大,他就有恢復自由的可能,讓四弟把此話傳達給東北軍各軍長。他要四弟多看進步書,回東北軍去,抗戰到底。

張學思接過大哥遞來的一張張字條,默讀著,淚水止不住地從腮邊滾下,把字條打濕了。他擦淚揮筆,寫下幾個大字:「您的話我一定辦到!」

沒想到這次相見竟成了兄弟二人的最後一面。雪竇山,竟成了永別之地。

  22歲奔赴延安,參加抗日

1938年10月,張學思在周恩來和劉瀾濤的安排下,從武漢奔赴延安馬列學院學習。這年12月,張學思在周恩來的引見下見到了毛澤東。

據《張學思將軍》一書的作者劉永路講述,那一天,張學思由警衛人員領到毛澤東的窯洞時,毛澤東正在辦公,聽到張學思來到,毛澤東迎了出來,請他坐下,問道:「你就是張學良的弟弟吧,你來延安不簡單,我們歡迎你。」

毛澤東知道他才22歲,風趣地說:「是個娃子嘛,住在這裡習慣不?要不要花錢?」張學思脫口說:「可不要把我當孩子啊。」一句話說得毛澤東大笑起來:「知道你是少爺出身,過去生活好,我是擔心你生活受不了。」

毛澤東與張學思

張學思告訴毛澤東,延安生活雖苦,但覺得比什麼地方都好,延安能革命,能抗日,他什麼都不怕。毛澤東聽了之後很是高興,鼓勵張學思:「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將來為中國革命作出更多的貢獻。」

張學思的兒子張仲群向記者講道,父親在見到毛主席的幾年後,時刻銘記著主席的教導,足跡踏遍了華北敵後抗日戰場,踏遍東北解放戰場。在黨的領導下,奮戰在抗戰前線。抗戰勝利後,父親擔任遼寧省第一任省主席和省軍區司令員,參加了創建鞏固南滿根據地的工作和四保臨江等戰役,為東北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張學思曾在瀋陽工作過多年,但他從未踏入張氏帥府一步。

  「這是最好的歸宿」

1949年末,張學思受命到大連創建海軍學校並任校長。8個月後,人民海軍第一所正規高等學府——大連海軍學校正式開學了。至此,新生的中國海軍有了自己培養人才的基地。

1955年,時任海軍司令部副參謀長的張學思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第二年,張學思赴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留學深造。當蘇聯得知張學思是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時,竟不同意接收他來留學。當年「中東路事件」雖然以蘇聯的勝利而告終,但仍讓蘇聯耿耿於懷。最後,是周總理親自出面找蘇方協調,張學思才得以成行。

1961年,張學思任海軍參謀長。這期間,他隨海軍司令員肖勁光部署指揮了對金門的炮擊和封鎖,參加國產潛艇的遠航訓練,率巡邏艇編隊遠赴西沙群島作設防視察……為人民海軍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勛,周總理稱譽他為「海軍的好參謀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