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家書火了:父親在童年的缺席,成就了他強大的共情能力 新聞 第1張

毛不易家書火了:父親在童年的缺席,成就了他強大的共情能力 新聞 第2張

前幾日,著名歌手毛不易給父親寫的一封家書,火遍了微博。

大家紛紛轉發他的家書,並贊嘆他強大的共情能力。

他在信中這樣寫道:「那些可以一起把酒言歡的父子關系固然值得羨慕,但是如果您本身就是一位深沉內斂的父親,對我而言也別無二致。」

毛不易家書火了:父親在童年的缺席,成就了他強大的共情能力 新聞 第3張

看完這封家書,你會發現它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卻讓人感受到了他最真摯的情感,毛不易用樸實的話語講述着父親由於工作的原因缺席他的童年,但是他足夠理解父親的難處,他從小就明白父親的缺席是為了給他更好的生活。

網友們在下面紛紛留言:毛不易的共情能力太棒了吧!

其實,共情對很多家長來說早已不是新鮮詞了,可是對於我們來說做到真正的共情真是太難了。

或者,家長覺得自己明明已經在共情了,可孩子卻一點都不買賬,甚至可能行為上還變本加厲?

在壞習慣的課程中,就有媽媽在後臺提過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給了足夠自由和共情,孩子還是不聽話?

其實他並不是不願意,早上也睡醒了,但是會到別的房間的牀上躺一陣,甚至看到手機了會玩,有時候玩起來需要我用各種方法(比如催,快遲到了,比如說某某同學已經出發在路上了,比如說老師在門口等他。)

費勁得很才願意穿衣服,穿衣服之後又跑到別的地方還想躺着,不願意刷牙(我也會各種方法,用繪本啊,牙菌寶寶的內容跟他講,然後多半時候願意刷牙,有時候會說老師會檢查牙齒的。其實幼兒園老師會看是否有手足口的,我就跟他說是在檢查是否刷牙。)

每幹一件事都要磨蹭半天,我有時候忍不住就生氣了,他就會崩潰大哭,把穿好的衣服非要脫掉,還嘴裡說着我要把你劈開,我要把你送去坐牢,我再不要跟你玩了之類的氣話。

然後其他人講道理就更沒用了,只會讓他發火亂說話。

我之前想過的辦法,想說反正是拖到最後,那我先收拾自己,最後他就會比較快,這樣我不催他,我心情不至於急躁。

但是,問題來了,我覺得我每次都給他自由,跟他共情,導致他受不了別人的講道理或者傳統的那些來硬的之類的,導致老人說孩子只能聽我的,他們的話都不聽,對我有意見,怎麼辦呢?共情真的太難了!

毛不易家書火了:父親在童年的缺席,成就了他強大的共情能力 新聞 第4張

對於這個回答,崔璀是這麼回答的:

這個問題表面看呢,有爺爺奶奶抱怨的問題,有孩子拖延磨蹭的問題,然後媽媽想了很多辦法,總是沒有用,一旦有用,爺爺奶奶又會說,他只聽你的這是為什麼呢?

我看下來,媽媽很困擾的是,為什麼孩子很磨蹭,總是這麼不聽話,老是跟我對着幹。

然後媽媽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你發現嗎,這已經是一位挺有辦法的媽媽了,她也用了很多方法,但好像有些收效不大。

那我想提供一個思路是,也許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媽媽再去多做什麼,因為媽媽現在已經做的太多了,催促,講繪本,和孩子說老師會檢查牙齒等等,想各種方法,可是孩子還是會崩潰。

我想請這位媽媽少做一點。

我知道這個方法乍一聽,會讓這位媽媽很不舒服,她覺得我做了那麼多,你反而說是我做多了。給我幾分鐘,聽一下背後的原因。

首先,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雖然看上去這個媽媽做了很多,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媽媽其實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她一直在求着孩子獨立做事情,我說得再直接一點,這位媽媽甚至一直再求着孩子表現得正常一些。

媽媽求着孩子正常刷牙,求孩子上學別遲到,媽媽在乎孩子的一切比孩子自己還多,這種時候,孩子她不可能會為結果負責,會繼續拖延,不配合,他會容易抓狂,因為媽媽成為了他世界的國王了,他就會想要對抗,這是孩子自主意識萌芽後的自然反應。

那我們看到這些後該怎麼辦呢?

毛不易家書火了:父親在童年的缺席,成就了他強大的共情能力 新聞 第5張

今天我想給到兩個思路。

第一個思路呢,很簡單,就是,媽媽放手,請別人幫忙,先不去管孩子早起的事情,爸爸,爺爺奶奶都行。

因為在現在的狀況下,媽媽顯然是被孩子控制的,在這種情況下,媽媽無論做多少,孩子都可能會有新的狀況出現,因為他就是在反控制啊,兩個人就是無休止的糾纏其中。

那也許有人會說,那如果孩子拒絕別人照顧,他就是很別扭,就是一定要跟媽媽來照顧自己呢。

那這就是第二個思路,你要把自由還給孩子。你要孩子商量說:你明天想要早起還是晚起?

如果你想晚起,那你要用最快速度搞定,你自己覺得沒辦法,媽媽可以幫你,幫你穿衣服刷牙。

如果你想要磨蹭一點,你就早起,但是你犧牲的是自己的睡眠時間。

這個思路的關鍵就只有一點,把選擇權給到孩子,要讓他意識到,這是他自己的事情,他選了,他要去承擔責任,這裡面有一個很核心的點,就是媽媽說,自己一直給孩子自由,通情,導致家人有抱怨,說孩子只聽我的。

但我恰恰覺得相反,她沒有真的給孩子自由,她一直期待孩子做到跟自己想象中一樣。只要不一樣,她就會想各種辦法去控制,所以她收穫的,也一直都是反抗。

毛不易家書火了:父親在童年的缺席,成就了他強大的共情能力 新聞 第6張

這部分內容我在《做「最沒用」的父母:用「沒辦法」掃除孩子12類壞習慣》關於孩子拖拉的那幾節課裏其實反覆講過。

在這裏我要再次強調下,我們整套課程,雖然一直有給到大家一些方法,但是這些方法背後的原理,父母有哪些思路需要轉變,真的需要我們去多聽幾遍,然後不斷不斷的在生活中去體會,就是你要看到孩子他真的想要什麼,而不只是我,作為家長想要什麼。

那如果你能夠在運用方法的過程中,漸漸的領悟到這些,我猜想,你和孩子糾纏着的痛苦的一些關系就一定會發生轉變。

在《做「最沒用」的父母:用「沒辦法」掃除孩子12類壞習慣》裏,崔璀還講到了很多:

「孩子早上賴牀不肯起怎麼辦」「孩子老是吃手怎麼辦?」「孩子愛撒謊怎麼辦?」...

這些答案,在《掃除孩子的12類壞習慣》裏都有。

這門課,我們聯合北大心理學博士@ 老師,耗費了1年的時間調研、打磨、測試、調整,最終做出來的產品。

不只是給出理念上的東西,同時給出看得見摸得着的動作。這些動作,跟父母們慣常的嘗試完全走在不同的方向上,乍一看匪夷所思,甚至南轅北轍。但它們反而能帶來我們期待的結果。

請相信,對孩子好,並不是隻有給他「更多的東西」。

有時候,換個思路,少給一些。有奇效。

也來試試「沒用」的好處。

今天購買《掃除孩子的12類壞習慣》

我們準備了79元限時折扣價(原價99)

截至時間:4月17日21:00

微信添加momself20,備注“不焦慮的父母”,即可購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