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如果張雨生不去世,會達到什麼高度?

雖然只是假設,但是筆者認為是個好問題。論不上資深,畢竟筆者也算個一般的寶哥粉。

雖然張雨生因疲勞駕駛英年早逝,1966——1997,卒年31歲。其離世已20年,但還被世人提及,留下膾炙人口的經典還被世人傳唱,其金子般獨特的高音還被世人懷念,就足以證明其輝煌的音樂魅力。

經典代表作品有:天天想你、我的未來不是夢、大海、心底的中國、一天到晚游泳的魚、還是朋友、我期待、口是心非。歌手始終拿作品說話,歌迷的耳朵纔有最好的辨別判斷力。張雨生1988年出道,首先是歌手、而後音樂詞、曲、唱原創,後期詞曲製作人。

到《口是心非》為止,張雨生剛完成從青春歌手到成熟歌手的過渡,搞製作,搞舞臺劇不是因為他不行了,恰恰相反,是他升級轉型的標誌,惋惜了,他曾說「我期待,找到的符合我的搖滾大路」。(原話忘了,大概意思)。在歌手的嗓音裏高音是最值錢的。可以設想帶高音的搖滾會是一種什麼樣期待。

作為製作人,意識到自己嗓音的侷限,就把心裡柔性的部分給張惠妹唱,二張專輯《Bad,BOy》,《姐妹》成就了張惠妹臺灣天后之路。有書卷氣的部分給黃磊作詞作曲的《石頭》,98年發行,因為歌未出人已逝。主要這點令人唏噓。巜石頭》也成為紀念雨生的經典。

值得回顧回味其留下作品及音樂探尋之路而推衍其假設高度。

在英年早逝的人裏有三個可比較黃家駒31歲,張國榮47歲,張雨生31歲。在音樂詞曲創作可比羅大佑(1954年——),李宗盛(1958年——),張雨生(1966——1997)。

演唱風格衍變之後的張雨生若再出幾張專輯,潛力綻放的話,可以想像就是一個有高音的周杰倫,不跑調的羅大佑,有搖滾的李宗盛,有童音的劉歡……總之應該是璀燦巨星級別。


去世的太早,我差不多忘記他了。現在提起他,腦海里出現的是《我的未來不是夢》和聽這首歌時的激動場面。

外邊俊郎,歌唱的不錯。如果他沒去世,會達到什麼高度呢?這個很難說,他去世31歲,這個年紀該有的潛力都用出來了,後面只是更高級的包裝和更有力的推廣了,可能會更紅。達到天王級別。


有兩方面要麼成績斐然要麼黯淡無光,或者不了了之!都存在一定的變數,比如黃家駒死前不火死後截然不同!

我認為他活著無非就是多一個人而已,當然音樂成就會更加絢爛光彩奪目


謝邀請!如果張雨生不去世,這只是個假設,事實是不存在的。不好將一個逝去的人跟一個活著的人做比較,不現實。既是對逝者不尊重,驚擾靈魂的安寧,又是對活者不恭,怎麼拿一個死人跟一個大活人做比較,活人只能跟活人比。活人比較,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答案也不是標誰統一的,也沒人誰比較的結論是回答滿分的。抱歉,我真沒法作出比較。


如果張雨生不去世,會達到什麼高度?

題主是90後,最近特別喜歡張雨生的歌。尤其是他的高音真的很好聽,我知道他是張惠妹的老師。如果,他不出車禍,會比羅大佑的成就多嗎?

沒有如果,喜歡張雨生的歌。就擠出時間,多聽聽。討論這樣的問題,很無聊。


不用期望太高,如果不死,不一定有更好的成就。現代音樂更新換代很快,特別是網路音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