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池塘中的有害藻類越來越難消除了,近海藻類種羣更迭頻繁,甚至出現了很多以前不曾出現的藻類,這說明瞭水源環境正在發生變化。

如果人們能夠認可水體富營養化這個說法,那麼引起抗藥性的內因就不難解答。首先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人為因素就是農田化肥及農藥的流失對於水體的污染,農藥的毒性絕對不會小於水產藥品對於養殖動物及海洋藻類的毒性。如果是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並能闖進池塘裏的藻類,常規藥物很難殺滅。有些養殖老闆喜歡用動物糞便進行池塘肥水,所有養殖動物糞便中都可能有抗生素殘留,儘管不多但奈何不了天長地久。

人們不妨將池塘水環境和近海水環境進行類比,在近海污染水環境中突圍倖存下來的藻類,在進入池塘後便會「如魚得水」,池塘中豐富的營養源促進了它們的大量繁殖。另一方面因池塘內部環境遠不及近海水環境污染那麼嚴重,所以有些藻類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中變得更加有恃無恐,對於常規消殺「視而不見」。

中國水產頻道 查看官方網站 中國水產頻道:網聚全球水產華人

水產引起的抗藥性主要是種苗界濫用藥品,(2)是養殖戶亂用抗生素,是葯三分毒,有好就有壞,而不是考慮給養殖品種一個良好的生存條件,對水質、底質、營養等理化因子缺乏足夠重視。(3)用抗生素時,養殖戶不是用到抗生素最低殺死細菌、病毒的最低量,造成殺不死細菌、病毒,讓其產生抗藥性。(4)濫用抗生素會對缺鈣,腸胃造成不可逆轉的藥害,希望少用,要用就用夠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