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先了解一下慈禧和光緒之間的關係,二人之間的親戚關係挺複雜的。

首先慈禧是光緒的伯母。原來光緒的老爸奕譞是慈禧老公咸豐皇帝的異母兄弟,即光緒的老爸是慈禧的小叔子。

再一層關係就是,光緒的老媽是慈禧的親妹妹,也就是說慈禧是光緒的親姨媽。

基於以上的關係,在慈禧和咸豐唯一的兒子同治皇帝去世後,慈禧選定光緒為兒子的接班人。光緒和同治屬於兄弟關係,符合「兄終弟及」宗法繼承製。

同治駕崩後,4歲的光緒登基繼位。

慈禧為何要選擇一個娃娃接替皇位呢?

除了以上親戚關係外,她有自己的算盤,即娃娃登基她可以名正言順的以輔佐為名垂簾聽政,也就是說光緒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慈禧才是大清實際掌權人。

按照歷朝歷代的慣例,光緒到16歲時,也就是成年人後,慈禧應該把權力交給光緒不再垂簾聽政。

如果光緒開始親政,慈禧就會失去權力,這是她不想看到的結果。所以到了光緒成年後,慈禧依然把持朝政,獨攬大權。

隨著光緒年齡的增長,大約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一些「維新變法人士」逐漸聚攏在光緒的身邊,這就形成了「帝黨」和「後黨」兩派之間的爭鬥。

比如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帝黨和榮祿、李鴻章為首的後黨產生了尖銳的矛盾。

慈禧也感覺到光緒翅膀硬了想奪權單飛。

如何才能打壓光緒呢?慈禧愁眉不展。

此時內務府有個叫英年的大臣,相傳他精通風水之學,他看出了慈禧的心思,為了升官發財他靈機一動前去覲見慈禧。

原來英年想出了一個歪主意,跪拜慈禧後,英年說:「太后,我觀光緒老爸奕譞的「七王墳」王氣太盛。」

奕譞之墓又稱「七王墳」,位於北京西郊10里地的妙高峰道旁。

慈禧道:「何以見得?」

英年一看太后有興趣,於是說道:「七王墳墓上有一棵白果樹,高十餘丈,蔭蔽數畝,遠遠望去如華蓋一般,按道理來說,大樹只有帝王的陵寢才可以有。再者說了,「王」墳上有「白」果樹,不就是「王」字上面加「白」為「皇」字嗎?王氣太盛,有蔭子孫侵皇室之意,對太后不利,應早伐之。」

慈禧一聽有道理,七王墳風水太好,他的兒子光緒要翻身。不行,我要破了他家的風水。

於是慈禧下旨讓李蓮英帶著一班人砍倒了白果樹。

事後光緒得知氣得吐了一口老血,想想自己沒能力扳倒太后,只好隱忍了下來。

其實這只是一個傳說,相傳被砍的白果樹流了許多血,以後才揭開了這個謎,原來白果樹樹齡老,樹榦中空,裡面住著一窩蛇,砍樹時正好砍到了蛇,所以流了許多血。

文/秉燭讀春秋


光緒和慈禧可謂相愛相殺,兩人關係既有相互依賴,又相互提防。尤其是害怕光緒掌權,遲遲不歸還光緒親政的權利。

光緒的父親和咸豐是親兄弟,咸豐只有一個兒子同治,但是同治無子。所以同治死後慈禧把皇位瞄上了光緒,一是光緒的父親和咸豐是親兄弟,二是慈禧和光緒的母親是親姐妹。

選擇光緒,於情於理,都很合適,而且光緒此時只有四歲,方便慈禧掌權。

光緒的父親死後葬於西山,由於排行老七,所以稱之為「七王墳」。

慈禧為什麼砍樹呢?

此時的光緒和慈禧斗的如火如荼,很是激烈。

這個時候有人來報,西山的「七王墳」有了情況。

什麼情況呢?

原來是「七王墳」旁邊長出了一顆非常高大的白果樹,樹冠像一個華蓋一樣覆蓋在了墳頭上面。

再古代,華蓋只有帝王才能專用。有好事兒者以風水等理由告訴了慈禧。

問題在哪裡呢?白果樹的白字,蓋在了七王墳的王字上,這不就是皇上的皇字嗎?

這還了得,必須砍掉。

慈禧一聽就要給他砍掉。光緒後來聽說了,要砍掉他父親墳頭上的樹自然是不幹了。

皇帝和太后對著幹起來了,其他人自然不能說什麼了。

這個事也就耽誤了一段時間。

過了幾個月,慈禧又以上墳的名義,親自到墳上看了看,然後親自動手砍了三斧子,然後其他幾百人動手砍倒。

光緒聽說以後,趕緊也趕了過去,可惜晚了一步,樹已經倒了,光緒欲哭無淚。

白果樹就這樣被砍了,結果如何呢?

雖然砍掉了象徵著「皇」字寓意的樹,但是七王爺一家還是出了兩個皇上。分別是光緒和溥儀。

不知道慈禧想到此事會是什麼感受,還會不會覺得這個樹是白砍了。

結語:如果真的一個王字加上一個白字就能夠出一個皇上,那不知道要出多少皇上了。慈禧的做法只能是自己蒙蔽自己,圖個心安而已,除了顯示她心胸狹窄以及和光緒的關係更加緊張,並沒有其他什麼實際的意義。


光緒的父親醇親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俗稱七王,因此他的陵園又叫七王墳。七王墳坐西朝東,在陵園的南牆之外有株一級古銀杏樹,有人說是被慈禧砍了以後,又長出來的。慈禧是何時「伐樹」的?

在溥儀的《我的前半生》里,是這樣記載的:(戊戌)政變之後,西太后對醇王府猜忌頗深。····················不知是誰在太后面前說起醇王府出了個皇帝就是由於醇王墳地的風水好,有這棵白果樹,「白」和「王」連起來,不就是個「皇」字嗎?慈禧聽了,立即叫人到妙高峰把白果樹砍了。

按照這個說法,慈禧是在戊戌政變後,也就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後伐樹的。

但是在溥儀的同母弟溥傑寫的《回憶醇親王府的生活》中,卻變成了這樣:慈禧由於光緒的緣故,特別是在我嫡祖母葉赫那拉氏故去後,對於醇王府又恨又妒。·················白果樹下埋了醇親王,將『白』『王』二字合起來,豈不是個『皇』字。慈禧聽了就命人把那兩棵白果樹鋸掉。孰知由此更以訛傳訛,說在鋸樹時,從樹身中出了許多蛇。更牽強附會說,光緒二十六年的義和團,就是那些蛇精所化。

按照這個說法,慈禧伐樹是發生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光緒二十六年(1990年)之間。

另外,在1993年出版的的《溥傑自傳》里,又是這樣記載的:至於慈禧後來派人砍掉我祖父墳上的白果樹那件事,那是聽信了一種迷信的說法,說我家出了兩位皇上,風水好……

按照這個說法,慈禧伐樹的時間又到了溥儀當上小皇帝(1909年)之後。

但是這個說法很不合常理,因為溥儀當上皇帝的第三天,慈禧就死了。在生命垂危的三天里,他還有時間考慮醇親王家出了兩個皇帝嗎?

慈禧伐樹的源頭始於翁同龢日記

曾有人問過溥儀的異母弟溥任關於慈禧伐銀杏樹的事情,溥任說,見之於翁同龢日記。

據《翁文恭公日記》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七日記載:園寢有銀杏一株,金元時物,似前月廿三事,懿旨鋸去,使明堂展開。大七尺半,群蛇所窟。」

這裡面,慈禧伐樹的時間又到了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戊戌政變的前一年,而且也是聽說的。

另外還有野史《德宗遺事》記載伐樹時間是光緒二十二年;《十葉野聞》中「記載」,伐樹時間是在醇王奕譞在世時,是在醇王府內。

為什麼同一件事情,記載的時間相差會這麼大呢?

另外,七王墳墓前還有兩棵白皮松,為什麼白果樹有「白上加王」的說法,而白皮松卻沒有呢?

所以慈禧伐樹的事情應該是謠傳。

這個不實傳聞又是怎麼來的呢

七王墳園寢之內、寶頂下的平台左右各豎一通兩米高的青石碑。南邊的石碑碑文是奕譞親筆所撰,大意是說:

「在我的陵園的東南方向,有兩株古松柏,當地人因為一個傳說將它們稱為大青、小青。我在這裡給自己見墳墓的時候,只剩下小青還在,大青被一個僧人砍去建房子了。後來這個小青越來越傾斜,所以我就把他砍倒,並在樹的位置立石碑說明這件事。後來,聽說砍了大青的那個僧人死後受到屍骨暴露之災。於是好事之人附會說是因為砍伐大青遭到的報應、大青確有靈異什麼的。」

估計這裡面的砍樹事件可能就是所謂慈禧砍伐銀杏的「原型」,被人們傳走了樣。


對醇王墓的大銀杏(白果)樹,慈禧是有畏懼心理的,因為白果的」白「字下面加上醇王的」王」字,是一字」皇「。雖然醇王的兒子載湉(光緒)已自幼被慈禧抱養進宮,當上皇帝,但慈禧始終還是認為非先王所親生。因此對醇王墓的銀杏,慈禧採用連根除掉,毀其龍脈。 回大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