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當中,法力無邊的如來、釋迦牟尼、阿彌陀佛竟然是同一個人,多少熟悉一點佛教知識的人,可能都會覺得有所不妥,那作者為何這樣寫呢?這與我們的一般認識又有什麼不同?

我們先看西遊記原著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中怎麼說。孫悟空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祖,見三十六員雷將圍困著孫悟空,佛祖傳法旨:「教雷將停息干戈,放開營所,叫那大聖出來,等我問他有何法力。」眾將果退,大聖也收了法象,現出原身近前,怒氣昂昂,厲聲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如來笑道:「我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今聞你猖狂村野,屢反天宮,不知是何方生長,何年得道,為何這等暴橫?」

從這段來看,西遊記中將如來、釋迦牟尼和阿彌陀佛當作同一個人,這與人們的一般認識並不一致。

我們先說如來,如來的意思本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在佛教中,這是佛的諸多稱呼當中的一個,因此,如來和佛本來就是一個意思,連在一起是重複的。我國民間一般把如來、如來佛、如來佛祖均指一個具體的人,就是釋迦牟尼佛,這本來是不準確的,但卻已約定俗成。

再說釋迦牟尼,這並不是佛祖的本名,而是一個尊稱,他的本名是喬達摩·悉達多,是佛教的創始者,若不加特別的定語,當單說佛或佛陀時,即指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佛,也稱無量佛,無量光佛和無量壽佛,據大乘佛經,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創設者,在漢傳佛教凈土宗,完全以往生的西方凈土作為惟一法門。據佛教《悲華經》,阿彌陀佛過去世為無諍念王,有千子,長子不眴後來成為觀世音菩薩,次子尼摩則成為大勢至菩薩,其後諸子為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等。其大臣寶海即為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因而,一般認為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並不是同一人。

然而佛教經典數以萬卷,任何一個特定的人,窮極一生也不可能全部精通,而且各部經典說法也不盡相同。根據《觀無量壽佛經》,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一切佛,觀阿彌陀佛即觀十方一切佛,因而,說如來、釋迦牟尼、阿彌陀佛為同一人也有一定合理性。最重要的是,西遊記作者將如來、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與西方極樂世界緊密捆綁在一起,三者合一使人物與環境簡單化,便於敘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