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AI行業幾年風口的洗禮,計算機視覺CV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以人臉識別技術爲主要突破口的中國CV行業逐漸脫離開始時的百花齊放,“四超多強”的格局逐漸顯現。商湯、曠視、雲從、依圖這AI行業“四小龍”的創業故事每每見諸報端,留下的是它們在這幾年高速發展期的激烈競爭和不斷刷新的融資數據。

而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在一提起人臉識別或人工智能AI,你永遠不能忽略的兩家獨角獸就非商湯科技和曠視科技莫屬了。從技術的競爭,到人臉識別商業化道路的競爭;從融資記錄的對比,到更多技術應用領域的拓展,兩家公司開始逐漸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與成績,市場對二者的認可度也開始形成區分,國內AI行業的一二名之爭正式明朗化。

AI“四小龍”,奔跑中的中國獨角獸

從全球的維度來說,中國的科技力量越來越在世界範圍內舉足輕重。互聯網時代裏,中國與美國的的科技公司佔據了全球前十大科技公司的大多數名額。而在信息科技邁向人工智能轉變的時代,中國的科技力量仍然牢牢把持着全球領先的位置,甚至在更具體的應用落地上,中國走的更快。

在人工智能領域,應用場景纔是核心。中國擁有廣闊的用戶規模、數據和行業生活場景的優勢,這是國內人工智能行業蓬勃發展的基石,同時也是資本市場對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廣泛追捧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公開信息顯示,中國的估值超10億美元的頭部AI玩家已經超過十家,60億美元的商湯科技、25億美元的曠視科技、33億美元的雲從科技、21億美元的依圖科技......還有優必選、深蘭科技、寒武紀、碳雲科技等等,以AI行業“四小龍”爲主,各類AI強手“百花齊放”,中國AI顯然已然開始引領世界潮流。

商湯科技:掌握核心賽道

商湯科技是幾大AI公司中對底層平臺的構建和AI競爭主賽道掌控最好的公司,這也是它擁有最高資本估值的技術底氣。

國內目前大多數AI公司的技術平臺都是搭建在已有的底層系統上,商湯科技與它們最大的不同是,它原創了自己的底層算法平臺,不僅如此,商湯還通過自建超算平臺來賦能各種行業和場景的應用。此外,在底層商業模式的構建上,商湯還搭建了更加穩固和深厚的“產學研一體化”的商業模式,通過底蘊深厚的學術聯盟、人才梯隊培養體系,商湯發展的未來之路上擁有了更加充足的人才儲備。作爲官方認證的“智能視覺”國家人工智能平臺,商湯在底層技術和學術體系構建上擁有相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強的基因。

這些底層優勢讓商湯在應用落地上走在了前面。首先是最近幾年特別火爆、國家重點扶持的智慧城市,商湯擁有更超前的積累和應用落地。比如它通過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超算平臺“商湯超算中心”,擁有了同時支持萬路大規模視頻的技術能力,以此服務於智慧城市量級的超大規模AI應用落地,這在國內幾大AI獨角獸中處於領先地位。

其次是AI在教育層面的落地,這也是除了智慧城市這個各家AI企業競爭的首要賽道之外,未來最有可能的AI應用落地爆發點。商湯目前已經構建起從人工智能基礎教材到SenseStudy教學實驗平臺的一整套人工智能教育生態,這是國內其他AI玩家們所不具備的。

最後商湯在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領域上也擁有更多的場景落地,這些落地主要聚焦在金融、安防監控、手機移動互聯網、金融、商業零售、自動駕駛、芯片、機器人等領域。

金融應用上,商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代表案例有京東錢包、拉卡拉等。在商業銀行領域,與招商銀行、徽商銀行、中國銀聯合作,推動人臉識別與智能語音技術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結合。

安防應用上,商湯的主要落地場景是通過智能視頻解決反恐、罪犯抓捕和保障公共安全。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與華爲聯手推出華爲平安城市解決方案。

移動互聯網應用上,商湯目前提供的技術可以爲手機拍照提供人像背景虛化功能,以及智能相冊中的人臉聚類功能、智能手機的人臉識別解鎖功能等。目前,商湯在爲OPPO、VIVO、小米、魅族、一加等智能手機廠商提供技術方案。

商湯在娛樂性場景中的典型案例也有很多,比如臉萌團隊製作的Face u,還有秒拍、YY、今日頭條、美圖、花椒直播等。據商湯稱,其技術在短視頻、相機、直播等軟件的亞太市場佔有率達到80%。

在商業和零售領域,蘇寧正與商湯科技展開全面合作;自動駕駛領域,商湯與日本本田汽車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方案、機器人方案;芯片領域,商湯和高通、華爲海思、英偉達等展開深度合作。

另外,商湯還是國內四大AI獨角獸中第一個通過投資其他上下游企業來實現在更多領域的商業化落地的公司,它擁有獨立的人工智能產業基金,還與上海市政府簽署了戰略投資協議,深耕AI相關領域投資項目。目前,商湯對外公佈的投資項目包括51VR、禾連健康、蘇寧體育、影譜科技等。

曠視:成名要乘早

曠視是四大獨角獸中成立時間最早,同時也是最早爲外界所熟知的AI企業。它以“Face++”成名,通過阿里、螞蟻金服、華爲、聯想等知名企業的投資背景、服務背景而爲人所熟知。

曠視目前擁有包括智能安防、在線刷臉驗證服務FaceID、人工智能開放平臺Face++、智能地產在內的四大業務板塊。其中,在安防領域落地以智能攝像頭硬件爲基礎,涵蓋了包括人臉識別門禁、天眼監控系統、動態人臉識別監控、人證合一等多個應用方向,目前已應用於反恐、邊檢、公安等多個政府監管部門;金融領域應用層面,曠視背靠阿里爲支付寶提供人臉識別登錄功能,同時也爲小米金融、你我貸等互聯網金融公司、各類商業銀行提供人臉識別服務。

在手機領域,曠視和商湯的目前的直接競爭最爲激烈。與商湯類似,曠視科技也服務了包括OPPO、VIVO、小米、諾基亞、榮耀、錘子等在內的手機品牌。

與其他競爭對手形成區分的是,曠視在以滴滴、e代駕、易到用車、神州租車等爲代表公共出行領域擁有更多的應用落地,它爲這些客戶提供包括人臉識別、司機身份覈驗等在內的技術服務。

零售、投資、商業落地......曠視和商湯一樣目前在着眼於應用場景的豐富和落地,也做出了不少成績,但總體而言這些更偏生態的探索還處於摸索階段。

雲從:唯一的國家隊

雲從是四大獨角獸中唯一的AI國家隊,它孵化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雲從科技也在金融、安防、零售、教育、交通和社區等領域有它的重點佈局,尤其是銀行和安防。

雲從科技地處重慶,雖不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力量卻也不容小覷。它是中國銀行業人臉識別的第一大供應商。“國內有能力自建系統的銀行爲148家。截至2018年3月15日,已完成招標的銀行爲121家,其中,雲從中標包括四大行之內的88家總行平臺,市場佔有率爲72.7%。”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曾對外如此介紹。

安防應用上,雲從主要基於大庫檢索、動態布控、軌跡追蹤等核心技術與各個業務線的算法項結合,目前已在廣東、重慶、新疆等29個省公安廳內陸續落地相關應用。

交通領域的應用上,雲從目前在智慧機場上擁有相關應用場景的落地,應用範圍包括人臉識別登機、黑名單布控、分級安檢、人流密度統計、精準找人、VIP客戶自動識別等。根據公開信息,雲從智慧機場的客戶包括銀川機場、重慶機場、首都機場等。

依圖:發力醫學影像

依圖科技在四家AI獨角獸中略顯另類,它早期主要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醫學影像,深耕醫療領域,後來也慢慢往金融、安防等拓展。

依圖目前在醫療領域擁有大量的落地應用案例,它已經在浙江深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兒童醫院等數十家三甲醫院部署了自己的產品,這些依圖產品正在進入醫生們的實際工作流中,這爲中國醫療的進步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金融落地層面,依圖科技也擁有自己的完整實名認證解決方案,它“依靠人臉比對及活體檢測技術,爲金融企業提供全渠道解決方案”,並且依圖已經擁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京東金融、360金控等各類金融企業客戶和實際金融落地場景。

安防落地層面,依圖研發的“蜻蜓眼”人像大平臺已服務了全國上百個地市公安系統,應用於全國二十餘省份的城市公共安全領域,依圖同時也爲海關總署及中國邊檢等提供人像比對系統。

屢破紀錄的商湯,穩坐AI領域頭把交椅

雖然國內AI“四小龍”各自都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爲目前全球融資規模最大、估值最高的AI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已經坐穩了AI領域的頭把交椅。

2018年4月,商湯完成6億美元的C輪融資,公司估值超30億美元;5月,商湯拿下6.2億美元C+輪融資,估值上升至45億美元;9月,商湯獲得軟銀願景基金10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直逼60億美元。成立至今,商湯科技已經拿下8輪融資,且每筆融資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融資總額已超20億美元。

在商湯背後的投資者中,更有像阿里、萬達、Qualcomm Ventures、軟銀願景基金等實力雄厚的大佬背書。商湯還曾創下一輪融資中融資方多達十幾家的記錄,這一切的一切無疑都表明了商湯成了資本眼裏的香餑餑。

作爲對比,目前整體處於行業第二的曠視與商湯的差距正在被逐漸拉大。同樣是在C輪,2017年10月,曠視科技宣佈獲得4.6億美元C輪融資之後就陷入沉默,根據最新的消息,曠視目前正計劃2019年4月底至5月初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以申請大約5億至10億美元的集資規模。

相比於曠視及其他AI、CV領域的獨角獸公司而言,商湯科技的融資額節節攀升,也一度打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融資紀錄,這代表了什麼?

表面上,代表了在人工智能創企的軍備競爭中,商湯科技已遙遙領先,商湯有更足夠的資本和背書去開拓自己的業務。更深層次,就像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湯曉鷗曾說的,“我們融那麼多錢,是要做更偉大的事情。”,商湯高融資的背後,代表的是市場的認可和對企業自身高速發展的高預期。智能手機應用、安防、汽車、金融......近些年,商湯技術逐漸落地到各行各業,也逐步讓市場見到了更加強大的商湯技術力量。

商湯科技,爲何更受市場認可

從商湯對比其他AI企業的具體業務上,我們來看一下爲何前者更受市場認可。

首先,以AI企業競爭不斷的移動端的佈局爲例。

根據現有的公開資料,目前,商湯在爲OPPO、VIVO、小米、魅族、一加等手機廠商提供技術方案,提供的技術服務包括人臉解鎖、智能美顏、智能濾鏡、背景虛化、智能相冊方案等;曠視科技的客戶包括OPPO、VIVO、小米、諾基亞、榮耀、錘子等,服務範圍同樣是以人臉解鎖爲主的各類基於人臉識別的應用。

可見在手機廠商合作這一層面,兩家差距並不十分明顯。還有一層很大的原因在於,因爲市場上的手機廠商大多不願冒險押注一家供應商,所以目前手機市場上基本上都是商湯、曠視同時作爲人臉識別供應商提供技術服務。

但在移動互聯網APP應用上,商湯開始展現出優勢。據媒體報道,早年間曠視科技CEO印奇認爲移動互聯網APP價值不大,既賺不到錢也無法獲得更多有效數據,於是戰略性地選擇放棄,由此給了商湯一個切入點,移動互聯網娛樂也在日後成爲商湯科技的一個強勢領域,讓商湯在移動端的應用場景相對於曠視而言更豐富了些。

商湯在移動互聯網娛樂上的深耕建立在這樣一個認知上:日常生活中大衆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美顏、瘦身等功能成爲拍照、網絡社交功能的剛需。據此,商湯將自己的識別技術從人臉識別延伸到肢體、背景等識別,並將AI技術與AR技術相配合打造平臺,技術應用從相冊、美顏修圖拓展至直播、短視頻等載體。“在這個領域,市面上你能想到的公司都是我們合作伙伴。”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楊帆曾自信地對媒體說,國內的微博、美圖,國外YY旗下BIGO等都是商湯科技的客戶。

如果說商湯在移動端應用場景上只是略有優勢,那麼它在其他各類行業平臺和各種應用上就是優勢明顯了。

商湯是國內幾大AI玩家中最重視平臺戰略的一家,它除了和手機廠商、移動互聯網APP合作,還推出了SenseAR增強現實感繪製引擎和SenseAR開發者平臺,據商湯科技方面介紹, 他們的AR 技術在短視頻、相機、直播等軟件的亞太市場佔有率爲80%,小咖秀、Faceu、熊貓直播等APP也都採用了SenseAR技術。

商湯希望自己能夠像蘋果一樣,打造出一個良好的生態,現如今商湯的生態朋友圈已經包括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高通、英偉達、本田、銀聯、萬達、微博等等。

到目前爲止,商湯所服務、涉及的領域還有很多,旗下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金融、汽車、智慧零售、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機器人等,商湯與華東師範大學等共同發佈了第一本AI高中教材,它們提出了1+1+X戰略,1代表研發,第二個1代表技術產業化,X代表賦能合作伙伴......

綜上,從客戶覆蓋率和應用場景的豐富程度來說,商湯科技相比曠視等競爭對手來說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優勢,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目前商湯更加受到資本市場追捧的原因。

【本文由互聯網分析師于斌原創出品,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