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顏色革命回顧

顏色革命說穿了是外力幹預進行「政權更易」這一舊瓶裝的新酒,不外是大國勢力尋求當地最佳利益代理人的政變。冷戰之後大國在中亞的較量是一次「新大博弈」,中亞地區的政治局勢相當複雜,尤其是隨著蘇聯的解體,外界對石油豐富的裏海地區展開了爭奪戰。中亞國家對顏色革命持懷疑態度,他們覺得如果依靠美國,可能最後會被美國喫掉。

2003年:喬治亞玫瑰革命

2003年11月,成千上萬的喬治亞人在第比利斯街頭起舞,手持玫瑰的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誓言會讓這個小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的喬治亞人堅信他們已經告別了10年的內亂。[詳細]

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

2004年烏克蘭「顏色革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得到歐美的大力支持,歐美暗地裡給反對派輸送資金,明裡則壓迫當時的政府不得對和平示威動粗,要求選舉公正。[詳細]

2005年:吉爾吉斯鬱金香革命

2005年春天,吉爾吉斯共和國爆發「鬱金香革命」,時任總統阿卡耶夫出走俄羅斯,時任總理塔納耶夫宣佈辭職。反對派領導人、前總理巴基耶夫隨後出任總理並代行總統職務。[詳細]

顏色革命這些年

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顏色革命像退潮的大海一樣,在潮落後發現了流沙。民主派陷入流沙,人民也是如此。他們痛苦地看到自己並未得到善報。

喬治亞:前途仍「霧裡看花」

儘管還有人相信玫瑰革命以來的這幾年,喬治亞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大多數人更感到失望。不管是在加強民主還是加入北約與歐盟問題上,當初玫瑰革命那些憧憬都已經破滅。[詳細]

烏克蘭:失去的5年

橙色革命這5年,就是烏克蘭失去的5年。顏色革命前夕的烏克蘭,經濟以5%速度恢復增長,而革命5年後的2009年,經濟萎縮了15%,貨幣貶值一半,國家債務纏身。[詳細]

吉爾吉斯:政治動蕩

顏色革命後,反對派多次舉行集會,要求巴基耶夫辭職並進行憲法改革。為此吉議會曾兩度修改國家憲法,並多次改組政府。在2009年舉行的總統選舉中,巴基耶夫成功連任。。[詳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