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岗大草原

擎天岗草原居大屯山群汇的中央,及竹子山、七股山与顶山,磺嘴山之中间鞍部,地势平坦,源于竹篙山熔岩所形成的阶地;自古即为平埔族金包里社(金山)与毛少翁社(士林)聚落往来、狩猎采硫的最短捷径,故也是鱼路古道必经之地;历经平埔族、荷兰、明郑、清领,日治,台湾光复后等至今,先民们于此处留下丰富的足迹、遗址,并造就了擎天岗草原及其附近珍贵、荟萃的人文景观。

擎天岗昔称大岭、大岭(山卡)、岭头喦、牛埔等,在百余年前,清道光年间(西元1860年代),英国植物探险家由基隆经万里、金山循鱼路古道往南行调查,于擎天岗就有草原的记载;在此之前,最早先民们于此处猎取梅花鹿皮及其他野生动物,并采摘野果、芒草、硫磺等以供生养及贸易交换,后随著台湾大环境经济产业的兴衰,明代、清代及日治等时期,此处也曾栽植甘薯、茶叶、大菁、樟树与相思树等,后期也栽种柑橘、药草、柳杉、黑松及类地毯草草原等;先民们为了生活,血汗和著这芳香的泥土,繁荣了这块土地,甚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今当面对草原上无数先民的古墓碑(乾隆、道光年间),走过他们的足迹,我们应由衷的生起景仰之心。

除古墓碑之外,我们也可看到乾隆年间才从竹子山移居到古道岭头喦旁的小土地公庙,土地公看尽了270余年来先民活动的沧桑,也善尽职责保佑了它的世代子民;草原旁及溪谷间的古老聚落、清领时期老茶寮、蓝染用的菁𬒈,相思树炭窑、樟脑寮、先民行旅休憩用的"店仔地"、灌溉用古老水圳、笋寮、牛舍、采硫古道等及散生野地的大菁、野生茶苗、樟树…等,都见证了当地的人文历史。

擎天岗草原自清领末期形成草原以来就是最佳的放牧牛只牧场,农民称为"牛埔",为台北盆地及金山、万里等附近农家农闲时耕牛寄养处所,除水牛外本草原也曾寄养过黄牛、神户黑牛、羊、战马...等;草原牧场面积最大时,北边曾广达磺嘴山、顶山,南边可达七星山、七股山等附近地区,面积达千余公顷,寄养牛只最多也达 3,000余头,后因农业衰微,九○年代草原面积约只剩400余公顷,放养约百余只的水牛,至今草原面积与水牛数量,更是缩减;草原上除类地毯草、假柃木等主要植被外,尚可见到许多成堆的牛粪、饮水沐浴的水潭洼地以及清代以来残留的牛舍遗迹。

擎天岗草原也因位鱼路古道捷径的沿途最高点,故有岭头之称,下可俯视金山平原,并可远眺七星山及大台北盆地,自古即是军事要冲之地,也是台北盆地防卫上的桥头堡;自清代中叶以来,就有为封禁硫磺需要,曾派河南勇于附近巡逻驻扎。日治时期亦有流寇、土匪常出没于此;至西元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后,许多抗日义军退守此处,其中简大狮义军并曾于擎天岗广辟山寨据守,并曾集结千余兵力与日军周旋数月,现今仍有当初山寨留下的"城门"古迹遗址,及当初日治殖民时代强迫附近居民兴筑与维修的砲管古道。
民国26年,日军发动大东亚战争,除管制粮食等战略物资外,并积极备战,擎天岗草原当时也挖掘了二千余个散兵坑及许多的防空壕、地下碉堡与营舍等工事。

另外终战后,国共对峙,两案关系紧张,擎天岗成为保卫台北市的重要战略要地,也兴筑了许多营垒、碉堡、掩体、岗哨等,形成重要的反空降堡基地,附近并有许多的防砲部队等驻扎,积极整训备战附近并有60 年代兴筑的六角凉亭古迹,柱上刻有「消灭共匪壮志酬…‥」,这正代表当时威权时代的企图心,也见证了当时两岸恶劣态势。

当未来子孙不解"共匪"含意时,这过往阶段的记忆,将为两岸最佳的历史殷鉴。在世界生态保育的潮流下,民国74年阳明山成为以火山地形地质及人文史迹特色为主的国家公园,擎天岗草原进入另一个时空的意义,它是以一个著重生态保护、史迹保存及以游憩品质提升为目的的空间;草原上留下是依台湾历史的发展纵轴人文史迹,它丰富了台湾人世代子孙的人文资产,在传承的过程也唤起时空的历史集体记忆,让我们感同身受先民们活生生的生活文化及其与这块土地生存奋斗的勇气与意志力,那不服输、克苦耐劳、温馨、节俭淳朴与土地连结的先民精神,正是再开创台湾第二春的原动力。(吕理昌)
早期擎天岗

阳明山国家公园区内有一片青翠辽阔的矮草原,多年来那是人们踏青的好去处。来到这儿许多人均不由地赞叹这片草原的美,平坦、舒适,远远望去一群群牛儿活动其中,或卧、或立、或戏水、或进食、或倘佯于各山谷之间,刹时达浑然忘我之境。


早在日治时代的民国23年,日本人即有设置大岭(山卡)牧场(包括今擎天岗、冷水坑、七股山)的计划,而这些类地毯草据说最早即是由日本人种植的,台湾光复后,民国41年政府依据原大岭?牧场中擎天岗、冷水坑一带的规划设置了阳明山牧场。阳明山牧场由当时的阳明山管理局、士林镇公所、北投镇公所、阳明山农会、士林农会及北投农会等六个单位共同经营。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以后,此牧场即归属台北市农会经营。因此在擎天岗附近所看到的牛只是阳明山牧场放牧的牛只。

那么这些牛是台北市农会的了?答案是:错。阳明山牧场放牧的牛只是北投、士林,金山等地40余户农民寄养的,寄养牛只均须缴交少许寄养费,本项寄养工作,最初是协助农闲时间牛只的照顾(每年4月至11月牧场开放经营,而12月至历年3月因天气严寒牧场不开放),近年来则由于机器耕作,放牧的牛只除少数老牛外已不再是耕牛,而多为肉牛。另随著畜牧业的陨落,阳明山牧场的牛只更由千余头锐减为70头上下。

现在,当您身处擎天岗,是否会看著那一条条裸露的泥地而皱眉呢?是否会闻到一阵阵尿骚味或看到一坨坨牛粪而不悦呢?告诉您一个小秘密,那条泥路是您我的杰作,而牛只的尿与粪却是草原地赖以为生的根源。

擎天岗由于久享盛名,游客之多令人咋舌,根据最新的资料,擎天岗假日游客高达万余人,由于游客量高出草原之游客承载量(不影响草原生长之游客量),加以游客多集中在草原的前半部,致使类地毯草被践踏而死。本处虽每年均进行类地毯草之补植工作,却抵不住人们的破坏,我们也想过以定期封闭擎天岗或采游客总量管制等方法保护擎天岗,却因种种因素而迟迟未能执行,仅希望您到擎天岗游览时能多走几步,到较远处欣赏自然,同一条步道请不要走两次。

牛只随著耕作及畜牧业的式微而愈来愈少,有朝一日我们的后代均只"吃过牛肉而未见过牛走路"岂不可悲?如何维护草原、保护牛只是本处及您我共同努力的目标。(罗淑英)

草原野生动物及鸟类

阳明山国家公园东半部包括擎天岗、顶山、磺嘴山、翠翠谷一带多为阔叶林崁杂著草原的植被型态,且这些草原多呈不连绩分布,其中以擎天岗草原面积最大,也最为游客所熟知,交通条件上也最为便利。在接近草原边缘的芒草灌丛区而进入阔叶林区之间,在生态学上称之为"推移带",亦即一种生态体系(短草原)到另一极截然不同的生态体系(润叶林)中的交会地带。在这交会地带中动物的庞杂度与多样性会比较高,种类及数量上也会较多,这是由于在这个"推移带"中不论草原中的动物,或是阔叶林中的动物都会利用这一区带,进出频繁,连带的守株待兔的掠食者也就守在这必经要道来拦截过路的小动物了。

草原区由于有半年以上是多雨的季节,加上冬天东北季风的长驱直入,气候不佳。然而在夏、秋季,小云雀则是最嘹亮的歌手,不时升空定点歌唱宣告其领域:番鹃则在"推移带"的芒草区中潜行,并发出低沈的"不,不、不、不、咕噜咕噜,咕噜"的叫声;竹鸡则成群在推移带地面觅食,家燕、洋燕则会成百地出现于草原上空捕食飞虫。在冬候鸟部分,9月份以后到次年4月,在晴朗的日子可见红隼在草原上找寻蝗虫、蚱蜢等猎物;黑脸巫鸟、虎鸫、白腹鸫也会出现在草原区附近活动;最特别的是小水鸭了,这种适应力颇高的鸟类也安稳地在草原的泥上过冬,尤其是磺嘴池、翠翠谷一带数量颇多。这些冬候鸟,把原本萧瑟阴冷的草原冬天带来一些生命的悸动。生存在草原及附近推移带的野生哺乳动物,多半是昼伏夜出的。最普遍的野生哺乳动物算是台湾野兔,这种动物行动敏捷,不容易观察到,但由牠们所啃食的草片及一粒粒的粪便就可察觉他们的存在。鼬獾也活动于这种栖息环境,牠们也是昼伏夜出,捕食小动物为主。白天赤腹松鼠偶尔会进入本区活动;巨无霸型的鬼鼠及体型清秀的"白腹仔"─刺鼠,则是数量稀少的麝香猫肥美的猎物,通常这些动物虽不容易见到,但牠们丰富了整个草原地区的食物链,也维持这一生态体系的平衡。

目前,这个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来自弃养的猫犬,牠们进入草原后会扮演强势掠食者的角色,捕捉小型动物、鸟类,与其他原有的掠食者竞争,甚至也吃掉这些原有的掠食者。我们在草原享受著自然的同时,也该想到如何维持草原地区生态体系的平衡及恒定─那就是减少人为的干扰到最低的程度。不到围篱内活动踩踏让草原复原,也不要弃养犬猫,如此才能使这片草原的景观以及其生态体系维持下去。下次到擎天岗时,可别忘记寻找天空中小云雀的身影,仔细地观察小动物活动过的足迹哦!(黄光瀛)

植物景观

擎天岗风景
青绿绵延的草坡与浑圆矮生的树丛步道是擎天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植物景观。对来阳明山的游客而言,这样的景观,无论在过去军事管制区的军事国防考量到今天特别景观区资源经营的考虑,订定许多的限制,他们的游兴始终未减,玩游戏、野餐、漫步踏青,即使是静静的躺著,来这里的人们早已自得其乐,一波波的人潮,反映出"擎天岗"是园区内最佳旅游点。无论你是搭车或是步行来到擎天岗,沿途尽是森林、芒草原及矢竹林,当你来到这片短草地时,心里总有一份不一样的感觉,这样的景观确实是擎天岗的特殊之处;其实依擎天岗的环境而言,同样也应形成森林或是芒草原,只是历经茶叶种植、山蓝种植,森林、芒草原开始减少,自日治时代开始时,又进行放牧养牛,引进种植类地毯草作牧草,光复以后阳明山牧场仍持续至今,由于有计划的经营,以致森林、高草不再,始成为以类地毯草为主的矮草地,于今则成为游客活动的地方。

这片类地毯草的草原,昔日面积很广,一直延伸到磺嘴山区,由于牧牛活动的日益减少,加上这样的矮草地无法如原生植物适应当地环境,面积已日复一日减少中,取而代之的是白背芒的高草地或是假柃木的小灌丛,如此推算下去,待假柃木丛中的小树苗长成,树林应当是最终的结果,至于现在则处于末成熟的过渡时期,类地毯草原里夹杂几丛白背芒或假柃木,白背芒草原夹杂类地毯草或假柃木,红楠、小花鼠刺、日本灰木构成的小树林,这些就是本地景观的代表,如果我们将这些现有的植物景观,用时间轴的方式加以组成,矮草原─高草原─矮灌丛─树林,它们随时间更替,这不就是书本上所说的"演替"吗?的确,在擎天岗我们可以活生生地看到演替的进行。类地毯草、白背芒、假柃木所构成的草原灌丛景观外,在树林边缘你可以看到双扇蕨、裹白、芒箕这一群喜爱阳光的蕨类植物构成的草丛,在靠近大油坑喷气孔方向,栗蕨、白背芒因耐得住硫气,它们就成了北坡面的主要植物了,地形低凹避风处树林则发育得比较完整。

此外,如果你仔细寻找的话,一些小花们,夹杂在类地毯草的草原中,紫色如豆科的花、果实长得像瓜子是瓜子金,花白泛紫长筒状、叶细长长台湾龙胆,喜生潮湿边坡壁上开著一束白色露珠状花是台湾胡麻花,小二仙草、过山龙甚至稀有的小毛毡苔也可看到,只是这草原常见的花草们似乎较喜欢较远方的磺嘴山区的草原,擎天岗大概太过喧闹了,数量少了很多。开阔的视野常使人们心胸宽广起来,而常常忽略了小节,提醒您!脚步轻些,小生命在妳的四周;眼光亮些,多欣赏树林、芒草、灌丛。切记!用心欣赏,手脚放轻,如此才能绿草如茵,而非黄泥!(王国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