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懟親戚這種事情,一半來源於強勢。

要不就是有錢,是對方求著你家,掀桌了不往來吃虧的是對方。

要不就是有武力,把對方一頓好打,自己沒啥事,而且還有錢賠得起。

一半來源於弱勢,強勢親戚對自己沒好臉色,所以為了尊嚴懟回去,

但是為什麼看到的不管知乎微博,所有人對第一種情況的追捧遠勝第二種?


這個不清楚,反正我們家親戚我從來不來往,因為你好了他們挖苦你,你不好了嘲諷你,所以沒必要聯繫。


謝邀我不懟弱勢的親戚,人艱不拆。我只比較喜歡懟那種又窮還窮得有理的親戚。當然其實都不用懟,不理不給好處不就完了嘛。
謝邀,社會現實就是如此,無論是朋友親戚或是社會上的人,都是向錢看,有錢就是強勢的資本。親戚當中你會發現往往有錢的說話更有威懾力,更能得到支持,這就是人性,這就是現實,有錢了所有人都像你靠近,你沒錢沒人願意搭理你,就是去醫院看病都是看錢的,沒有錢,死了醫生都不救你,血淋淋的社會現實。
大概是因為周邊大部分還是礙於情分忍氣吞聲的例子,所以當人們在網上看到懟親戚就會覺得特別的,嗯,同仇敵愾…


可能弱勢的不好意思寫到知乎上來


只有強勢的說出來才是懟,弱勢的來那是哭唧唧
知乎,分享你新編的段子


弱勢變強勢反擊才是大家最想看到的最爽的

因為問題是問 懟 啊。

你如果問怎樣 被懟 出現的就是弱勢群體了
因為第一種一般是happy ending,看著爽,可以讓人隔著屏幕出一口惡氣,滿足一下沒法親自實行的人。而第二種往往會是bad ending,這就無法滿足廣大好事觀眾的需求了,頂多你說的慷慨激昂給你點個贊。

但是要明確的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大部分是第二種甚至是忍氣吞聲的更慘的一種,他們只是不會把這些經歷寫到網上罷了。


謝邀。個人認為,應該是弱勢一方的反擊看起來不過癮,實施起來也「不痛快」的緣故。舉個栗子,女孩子被老封建的老賊親戚以重男輕女的態度羞辱輕慢的時候,如果自家弱勢,往往再難過也會忍著——畢竟也要考慮父母會不會因此多點麻煩什麼的,就算能打臉成功,正常情況下也得是數年以後吧?自家強勢就不一樣了。我當年面帶微笑地聽完那對老廢物的歪理之後,轉頭就帶人把他們那猥瑣下流的破孫子一頓暴錘。等他們清醒過來別說繼續放踹,面無表情的樣子都沒露過。別說,是有點帶感的。
我們家都很和諧,很會給對方著想,不會讓其他人難堪。媽媽那邊就有一個極品,不敢見我,我懟起人來不留情面。我家並不強勢,我個人對所有人都很公平,就事論事,該懟就懟,不管是誰。當然了,懟親戚要講方法和講道理,不是干架也不是怒懟,只是講道理
知道什麼是爽文嗎?

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是 「很多子女中只要一個混出息就可以了,那一個可以幫一下其他幾個。」因此,家庭當中比較強勢的、混的比較好的那個往往需要承擔遠高出於其他子女的責任,比如父母生病了錢全是他出、給父母買的養老的房子錢全他出、幫混的不好的兄弟姐妹找工作、幫混的不好的兄弟姐妹的小孩弄一下上學的事情、幫混的不好的兄弟姐妹的小孩找對象等等。

付出的多了受益方又不知感恩、覺得一切都是應該的,那付出多的那一方當然很窩火咯。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大快人心的成功懟親戚的故事,強勢的那一方當然是很支持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