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上的職業上萬種,幾乎都需要持證上崗。像教師得有教師證,護士得有護士證,廚師得有廚師證,司機得有駕駛證……為人父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職業,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為什麼反而不需要執照呢?哪怕咱農村的一個專業戶,無論是養個豬,還是喂個魚,都會到書店買幾本書。到咱們項城的新華書店看看,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書本來就不多,並且,也遠遠沒有菜譜、美容等書籍熱銷。現在,青少年學生出這樣那樣問題的越來越多,父母的「無照經營」恐怕是一個重要原因。下面,我主要講三個問題。

一、為什麼要辦好家長學校

1、國家各級領導高度重視

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樣,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工作,去年剛剛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養子女的良好習慣。」

今年元月27日,全國婦聯、教育部、中央文明辦三部委又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認真辦好家長學校,努力提高家長的素質和教育子女的能力。

今年年初,教育部已經明確啟動了家庭教育立法工作,再過個兩三年,《家庭教育法》正式出臺之後,少數不負責任的家長,如果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子無方又不用心學習家教知識,恐怕就不只是「養不教,父之過。」的問題了。嚴重的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們河南省教育廳崔炳建副廳長在去年10月份就曾經明確表示:教育好孩子,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

2、世界各國也都普遍重視。

日本法律規定:青年男女,婚前必須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持證纔可以結婚生子。美國的年輕父母,有了孩子以後,必須接受一定時間的家庭教育培訓,才具備當父母的資格。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次會議上說:「僅僅告訴孩子在學校裏表現好點是不夠的,你的孩子回到家,家裡開著電視,響著收音機。你不幫孩子檢查作業,房間裏一本書都沒有,你自己還沉迷電腦遊戲,這孩子能學好嗎?」

春節前後,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的一本新書《虎媽戰歌》,在美國引發了一場大爭論。書中講了這位美籍華人利用東方教育方式管教孩子,蔡美兒對女兒有十項要求:比如不準在同學家留宿,不準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每門功課至少得到A,不準在練琴時喝水上廁所……

這位虎媽認為西方人對孩子的寬容超過了對孩子的教育,恰當執行東方的嚴格家教方式更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而這一觀點在崇尚自由和尊重兒童個性的美國,引發了一場大爭論。短短几天內,有一百多萬人在網上閱讀了《虎媽戰歌》的相關消息。有的讀者評論說,蔡美兒的做法是虐待兒童,但也有不少家長表示,西方人應當借鑒這種嚴格的管教方式,並坦承自己也是「虎爸虎媽」。

這本書在中國國內同樣引起了爭論,一些網友認為,孩子的價值觀尚未形成,嚴格要求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虎媽的教育並不能代表中國教育,她們會用更容易接受的方法走進孩子的心靈。還有人認為,其實無需爭辯中西方哪種教育理念更先進,我們應該兼收並蓄,在「批評太多」和「表揚太多」中尋找平衡點。把賞識教育和規則教育結合起來。

3、過去的教育經驗不好用了。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當代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們有教育多子女的經驗,但沒有教育獨生子女的經驗。

·我們有教育窮孩子的經驗,但沒有教育富孩子的經驗。

·我們有對孩子進行應試教育的經驗,但沒有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的經驗。

·我們有教育農業社會條件下孩子的經驗,但沒有教育互聯網時代信息社會條件下孩子的經驗。

·我們有關注孩子生理疾病的經驗,但沒有調節孩子心理問題的經驗。

過去那種管孩子「喫飽穿暖,小錯訓一訓,闖禍打一頓」的簡單方法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在形勢的要求。

前一段,圍繞學生在校表現與家庭教育水平的關係,北京搞了一項調查,調查對象是680名中小學生,按家庭教育水平好、中、差分類進行調查。結果是:家庭教育水平很好的:孩子在校優等生佔95%,基本沒有後進生。家庭教育水平一般的:孩子在校中等生佔2/3,並有15%左右為後進生。家庭教育水平不當的:孩子在校後進生佔85%,幾乎沒有優等生。

孩子的全面發展與家庭教育的關係已經如此緊密,這就是我們今天強調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原因!

二、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子觀念

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最近的新聞焦點:葯家鑫殺人案。

去年10月20日晚上,西安音樂學院大三學生葯家鑫駕駛私家車在西安大學城的翰林路,撞上前方同向騎電動車的女工張妙,葯家鑫下車查看,發現張妙倒地呻吟,見張妙看到其車牌號,因怕以後找麻煩,便產生殺人滅口之惡念,遂從隨身揹包中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對倒地的張妙連捅八刀,致張妙當場死亡。殺人後,葯家鑫駕車逃離現場,在距離翰林路不遠的地方,葯家鑫慌亂中又撞傷兩人。他下車看了一眼,上車準備掉頭開走時,被路人堵住。後交警大隊將肇事車輛暫扣處理。由於第二場車禍是個小事故,葯家鑫被放了。第二天葯家鑫還到學校上課了。鋼琴課上到一半,葯家鑫臉色發白,他對老師說自己不舒服,回家了。第四天,母親帶他到公安局,承認了自己殺人的事實。

張妙是附近的村民,在大學旁邊的一個麻辣燙店裡打工。她比葯家鑫大3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從警方得知,張妙被車撞倒後,眼睛還睜著,只是左腿骨折、後腦磕傷,充其量是個輕傷,絕對有時間進行搶救。

葯家鑫接受採訪時說,他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是聽人說農村人難纏。後面還跟著一句,電視上沒有播出來,「我害怕她沒完沒了地纏著我的父母和家人」。葯家鑫和他的家庭到底是什麼樣呢?我們從記者的採訪中可以略知一二。

葯家鑫的朋友對記者說:「由於葯家鑫從小到大學習成績都很好,只要他想要什麼東西,母親都會滿足他。但父母對他有一個非常嚴厲的要求:那就是不許在外面玩得太晚,放學或帶完家教後按時回家。葯家鑫幾乎沒有朋友,「他的生活環境太狹窄了,以至於他沒機會接觸社會。缺乏社會經驗,也是他對受害者痛下殺手的根源。他不懂得如何處理生活中的衝突和矛盾。」

記者:我想聽聽你們(葯家鑫父母)對葯家鑫的家庭教育。

魏某:家鑫他爸是從農村出來的,也是通過學習躍過龍門的,我和家鑫他爸就一直希望兒子能成龍。家鑫四歲時,我們就給他買了鋼琴,還給他請了音樂老師進行輔導,一節課120元。對他的學習抓得很緊,我們倆分工明確,我負責帶他學琴,他爸負責文化課。

記者:你們對待葯家鑫是一邊倒的嚴厲,還是一味的寵愛?

魏某:家鑫他爸對待兒子非常非常嚴厲,凡事都教育他做到最好——這也是作為父母應有的心境。家鑫從小有什麼委屈都給我說。作為母親,我只有護著他,盡量滿足他的各種要求。

記者:包括買車嗎?

魏某:那是因為家鑫經常夜間出門帶家教,地方很遠,我們怕他在路上不安全,便拿出家裡的10萬元,又借了4萬元,給他買了這輛車。現在回想起來,這輛車買早了。

記者:葯家鑫的朋友對葯家鑫性格的描述是:自私、自閉、叛逆、極端。你怎麼看?

魏某:現在的獨生子都會以自我為中心,說他自私我不反對,包括他故意殺人的行為,都是極端不負責任的。他太自私了,以自己想當然的行為,害了人家性命,毀掉了兩個家庭,更帶走了我們夫妻所有的念想。自閉說的是他性格內向。叛逆,有一點。至於極端吧,我倒不認為,因為家鑫在家裡表現得比較聽話。

記者:總結一下,你們對於教育葯家鑫有哪些失誤的地方?

魏某:我們不該長期疏忽他的內心世界……

葯某:養不教,父之過。我們夫妻倆向受害者及其家屬以及社會公眾道歉了。

3月23日,葯家鑫故意殺人案在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庭審現場辯護律師向法庭提交了3份證據,包括葯家鑫主動遞交的悔過書,上學期間的13份獎勵,被告人校友、同學、鄰居的4份請願書,請求法庭給被告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經過3個多小時的庭審,一審結束,法官宣佈本案經合議庭合議後,將擇日宣判。因為按照慣例,民憤極大的案子一般不會當庭宣判,怕引起軒然大波,往往緩緩再判。

以上是葯家鑫的父母及其好友的觀點,大家怎麼評價呢?(學員討論交流……)

事情到此並沒有結束,重慶晚報4月4日報道:「我要是他(葯家鑫),我也捅……怎麼沒想著受害人(死者張妙)當時不要臉來著,記車牌!」如此的話語竟然來自一個葯家鑫的同門師妹——大學生李穎。

還有,在開庭審理之前,為了給他求情,葯家鑫的不少同學還聯名寫了請願書。對於這樣一個撞人後又殺人,連殺8刀致人死亡,殺人後逃跑過程中又撞傷人,再次逃逸時被羣眾抓住,在第一次審訊過程中僅僅交待了他的交通事故,卻避而不談故意殺人的罪犯,作為大學生,難道認識不到葯家鑫罪行的嚴重性嗎?為什麼還給他聯名請願?大是大非面前,作為大學生竟如此不明事理!

咱們身邊沒有葯家鑫這樣的人嗎?

可以說;「葯家鑫們」正給我們的教育敲響警鐘。

針對這個案件,從家庭教育的角度,我們能夠得到哪些啟示呢?(學員討論交流……)

1、強化法制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教育孩子的首要定律不是上北大,而是不犯罪。

2、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社會,學會為人處世。本來兩個電話110、120就可以解決,尋常的交通肇事案為什麼演變成震驚國人的故意殺人案?

3、實行民主教育。父親的專制和母親的溺愛都是孩子成長的毒藥。

4、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5、先成人後成才。上大學不是成才的金標準,愛心、善良纔是人生的底線。

6、養不教,父之過。

三、對年輕家長的幾點要求

1、孝敬父母。

萬善孝為本,一個人有了孝心,才會有敬畏心和上進心。「養兒方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我們對父母的恩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自己孝順父母,這不僅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而且,這也是對孩子最好的孝道教育。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我國古代有一個《木碗教孝》的故事:說的是一對夫婦很不孝順,把年邁的雙親攆到破舊的小屋,用小木碗每天送點兒剩飯剩菜給老人喫。有一天,他們見兒子在刻一塊木頭,一問,孩子說「我在刻木碗,等你們老了好用啊。」夫婦幡然醒悟,扔掉木碗,好好孝敬老人。

「孝不孝,在家教。」今天給媽一杯水來日受兒一碗湯。想要擁有一個孝順的孩子,就必須在家庭中,讓孩子從小體會「愛」的教育和「孝」的薰陶。

2、夫妻和睦

兒童時期正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有著極大的可塑性。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影響巨大,甚至可以說是終身的。父母能夠和睦相處,關心愛護孩子,孩子就容易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質。夫妻離異或冷戰往往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有的兒童甚至因此走向墮落。特別是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夫妻離婚後繼續吵吵鬧鬧。

二是夫妻離婚後,詆毀和報復對方。甚至不允許孩子和對方接觸,不能再叫爸叫媽。

三是夫妻離婚後把怨氣撒到孩子頭上。

四是夫妻離婚後雙方都拒絕撫養孩子。

在這方面,著名演員宋丹丹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兒子六歲生日之後,宋丹丹和丈夫英達分手。但宋丹丹從來不在兒子巴圖面前講他父親半點「不好」。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她家一個擺放生活照的中式櫃子上,她還特意擺上英達和巴圖的合影。

宋丹丹還很形象地比喻說:「我從來不認為孩子越怨恨父親,就會越愛我。孩子的愛不是一盆水,倒給了爸爸,媽媽就沒有了。它更像一口井,如果你在他幼小的時候教會他如何去愛,在他漫長的一生中是受用不盡的,他會愛朋友,愛師長,愛生活,更愛父母。而一個心裡被灌滿了『恨』的孩子,屬於他的那口井就乾涸了,他不愛父親,同樣不會愛母親,他會很自私,只愛自己。」

宋丹丹得當的教育,使得巴圖沒有背負父母之間的恩怨,始終快樂陽光,不但愛媽媽,愛繼父,還愛繼父的女兒,一個跟他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姐姐。

都說後媽難當,但宋丹丹這個後媽卻當出了水平。宋丹丹對待女兒和對待兒子巴圖完全一樣,她認為這纔是作為一個母親最基本的心態,如果總是怕傷著碰著,那本身就已經是把女兒當外人了。所以如果女兒有什麼無理的要求,比如要買一個非常貴的東西,宋丹丹一樣堅決拒絕時,女兒就會嘻嘻哈哈地說:「你瞧,到底不是親媽。」宋丹丹常常一笑置之。她覺得這是最親近的話語,說明女兒跟自己沒有一點隔閡。

3、作風民主。

高考狀元研究專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極盛教授曾對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60名高考狀元做過調查,結果發現,幾乎所有狀元家長的教養方式都屬於溫暖理解民主型。他進而提出家庭教育的六大祕訣:一是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靈魂;二是父母的表率作用:三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四是民主的家庭教養方法;五是不給孩子學習加壓;六是從小培養孩子的習慣。這是一個很深刻的總結。

我們可以通過對待子女拆鬧鐘的態度來測試一下自己的教養方式:「很生氣,訓斥孩子一頓」和「警告孩子以後別再做這樣的事」屬「專制型」教養方式;「無所謂,反正都已經拆了」屬「溺愛型」教養方式;「陪孩子一起做,並給孩子講解相關知識」屬「民主型」教育方式。

4、加強自身修養。

孩子在小學中低年級,往往比較聽話,升到高年級後,家長能否保持自己的威信,加強自身修養就變得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加強學習。

(1)學習育兒知識,提高科學育兒能力

在這方面家長應該懂得未雨綢繆。就是說在孩子每個年齡段來臨之前,就要提前學習有關這階段孩子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識,瞭解孩子成長的規律,掌握每個年齡段的教育重點和輔導的方式方法。這樣,父母的教育工作就會走在孩子問題發生的前面,防患於未然。比如,小學高年級的家長現在就應該提前學一些青春期孩子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識,不至於孩子叛逆的時候,自己被氣得除了掉淚就是乾瞪眼。

(2)提高文化修養。

馬卡連柯說:「不要以為只有和孩子談話,纔是教育孩子。你們如何穿衣服,如何跟別人談話,如何對待朋友和對手,如何談論新聞事件……都對孩子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文化修養很重要,在孩子面前要做到:

·說話文明,處事冷靜,不撒野、不失態;

·為人誠懇厚道,善待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要勤儉持家,讓孩子知道,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辛勤勞動所得,要十分珍惜;

(3)加強性格修養。

在這方面家長要做到:其一,具有樂觀開朗的性格。孩子需要家長的微笑、家庭的和諧,家裡充滿嘆息和爭吵,對孩子的成長將是莫大的不幸;其二,具有較強的耐挫能力。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家長面對挫折永不言敗、勇往直前,會對孩子起到身教勝於言教的作用;其三、家長最好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幽默會把家庭教育置於溫馨有趣的教育環境中,孩子在家長的幽默中領悟人生的道理,其樂融融,其效果遠遠非平淡枯燥的說教能比

5、要規範自己的行為。

有一位酗酒成癮的父親,在大雪天前往酒館,一回頭,發現10來歲的兒子正跟在身後。兒子說:「爸爸,我正踩著您的腳印玩呢!」父親驚出一身冷汗,從此滴酒不沾。俗話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是孩子的樣子。小學階段,正是孩子養成各種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年輕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大人的一舉一動無不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的命運。個別家庭父親打麻將玩遊戲成癮,母親看電視毫無節制,看見孩子在一邊觀戰,就吵孩子:「做你的作業去!」,上樑不正下樑能不歪嗎?

「問題孩子背後,必有問題家長。這句話非常值得我們小學生家長認真思考,如果孩子出了問題,我們做家長的,不能首先就想動手打孩子,而是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我們哪些方面沒有做好?

歸根到底,搞好家庭教育其實也很簡單:愛與榜樣,也就是科學地愛+良好的身教。但很多媽媽往往不知不覺中把愛變成了溺愛,把身教換成了嘮叨,最終引發許多問題。

如果非要找一個解決所有家庭教育問題的方法,那就是——建立學習型家庭。在孩子迅速成長的過程中,家長需要不斷學習,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如果家長能堅持學習,不僅能夠掌握教育孩子的種種方法,而且本身就是在給孩子做學習的榜樣,同時,還營造了一個書香家庭,這——正是孩子成長最為理想的環境。

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讓這句話成為我們老幹部大學首期家庭教育專業班的班級口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