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續集不重要,沒必要拍續集,這部電影問題不少。

這裡談一下《赤道》逼格之殤。

2012年的一部《寒戰》讓影迷們記下了梁樂民、陸劍青這對導演的名字。自《無間道》後,又一部在影迷圈中能引起大面積話題討論的港產警匪片。

《寒戰》劇本出色,風格凜冽,演技在線,節奏緊張,扣人心絃,幾處運鏡剪輯也留下很深印象,但整個敘事層面的內容留白,造成觀感體驗的不連貫,也是不可迴避的硬傷。

導演有自己的創作理念個人風格,這沒問題,可以接受。但一部影片,如果讓很多觀者都看得雲山霧繞,就有點過分了。

2015年同樣的導演,更加豪華的陣容組成的《赤道》,又延續了「挖一堆坑留給你們自行腦補」這個習慣。

如果說《寒戰》講的是辦公室政治鬥爭,著重描繪文戲攻心。那麼《赤道》的架構,就是國際外交政治鬥爭,但隨著故事的失控,從決勝於廟堂下降到爆炸貝風格的爆米花動作片,檔次,格局,主題下降了不止一個檔位。

演員方面,張學友算是一個亮點,王學圻的人物刻畫也很見功力。新人文詠珊的大長腿秀足了性感。韓國那幾位主要功能就是來當型男秀西裝的。

整部電影最尷尬的角色,反而是張家輝扮演的李Sir。渣渣輝演技是有的,但是就其以往比較深入人心的角色,幾乎清一色的小人物或者跟班形象。

這些角色的特點是為人善良,意志堅強,具有不屈不饒的拼搏精神。與《赤道》中這個李sir的設定實在不符。

讓他去詮釋片中這位香港行動組老大,處事風格凌厲甚至還帶有一點暴虐,總覺得他氣場上不太夠。這個角色應該選黃秋生或者梁家輝,不過這兩位估計都應付不來片中的打戲了。


第二,不會有續集,因為不重要,也沒什麼意義。

第一,大部分內地觀眾不會喜歡《赤道》,政治邏輯與三觀實在不符,導演和編劇可能都沒明白為什麼不符。這麼說吧,劇裏的宋總,完全不是具備中國高級官員該有的素質,卻被硬扣上了個中國高官的帽子,格格不入。這種武器別說交易,就算只是從香港路過,都沒有香港警察說話的份。


謝邀回答。筆者覺的會有續集的,從電影最後的「和赤道的戰爭,才剛剛開始」你就會想到了《赤道2》或者換一個名稱;據網上的消息,《赤道2》還在創作期間,同時也要調檔主創人員的檔期拍攝,說不定哪天就突然曝出了預告片也說不準,但還是讓觀眾有著無限的期待。以下是筆者對於該電影的小小評價(不喜勿噴)。

一個被稱為「赤道」的國際軍火大盜在韓國搶走一批生化武器,準備在香港轉售給恐怖組織,韓國特工來到香港,與香港警方聯手追緝,並請來物理教授擔任顧問,就連我國高層也以政治目的出面干涉,這場跨國案件不但牽涉的層級複雜,而且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國際危機,沒想到眾人竟然各有盤算,展開一場計中有計的心機大戰,不到最後一刻真相難明!《赤道》不只是香港常見的警匪電影,更像是一場精心佈局的豪華推理劇。

以《寒戰》成名的導演搭檔梁樂民和陸劍青,再次打造警匪大作,《赤道》的野心更強、格局更大,場景橫跨香港、韓國、中國、澳門、日本,演出一場接一場的飛車、槍戰、追逐畫面,也有不少內心戲的發揮,看得出其旺盛的企圖心,比較可惜的是劇情雖然曲折離奇、處處玄機,但是和《寒戰》有一樣的問題,就是「故事沒說完」,令人不太清楚是故意留下懸念,或是為續集作打算。整體而言,《赤道》的査案過程凝聚感十足,卻難免會有沉悶之處,動作戲也比不上《寒戰》的震撼刺激,好在精緻度仍然維持水準,不至於失色。

香港警匪片可說是國際聞名,連好萊塢都必須向他們取經,而在《無間道》之後,香港警匪片邁入另外一個層次,讓「警」與「匪」之間不再壁壘分明,而是保留很大的灰色地帶,讓每個人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作自己該作的事。《赤道》和目前多數的香港警匪片一樣,受到《無間道》的影響,大玩心機暗戰,「誰是內鬼」的懸疑主題再次被強調,也讓謎底的揭曉變得出乎意料,雖然是羣戲路線,沒有哪一個角色特別突出,演員整體水準相當整齊。

中、港、臺、韓各地的大咖演員齊聚一堂,本片演員陣容一字排開,氣勢十足!警探張家輝以智慧取勝,余文樂扮演的警察則是負責衝鋒陷陣,表情包的張學友,這次扮演物理學教授,被警察找來當顧問,心機超重,最恨官僚作風,而扮演高級官員的王學圻,則是官僚作風的代表人物,兩人多場衝突戲都演得張力十足,臺灣代表張震以一口流利的英文演出國際恐怖份子,和他搭檔的女殺手文詠珊則是以武打戲取勝,美女打起架來格外性感,至於池珍熙和崔始源這兩位韓國特工,還是很不錯的。

其實剛開始看的時候也有點糊裡糊塗的,還是後面去網上下載了再看兩遍才能釐清其中的緣由,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是這種感覺,也讓我們一起期待《赤道2》的早日上映。


提及電影《赤道》,就繞不開《寒戰》。

倒不是刻意矯情,而或有什麼更高的深意。原因很簡單,這兩部電影的導演/編劇皆是:梁樂民與陸劍青。

香港電影編導團隊,二人傳體系中,目前當仁不讓的是「麥莊組合」,他們聯手打造的《竊聽風雲》系列,成為香港近十年間最重要和知名的一個IP。

所謂做者無意,看者有心。

這一切被梁樂民與陸劍青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此二人在2012年之前,寂寞無聞,但二人的第一次攜手,貢獻的處女座《寒戰》則技驚四座。同時這兩位編導又極其有心,從電影取名到電影風格,以及最後結尾處理,都做足了功夫,誓要做成一個經久不衰的系列之作。

於是在2012與2016年,《寒戰》兩部曲上市以後,不斷刷新票房,《寒戰3》則又成了眾人期待之作。

《赤道》的時間軸線夾在《寒戰》1/2之間,電影名字更是一「赤」一「寒」,大有冰火兩重天對立之勢。在二人原本的規劃中,《赤道》的地位應當不亞於《寒戰》,然而時過境遷之下,《寒戰3》行將上映,《赤道2》卻遙遙無期。

《赤道》從牌面來說,內地王學圻、臺灣張震、香港張學友、張家輝加韓國崔始源、池珍熙,兩國四地全明星陣容,單論牌面要比《寒戰》受眾更廣。從劇情角度,以DC8失竊為藥引,引出世界頭號通緝盜賊「赤道」,集合各路神仙決戰香港,劇情設定的豐盈程度,更是比《寒戰》更為複雜。

故而無論從哪個角度,《赤道》都是上上之作,本無任何敗北的可能性。

然而電影票房2.1億,豆瓣評分6.1,雙雙成為梁陸二人治下三部作品中最差一部。

原因在何處?答案很簡單。

沒看過的先看前人評價,說聲不看不看。看過的吐槽一句太亂,然後打個低分說句抱歉。

於是,周而復始之下,越來越差。

無意為《赤道》做過多辯解,因為它的整體框架確實有一定的鬆動和龐雜,但整部劇情的邏輯,卻是嚴絲合縫,完全經得起推敲。

而差評的重災區卻恰恰集中在邏輯層面,只能一聲嘆息,無可奈何,個人喜歡就好。

下面說說劇情。

電影《赤道》在劇情上的「跨度」非常大,「時間」集中在短短几天、「空間」則橫跨大半個東亞。

電影第一幕:客機失事

很多人其實不解,客機失事這一幕,在電影中究竟起到的是什麼樣的作用,如果沒有電影最後一幕,那「客機失事」則可有可無。

但是電影最後一幕,赤道(張學友 飾)與宋鞍(王學圻 飾)相遇在日本列車之上。

赤道說:如果我沒有報信,我的信差將會引爆武器。

宋鞍說:不,你沒有武器!

此時,赤道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小袁跟了你,有沒有八年?

宋鞍之所以說沒有武器,是因為韓國丟失的DC8,已經在其後各大交易現場被盡數追回,所以他篤定赤道是在撒謊。但是赤道最後說的這句話,卻讓宋鞍臉色大變。

這就是開頭這一幕的設定意義。

失事的客機上,除了墜機身亡人員的屍體外,還有一個寫著DC8的盒子以及一個曾經存在過然後又消失的人。

小袁坐在車內給宋鞍報告情況時,車窗外的工作人員用筆畫了一個大大的「圈」!

如果沒有最後一幕,我們大體會認為這是一切OK的意思,這也印證了小袁當時和宋鞍彙報時說的:一切處理妥當。

但有了結尾,於是那個圈,代表的意思是「空」,那個裝有DC8的盒子空空如也,武器被盜,而被盜的武器在誰手上,我想你一定有了答案。

電影第二幕:韓國單方面研製的手提武器DC8被竊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一幕纔是整部電影的正式開篇,赤道信差(張震 飾)從韓國研究院奪走武器,並選擇在香港地下黑市交易武器。

於是四方雲動,三方際會,齊聚香港。

然而,以赤道的謹慎和能力,緣何這麼快就被人知曉武器將選擇在香港交易?

因為,這是一個圈套。

被盜走的武器,啟動需要密碼,而密碼掌握在韓國手裡。

於是,赤道為了拿到密碼,選擇了用一招「調虎離山」的險棋。

電影第三幕:武器找回和再次丟失

香港警方負責此次案件的警官李彥明(張家輝 飾),找來了物理學家肇志仁(張學友 飾),來協助處理這次特殊的香港危機。

在其後的劇情中,我們知道肇志仁就是赤道。而肇志仁的加入,徹底的保障了這一出調虎離山,騙取密碼的行動成功。

韓國方面,宋鞍方面,香港警方,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消息,赤道信差將在地下停車場與地下買家進行交易。

於是,五方齊聚地下場,一場猛烈的交火之後,信差將武器丟在了大街之上。

這一局,看似正方全勝,其實不然。

在肇志仁點頭,李彥明同意之下,韓國專家輸入密碼,啟動武器,確定武器真偽。

此時,武器與密碼合二為一。

對於赤道來說,只需要做到在武器運回韓國的過程中再次奪回即可。

然而宋鞍的加入,將這場比賽,導向了一個不可控的局面。原本的計劃,武器應當在確認之後,第一時間運回韓國。但宋鞍以國際形勢和政治局面為由,將武器扣在香港,並安置在地下五百米深處。

這是赤道一方,計劃之外的事情。

於是他們啟動了B計劃,選擇調虎離山,就地反搶。

調虎離山:赤道故意泄露風聲,有人在澳門購置大量軍火,企圖引發在香港的戰爭,於是李彥明帶著眾人去澳門尋找赤道,在那裡他們抓獲了信差之一張怡君(文詠珊 飾)。

與赤道有合作關係的地下組織透露給韓國方面,只需要交出殺害地下買家頭目的警察范家明(余文樂 飾),他們將選擇告訴警察赤道的具體位置。

另一邊,赤道連續製造恐怖襲擊,並威脅香港警方交還武器和人質。

在不斷的恐襲威脅之下,香港警方一籌莫展,此時韓國專家提到了前面地下買家所提的那個交換要求。

兩相權衡之下,他們選擇用范家明來換取赤道位置,寄希望於阻止這一切。

對於范家明來說,這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也是義不容辭的選擇,於是李彥明、范家明帶著張怡君,集體出發。

到此,調虎離山之計,徹底完成。

就地反搶:在眾人外出之後,留在大本營的只剩韓國專家和肇志仁教授,此時肇志仁教授再次發揮了他的作用。

在前一幕中,他刻意謊報武器泄露,叫回了韓國專家,是為了讓他們在合適的時機說出地下組織用范家明交換的事情。

這一次,他將繼續引導韓國專家墜入圈套,而這次等待他們的將是死亡。

肇志仁給了韓國專家一個輪渡地址,並要求他們立馬送走武器。並未多想的韓國人,帶著武器出發,一路導航之下,來到了目的地。

但等在那裡的並沒有接頭人,而是赤道的兩位信差。

到此處,整個計謀全部完成,武器在兜兜轉轉一圈之後,再次回到赤道之手。

電影第四幕:李彥明看穿肇志仁

回到總部的李彥明,覺察到這是赤道的一個陰謀,他在推理之後,得出教授是最大嫌疑人。於是他選擇出發,前往肇志仁住處。

在出發之前,他對范家明說:如果我猜對了,你坐我的位置。

從這句話,結合他獨自前往,可以看出,李彥明其人權欲心極重,且極其自信。

肇志仁說:你的性格害死你!

李彥明是猜對了一切,但是他的大意和自信,卻讓自己把命丟在了肇志仁家裡。

電影第五幕:宋鞍、赤道,日本京都列車相遇

這一幕,也是前面所說,恰於第一幕契合的一幕場景,宋鞍藉助情報,找到了躲在日本的赤道。

然而赤道一句:小袁跟了你有沒有八年,則讓這本該結束的一切,又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電影至此終,而這個結尾的刻意設定,則是沖著續集而去,雖然我們並不知道《赤道2》究竟是否還有沒有機會問世,但是隻看《赤道1》,它也擔得起一句上佳之評。

「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翻譯成白話,善玩邏輯的梁陸二人,這次玩大了,觀眾完全沒有搞明白這裡面的邏輯。所以,《赤道》口碑疲乏的苦,得二人自己來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