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擁兵自重的「東北王」張作霖竟然擁有過航母?很多人可能對此表示懷疑:航母作為大國重器、水上霸主,割據一方的軍閥怎麼會裝備呢?但歷史上還確有其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922年,此時的張作霖已經利用日本人的幫助,剷除了自己稱霸東三省的唯一對手孟恩遠。北洋政府也將東三省的軍政大權盡數交由張作霖負責。當年8月,張作霖下令組建成立一支海上力量,即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其目的是與其他軍閥派系抗衡。

彼時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沈鴻烈被張作霖委以重任:專職負責航警處的籌建事宜。由於是海防力量,軍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裝備。但受制於自身工業水平有限,且購買外國成品軍艦耗資巨大;這些都成了航警處籌辦路上的巨大阻礙。

不過沈鴻烈另闢蹊徑的想出一個辦法:購買價格相對便宜的大型商船,然後再改建!於是,沈鴻烈從煙台一家輪船公司購買了一艘名為「祥利號」的商用船。這是一艘原產自德國的海軍運輸船,滿載排水量2708噸、最大航速12節。

船買回來後,張作霖也沒有條件和能力改裝,於是不得不再次尋求日本人的幫助。就這樣,「祥利號」在旅順的日本海軍基地進行了軍事化改造。沈鴻烈將這艘改裝後的軍艦命名為「鎮海號」。這個名字並無特殊意義,完全是為了討好張作霖;因為張作霖曾被北洋政府授予「鎮威將軍」。

改裝後的「鎮海號」配備了兩門119.4毫米的火炮和四門75毫米的輔炮,同時還可以搭載兩架「史萊克」FBA-19水上飛機。雖然「半路出家」的「鎮海號」比起日本、德國的正規軍艦有所遜色,但卻對張作霖的軍閥戰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其實,當年在購進「祥利號」的同時,沈鴻烈還購買了一艘日本產的商船「廣利」號。該船同樣也被改建為一艘飛機母艦,為呼應「鎮海號」而取名「威海號」。

客觀而言,「鎮海號」飛機母艦雖然是張作霖內鬥的工具,但對我國後來的海軍發展還是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義:「鎮海號」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航母雛形、而且也促使海軍航空兵應用而生;同時,「鎮海號」也是當時全國範圍內噸位最大的水面艦艇。

至於「鎮海號」最終的命運,也可以算得上是「為國捐軀」!1937年底,為阻止日軍艦船駛進青島,「鎮海號」和其它多艘艦船被沉於青島小港碼頭。(註:因「鎮海號」留世照片太少,配圖並非本艦)

我是軍武最前哨!

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帶來精彩內容!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是不是很意外?是不是很驚喜?張作霖居然有一艘航母,名字叫「鎮海號」,是一艘商船改過來的,只有兩架名字叫「史萊克」的水上飛機,雖然這艘航母本身是比較簡陋,但是在當時也算是一艘航空母艦了。

張作霖作為「東北王」,本來對海軍這塊不太感興趣,但是因為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慘敗,張作霖才開始意識到海軍的重要性,就計劃要建立一支自己的海軍,於是就把黑吉江防艦隊參謀沈鴻烈挖過來,任命他為航警處少將處長,沈鴻烈曾經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江田島士官學校,對於黑吉江防艦隊的實力他很有感觸,力量太薄弱了,必須要儘快購買幾艘艦船,但是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張作霖一下子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加上當時世界各國對華武器禁運,購買起來就更加困難,最後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購買舊商船,自己改造。

東北軍建立了「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沈鴻烈從煙台購買了一艘一戰時期德國的海軍運輸船,這艘船被一家輪船公司購入後改為「祥利號」,沈鴻烈購買後由於技術問題,只能把船開到旅順口日本海軍基地去改造,改完之後就是「鎮海號」,當時東北軍也有威海號等幾艘艦船,

張作霖向法國訂購了八架「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而當時這個型號的飛機一共就只有九架,還對飛機進行了動力改進,馬力由原來的向後推進式改為了300馬力伊斯帕諾—斯維薩,張作霖還在葫蘆島建立了陸上場地,並聘請了飛機師做中校隊長,率先建立起了海軍航空兵部隊。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原本吳佩孚有強大的渤海艦隊和當時中國最大的的巡洋艦「海圻」號為主力,但是因為馮玉祥的叛變,導致吳佩孚腹背受敵而失敗,張學良的奉系贏得了戰爭,沈鴻烈後來也陸續把海圻號,海琛號和三支渤海艦隊組成了東北聯合艦隊。

「鎮海號」的動力裝置是把燒煤的鍋爐改成了往複蒸汽機,航速為12節,後來東北軍從國外購買了水上飛機,鎮海號也改成了水上母艦,遺憾的是艦上沒有裝備飛機彈射器,飛機起飛的時候需要用艦上的起重機把飛機放到水裡。

不過船上配置了兩門4.7英寸口徑的阿姆斯特朗海軍炮,4門三英寸口徑的陸軍炮,憑藉強大的海軍力量,讓張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大獲全勝,這海好也成為民國時期我國最大的水上母艦。

後來,鎮海號成為東北航警學校的練習艦和實習艦,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的海軍人才,還曾經搭載海軍學校的學生到過台灣省,但是隨著日軍侵華腳步的加快,青島在淪陷之前,沈鴻烈採取了堅壁清野嗎方法,鎮海號為了阻止日軍登陸的腳步而被迫自沉

同意請點贊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張作霖確實有過一艘鎮海號,可以搭載水上飛機。不過它不能定位成航母,它不是航母,而是水上飛機母艦。

航母主要是搭載飛機用于軍事作戰,艦載機是主要的攻擊力量,數量眾多。

水上飛機航母則不同。它一般會和普通軍艦一樣配備大量火炮,但也可以搭載1到數架水上飛機,主要用來偵查,當然也可以空襲。

水上飛機母艦是不成熟航母時代的產物。

到了二戰,隨著航母的成熟,這種不三不四的軍艦就消失了,因為實用性不大。

當時的大型軍艦,比如巡洋艦、戰列艦都是可以配備水上飛機,用於偵查的。

說起來,鎮海號是張作霖東北海軍的第一艘大型軍艦。

它本來是德國海軍的一艘運輸艦,排水量2800噸,屬於中型軍艦,航速最高只有11節。

一戰後,德國海軍解體,該軍艦改為商船,歸屬煙台政記輪船公司所有。

上世紀20年代,張作霖開始建立東北海軍,出資購買鎮海號作為練習艦。

作為練習艦,主要用於訓練海軍官兵,當然要什麼武器都有。

鎮海號裝備2門120毫米主炮和4門75毫米副炮,主要用於水兵的炮術訓練,當然也可以用於實戰。

後來鎮海號曾經用火炮多次海戰,和對岸攻擊。

當時歐洲開始流行軍艦搭載水上飛機,主要用於偵察,可以大大增強艦隊的偵察能力。

而東北海軍的鎮海號本來就是練習艦,因此也考慮配備水上飛機用於訓練工作。

1926年3月,東北海軍「水面飛機隊」於秦皇島成立,在葫蘆島設立了陸上場地,擁有8架史萊克水上飛機。

史萊克FBA-19型水上飛機是法國貨,性能平平。

該機有1挺機槍,可掛載2個小型炸彈,時速僅為180公里/小時。

同時,鎮海號被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

所謂的改裝,就是在軍艦上安裝一個吊臂(類似於起重機)。

水上飛機飛回來的時候,不能飛到鎮海號加上上降落的,因為根本就沒有甲板。飛機就降落在軍艦附近的海面,通過吊臂將飛機吊上軍艦。

起飛時候也是一樣,將飛機吊入海中,然後自行起飛。

這種起降水上飛機的方式,有很大局限。海面稍微有些風浪,飛機就不能起飛,不能適合複雜氣象環境。

而且,由於鎮海號只有2000多噸排水量,只能攜帶2架水上飛機。

所以,按照西方標準,鎮海號不屬於水上飛機母艦,頂多算是可以搭載水上偵察機的軍艦而已。

從20年代開始,鎮海號主要用於水上飛機的訓練工作,偶爾也參戰。

只是,鎮海號水上飛機的戰績極少。

北伐軍開始全面進攻時,7月22日鎮海號被用來阻擋北伐軍,攻打連雲港。

當時鎮海號釋放了1架水上飛機,在連雲港投下了幾枚炸彈,沒有造成傷亡,倒是造成當地居民的恐慌。

9月3日,鎮海號又釋放1架水上飛機,轟炸了上海的江南造船廠。結果炸彈投到附近的田地里,炸死了一頭耕牛而已。

1928年5月3日,鎮海號又來騷擾上海,釋放了2架水上飛機。

然而,此次北伐軍有了準備,同時釋放了2架國產水上飛機攔截。

鎮海號艦載機發現有敵機,慌忙丟下炸彈返航。隨後,4架飛機發生追逐戰,北伐軍1架飛機受了輕傷,機翼上被子彈打了幾個洞。

這是鎮海號唯一的艦載機空戰了。

1個月後,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隨後918事件爆發,東北海軍也就解體了。

鎮海號此時已經老朽不堪,駐紮在山東作為訓練艦,不能再作戰了。

抗戰爆發後,鎮海號性能不足以和日軍對抗,強行出陣也是活靶子。而且水上飛機也已經嚴重老化,使用超過10年,連日常巡邏都是很危險的。

最終,鎮海號作為老舊軍艦,被自沉在青島以阻擋日軍登陸。

中國歷史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就這樣消失了。


是不是很意外?是不是很驚喜?張作霖居然有一艘航母,名字叫「鎮海號」,是一艘商船改過來的,只有兩架名字叫「史萊克」的水上飛機,雖然這艘航母本身是比較簡陋,但是在當時也算是一艘航空母艦了。

張作霖作為「東北王」,本來對海軍這塊不太感興趣,但是因為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慘敗,張作霖才開始意識到海軍的重要性,就計劃要建立一支自己的海軍,於是就把黑吉江防艦隊參謀沈鴻烈挖過來,任命他為航警處少將處長,沈鴻烈曾經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江田島士官學校,對於黑吉江防艦隊的實力他很有感觸,力量太薄弱了,必須要儘快購買幾艘艦船,但是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張作霖一下子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加上當時世界各國對華武器禁運,購買起來就更加困難,最後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購買舊商船,自己改造。

東北軍建立了「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沈鴻烈從煙台購買了一艘一戰時期德國的海軍運輸船,這艘船被一家輪船公司購入後改為「祥利號」,沈鴻烈購買後由於技術問題,只能把船開到旅順口日本海軍基地去改造,改完之後就是「鎮海號」,當時東北軍也有威海號等幾艘艦船,

張作霖向法國訂購了八架「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而當時這個型號的飛機一共就只有九架,還對飛機進行了動力改進,馬力由原來的向後推進式改為了300馬力伊斯帕諾—斯維薩,張作霖還在葫蘆島建立了陸上場地,並聘請了飛機師做中校隊長,率先建立起了海軍航空兵部隊。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原本吳佩孚有強大的渤海艦隊和當時中國最大的的巡洋艦「海圻」號為主力,但是因為馮玉祥的叛變,導致吳佩孚腹背受敵而失敗,張學良的奉系贏得了戰爭,沈鴻烈後來也陸續把海圻號,海琛號和三支渤海艦隊組成了東北聯合艦隊。

「鎮海號」的動力裝置是把燒煤的鍋爐改成了往複蒸汽機,航速為12節,後來東北軍從國外購買了水上飛機,鎮海號也改成了水上母艦,遺憾的是艦上沒有裝備飛機彈射器,飛機起飛的時候需要用艦上的起重機把飛機放到水裡。

不過船上配置了兩門4.7英寸口徑的阿姆斯特朗海軍炮,4門三英寸口徑的陸軍炮,憑藉強大的海軍力量,讓張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大獲全勝,這海好也成為民國時期我國最大的水上母艦。

後來,鎮海號成為東北航警學校的練習艦和實習艦,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的海軍人才,還曾經搭載海軍學校的學生到過台灣省,但是隨著日軍侵華腳步的加快,青島在淪陷之前,沈鴻烈採取了堅壁清野嗎方法,鎮海號為了阻止日軍登陸的腳步而被迫自沉。

(本文由琅琊利劍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1928年,國民政府海軍署署長陳紹寬向蔣介石提出建造一艘航空母艦的計劃,未獲重視;1937年江陰海戰,中國海軍力量損失殆盡,陳紹寬在海軍重建報告中再次提出建造20艘航母的宏偉計劃,無奈也被擱置。雖然陳紹寬未能實現他的航母計劃,但他卻被譽為「中國航母第一人」。 然而,你也許不知道,比陳紹寬還早的,奉系軍閥張作霖早在1926年就改造出了中國第一艘航母——鎮海號。

飛機與軍艦結合的浪漫設想

1909年,法國人克雷曼·阿德提出了將飛機與軍艦結合在一起的浪漫設想,「航空母艦」的概念首次面世。1912年,英國人將一艘舊巡洋艦改造成專供水上飛機使用的作戰平台,這實際上是一種簡易航母,飛機只能從水上起飛和降落,一般稱之為「水上飛機母艦」,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航母。

不過,這種簡易航母首次直接將克雷曼·阿德的想法變成了現實,使得英國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唯一擁有艦載飛機的參戰國。此後西方列強紛紛加入航母研發競賽。到1922年年底,日本人建成了一艘可供飛機在甲板上起飛和降落的航母,命名「鳳翔」號,這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航母。自此,航母正式登上世界海軍明星舞台,引領了世界海軍發展潮流。

張作霖的時代遠見

當西方掀起航母熱潮時,中國正處於「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年代,一群大帥漢陽造對漢陽造,打得天昏地暗,海軍完全不受重視,更遑論建造航母了。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對航母熱一無所知。其實,早在航母剛剛興起時,中國並不缺乏關注的眼睛,認識其巨大軍事價值的亦大有人在,只是識貨的往往無權無錢,掌權有錢的大帥們又多患「近視眼」。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張作霖有一次親臨前線,遭到了敵方海軍艦炮的狂轟,差點丟了小命。被艦炮敲疼了的張大帥,猛然意識到海軍的價值,於是將「吉黑江防艦隊」的海軍人才沈鴻烈挖過來,委託他組建「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

之所以稱「航警處」是為掩人耳目,實際就是奉系海軍。因為當時西方列強對中國正實施武器禁運,以組建海軍的名義很難買到裝備。沈鴻烈早年留學日本江田島海軍學校,是當時關心中國海軍發展、關注世界航母熱的第一批有志之士。

沈鴻烈的傑出貢獻

「航警處」草創,無一船一炮,沈鴻烈決心從購買舊商船改造軍艦起步。但是,即使購買舊商船的費用也不菲,這對於地方軍閥絕非易事。當沈鴻烈拿著購船報告找軍需處要錢時,軍需處以費用巨大為由拒絕出錢,最張作霖辦海軍:咱不差錢

事後還是張大帥親自拍板:「沈鴻烈為我辦海軍,無論多少錢都得給,咱不差錢。」足見張大帥痛定思痛後的決心和魄力。

1923年,沈鴻烈得知煙台「政記輪船公司」有一艘大噸位運輸船,原為德國海軍運輸艦,排水量2700噸,航速為12節,是當時比較先進的海軍運輸艦,一戰中德國戰敗後,該艦被卸下武器後淪落為地方商船。沈鴻烈如獲至寶,遂軟硬兼施將其購入。該船在旅順口日本海軍基地改裝以後,配置了4.7英寸口徑主炮2門、3英寸口徑副炮4門,命名為「鎮海」號。

此後,沈鴻烈又陸續購入日制廢商船「廣利」號和拆去武裝的日本退役魚雷艇「白鷹」號,後來奉軍又俘獲了一艘俄造破冰船。「鎮海」號和這三艦奠定了奉系海軍的基礎。海軍建設初成後,沈鴻烈將目光轉移到了自己關注已久的航母上。

然而以當時奉軍一己之力,建造正規的航母無論是技術還是資金都不太切合實際,因此沈鴻烈決心從建造簡易航母——「水上飛機母艦」著手,邁出中國人發展航母的第一步。

1924年,在沈鴻烈的建議下,張作霖下血本向法國訂購了8架「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這種型號飛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上飛機,一共只生產了9架,而張作霖一口氣拿下了其中8架!

1926年,原隸屬直系渤海艦隊的「海圻」號新式巡洋艦被沈鴻烈收編,「鎮海」號的主力艦地位遂被其取代。沈鴻烈當時正在籌建「水上飛機母艦」項目,閑置下來的「鎮海」號於是成為改造「水上飛機母艦」的不二選擇。沈鴻烈請來外國技術人員將「鎮海」號徹底改頭換面,「鎮海」號於是搖身一變成為可搭載兩架水上飛機的簡易航母,成了中國海軍史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奉系海軍因此也成為中國最早擁有海軍航空兵力量的艦隊。

屢立奇功的「鎮海號」

「鎮海」號儘管不是正規航母,但是,在當時中國弱小的海軍力量裡頭,可謂是獨步天下的利器。1927年,張作霖為奪取制海權、切斷南方革命軍北上的海上交通線,發動了針對南方閩系海軍的軍事行動。本來奉系海軍力量遠不及閩系海軍,但由於有「鎮海」號利器壯膽,奉系海軍連續多次主動攻擊閩系海軍,屢屢得手,繳獲頗豐。

尤其是「鎮海」號攜帶的艦載機多次出動轟炸敵方目標,給閩系海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慌。惹不起躲得起,閩系海軍無奈之下只好退入長江避戰。奉系海軍由此將制海權牢牢掌握在手中。

「鎮海」號亮相後的出色表現讓它名聲大噪,「水上飛機母艦」很快成為各方海軍勢力競相發展的新寵,落後的中國海軍力量於是迎來了一股「航母熱」。

「鎮海」號作為中國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很可惜其主要業績是在軍閥內戰、甚至是在對抗中國統一的革命中實現的,但是它也有寫滿榮光的幾頁。

1928年後,奉系海軍擁有了另一艘可同時搭載8架飛機的飛機母艦,「鎮海」號退出火線,成為東北航警學校的練習艦和實習艦,為中國海軍培養了大批人才;

1930年,中英兩國《交收威海衛專約及協定》簽署,「鎮海」號作為國民政府外交次長王家楨的座艦,見證了威海衛回歸中國的歷史時刻;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2月26日,「鎮海」號接到最後一道命令:卸下艦炮自沉於青島小港碼頭,構築限制日軍南下的阻塞線,「鎮海」號拼著老朽之軀,以一種近乎悲壯的方式,為中國抗擊日軍奉獻了最後一絲餘熱。


早在1909年的時候,浪漫的法國人就發揮他們豐富的想像力提出了飛機與軍艦結合的設想,這應該是最早的「航空母艦」相關的理念的出現。

到了三年後的1912年,英國人們開始試著將法國人的想像變為現實。他們把一艘破舊的巡洋艦進行了改造,變成了可以供水上飛機起落補給的平台,這時候飛機是水上飛機,只能從水上起飛和降落,而不是利用戰艦的夾板,所以只能叫做「水上飛機母艦」。

到1922的時候,日本人建成了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可以供飛機在戰艦甲板上起飛降落的航空母艦,並且為其命名為「鳳翔」號,汪洋大海中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乘風破浪的航空母艦。

當東洋和西洋人都在研究航母,希望搶先一步掌握制海權的時候,中國國內的各個大帥們也很忙,忙著搶人搶糧搶地盤,海軍?那是什麼?但是,還真有那麼個例外,那就是張作霖張大帥。

張大帥重視海軍的發展,很可能與他的一次遭遇有關。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雙方交戰正酣,張作霖為了解戰況進展親臨前線,但是結果在途中遭到了敵方海軍艦炮的持續火力輸出,張少帥差點提前接班。不久之後,張作霖就挖來了人才沈鴻烈。沈鴻烈早年曾經留學日本正好讀的就是海軍培養相關的專業,沈鴻烈自己也是關注著世界上興起的航母熱。

1923年,沈鴻烈為張作霖搞到一艘好船。這艘船原來是德國海軍的運輸艦,排水量高達2700噸,航速也是相當的快可以達到12節,可以算得上是當時相當先進的軍艦了。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這艘運輸船上的武器裝備被全部卸下,賣給了商用運輸公司當普通運輸船。沈鴻烈搞到這艘船後,在旅順口的日本海軍基地對其進行了改裝,重新配備上武器系統,還起了個很霸氣的名字叫「鎮海」號。

1924年,張作霖又下了血本在法國訂購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水上飛機,據說這是法國人研究出來的號稱全世界最先進的水上飛機,第一批只生產了9架,老張一人一下提了八架。

有了飛機,又有了船,1926年,沈鴻烈開始了他的航母夢。沈鴻烈通過各種關係請來了外國幾乎是世界頂級的技術人員將「鎮海」號進行大改,最後把「鎮海」號改裝成了可以搭載上兩架水上飛機的簡易的航母,「鎮海」號也就成為了中國海軍歷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不過這個航空母艦不是現代意義上航母,而是「水上飛機母艦」。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了最大可能的阻止日本軍隊登陸,12月26日「鎮海」自沉於青島小港碼頭。

於史他說~碼字不易~點個關注唄~嘿嘿嘿~


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海軍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特別是太平洋戰場,航空母艦更是對戰爭進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現在為了實現強軍夢,我國也在大力發展航空母艦。

早期的航母

在民國時期中國也曾擁有過航母

上世紀初,各國都在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最早的航母是為了能讓飛機從船上起飛而設計的,這之後一些艦船會在船上提供讓飛機起飛的跑道,早期的航母大多是使用軍艦,客輪改造出來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艦是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之後英,日,美等國,都紛紛開始建造或改造航母,擴充自己的海軍實力,擁有了越洋遠距離對目標發動空襲的能力。

很多讀者可能以為,咱們中國是一直到了2012年遼寧號正式服役,中國才擁有了航空母艦,事實上,在上世紀初,咱們中國就曾經擁有過航母,還不止一艘,分別是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威勝號水上飛機母艦,德勝號水上飛機母艦,華甲號水上飛機母艦,雖然這些航母只是水上飛機母艦,和現代意義的航母是有明顯區別的,但這也是中國海軍發展的一個重要歷程。

遼寧號航母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

在上世紀初,世界很不太平,各國都在忙著搞軍備,當時中國正是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嚴重,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張作霖作為總司令,率12萬奉軍進入山海關和直軍交戰,張作霖也親自到前線督戰,在趕赴前線的途中,張作霖遭到了敵軍海軍軍艦的炮火襲擊,差點就掛了,這件事讓張作霖萌生了建海軍的想法。

張作霖就把在日本海軍兵校學習過的沈鴻烈給挖了過來,沈鴻烈一直關注著日本海軍建設,對航母也十分感興趣,在張作霖的支持下,沈鴻烈幫張作霖買到了一艘德國運輸艦,排水量2708噸,航速10.8節,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艦艇了,沈鴻烈把船買回來後,又幫張作霖請回了一群專家,開始改造這首艦船。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

最後這艘艦船被改造為有2門119.4毫米主炮,4門75毫米副炮,可搭載兩艘水上飛機的水上飛機母艦,被張作霖命名為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張作霖為了打造這艘水上飛機母艦,可謂是煞費苦心,這艘航母上搭載的艦載機是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水上飛機,時速可達到180公里,曾經打破過水上飛機飛行高度的世界紀錄。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雖然和同時期日本生產的飛機直接從艦上起飛的航母相比,起飛方式比較落後,需要用艦上裝備的起重機將飛機放入海中,艦載飛機數量也比較少,但是它仍然是民國時期,較為先進的水上飛機母艦,對付大多數的武裝力量都具有足夠的優勢了。而且多次投入實戰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這艘航母上也誕生了第一支中國海軍航空兵。

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

盧溝橋事變之後,日寇對我青島虎視眈眈,開始謀划進一步的侵略,東北海軍無力與日寇交戰,沈鴻烈下令在青島沿岸布置滿魚雷,水雷,東北艦隊所有艦船自行沉沒,將整個航道堵住,艦上火炮盡數拆下,裝備給其他水兵抵抗日寇,鎮海號和東北海軍就此消亡。

題外話

事實上張作霖的奉系軍閥,曾經還擁有過一艘更大的水上飛機母艦,華甲號,也是由沈鴻烈負責改造,在1928年投入使用,滿載時噸位在一萬噸以上,可搭載8架水上飛機,運輸一千名士兵,航速12節,但是後來在全面抗戰爆發後,被日寇強征,1945年在台灣被美軍擊沉。

華甲號水上飛機母艦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的發現真理,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先人通過歷史記載,向後人傳承了寶貴的社會科學知識讓人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可以讓人們可以深刻的總結人生失敗的教訓讓人引以為鑒。北王張作霖曾擁有一艘航母,這艘母艦後來去哪兒了?你可能不信我們許多人認為中國在遼寧號之前是沒有航空母艦。事實上,中國東北之王張作霖在遼寧號之前就已經擁有一艘航空母艦了。然而,當時航空母艦的概念是與現在不同的。因為當時他只是一艘大船然後它可以使飛機在船上起飛和降落。

在當時,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張作霖已經消滅了孟恩遠了,他唯一的對手,並統治者東北三省而且北洋政府還將軍事權和政治權利全部教給了張作霖後來,張作霖立即組織了一支海軍部隊當時有一名叫沈鴻烈的年輕人從日本留學歸來時,張作霖便任命他組建海軍因為建立一支擁有軍事力量的海軍需要很多錢,以張作霖的實力購買航空母艦仍然有點困難。

後來,沈鴻烈考慮購買一艘巨大的商船,讓專家進行重建,在船上安裝大炮,並同時向西方訂購了幾架飛機,從而完成了中國第一艘粗製航空母艦。之後便被任命為「鎮海艦」並且做出了許多貢獻。在之後的七七事變後,面對日軍的進攻,沈鴻烈下令包括鎮海在內的所有前東北船隻下沉並封鎖港口,以防日軍登陸。當時由於國力的限制,改裝成航母已經非常的不容易了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張作霖確實有一艘軍艦能裝載2架戰機,名叫「鎮海號」。

但那玩意不是真正的標準航母,嚴格講叫作水上飛機母艦。

偽裝成商船大昌的鎮海號

1,世界第一艘服役的真正航空母艦是日本的鳳翔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將要結束時,列強開展了第一次航母軍備競賽。

1918年1月15日,英國皇家海軍開工建造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日本人不甘示弱。

1919年12月16日,日本人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鳳翔號航空母艦。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1923年才第一次成功在鳳翔號甲板上降落飛機。

鳳翔號滿載排水量1萬噸,航速25節,可以搭載14架飛機。

2,張作霖的鎮海號。

張作霖後期比較重視海軍,奉軍的海軍也是當時各路軍閥中最強大的一支海軍。

鎮海號排水量2708噸,航速10.8節,是奉軍的第一艘大型軍艦。

鎮海號有2門119.4毫米主炮和4門75毫米副炮。

鎮海號沒有長甲板和彈射器,只能使用水上飛機,起飛和降落在水面上進行。鎮海號加裝了一個起重機,在水上飛機起飛前,用起重機的吊臂將飛機吊入水中。水上飛機降落在水面上,然後用吊臂將飛機吊入鎮海號的飛機倉庫里。

水上飛機有很多弱點,飛行速度慢,風浪大就無法在海面起飛。

1924年12月,張作霖向法國購買了施來克(Schreck)FBA-19型水上飛機。施來克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上飛機之一,航速每小時180公里。

3,購入和改裝鎮海號。

1922年8月,張作霖組建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實際是奉軍的海軍。張作霖任命曾留學日本的沈鴻烈為航警處少將處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召開的華盛頓會議限制各國軍艦出口。

購買先進軍艦需要大量經費。

沈鴻烈決定用商船改造成軍艦的方法,用性價比最高的辦法迅速給奉軍打造一支強大海軍。

1923年7月,沈鴻烈從煙台政記輪船公司購買了商船「祥利」號,此船原來是德國海軍的運輸船,航速為12節。經過改裝後成為鎮海號。

4,鎮海號艦載機的戰績。

1927年7月22日,奉軍派出鎮海號偷襲北伐軍的連雲港。

鎮海號放出一架水上飛機,對海石、新浦等地的目標投下了炸彈,雖然沒有太大人員傷亡,但造成了當地的巨大恐慌。

1928年5月3日,鎮海號炮擊吳淞口,派出兩架水上飛機對高昌廟和浦東投下了多枚炸彈。北伐軍駐滬海軍總司令部派出「甲三」、「戊二」兩架國產水上飛機攔截,「甲三」號的機翼被鎮海號的水上飛機擊傷。

在北伐期間,奉系海軍17次襲擾蘇、浙、閩三省口岸,完全控制了制海權。

投奔北伐軍的福建海軍完全龜縮在內河航線。

鎮海號為奉軍做出了巨大貢獻。

東北易幟,然後抗日戰爭爆發。

1937年12月26日,為了阻礙日本艦隊的航線,第三艦隊司令謝剛哲主持沉船工作,鎮海號等艦自沉於青島小港碼頭。

鎮海號為中國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事業做出了最後的貢獻。


中國一直有一個「航母夢」,但是卻到了2012年中國完成了對以2000萬購自烏克蘭的「瓦良號」航母的改造之後,中國才算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

實際上,中國的「航母夢」始於近代。

1928年,時任國民政府海軍署署長的陳紹寬便已經提出了用2000萬元建造一艘飛機母艦的建議,只是沒得到蔣的同意。

可是到了1929年,他聽到蔣說要為海軍建造60萬噸的軍艦之後,便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構想,這60萬噸可以划出一部分用於建造3艘飛機母艦,只可惜仍然沒得到蔣的同意。

此後,陳紹寬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他建造航母的「野心」,始終在致力於讓國民政府批准他的計劃,只是屢屢受挫。

不過,陳紹寬顯然不是第一個擁有並且迫切實現「航母夢」的人,張作霖才算得上是近代中國的「航母夢」第一人,並且他還付諸於行動。

張作霖乃是一代豪雄,從一介胡匪打拚到一國「舵手」,能力不可謂不強,手段不可謂不厲害,眼光不可謂不長遠。

是的,張作霖的眼光確實看得很遠,當所有人仍然在埋頭髮展陸軍的時候,他卻投入了更多的財力、人力和物力用於建設海軍和空軍。

張作霖之所以捨得投入這麼多錢,正是因為他已經看到了海、空軍的重要性,一國之軍隊,絕不能只有陸軍,海、陸、空三軍缺一不可。所以,他在加強陸軍建設的同時,又拿出錢來去建設海軍和空軍。

1922年,張作霖讓沈鴻烈出面組建了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第二年便讓沈鴻烈花高價錢從煙台政記輪船公司收購了「祥利號」運輸艦,這艘艦船曾服役於德國海軍,雖然已經退役,可是對於當時的奉張而言仍然很有價值。

既然要發展海軍,又怎能沒有軍艦?

所以,張作霖又拿出了錢讓人將祥利號運輸艦改造成戰鬥艦,1924年完成改造之後的祥利好被更名為「鎮海號」。

這艘「鎮海號」的誕生,只是奉系海軍發展的一個開始。

張作霖為了進一步擴充海軍的實力,讓海軍成為一支能夠用於作戰的軍隊,他決定建立一支能讓海、空聯合作戰的軍隊——海軍航空兵。

海軍航空兵的建立,是促使張作霖打造一艘「航母」的決定性因素。

1924年12月,張作霖向法國購買了8架「施來克」水上飛機,後於1926年3月成立了水面飛機隊,可是飛機隊的飛機停在哪兒?所以,張作霖再次下令讓人將鎮海號改造成為水上飛機母艦,也就是人們所說張作霖手上的「航母」。

但是,鎮海號雖然被改造成了飛機母艦,可說到底仍然算不上航母。

1922年2月,美、英、法、意、日五國曾簽署了所謂的「五國公約」,公約規定美、英、法、意、日各國不得建造排水量超過27000噸的航母。

然而,鎮海號飛機母艦的排水量卻只有2708年,這也就是說美、英等國手裡排水量最小的航母便可能是鎮海號的10倍了。

鎮海號飛機母艦最為捉襟見肘的是,它並不具備飛行甲板和彈射裝置,所以放在母艦上的水上飛機想要起飛,首先得讓鎮海號停船拋錨,然後再用起重機將水上飛機吊到海面上起飛,和真正的航母一比,幾乎只是一件玩具。

可即便如此,鎮海號的出現仍然讓中國的「航母夢」踏出了最為艱難的第一步,從這一點來看,張作霖的眼界仍然值得稱讚。

那麼,張作霖的這艘「航母」——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去了哪呢?

鎮海號飛機母艦雖然沒辦法和列強們的航母相比,可是和國內那些並不看重海軍的軍閥相比,卻也有著不小的優勢。

1927年3月,張作霖曾讓沈鴻烈開著鎮海號飛機母艦悄然南下去了上海,突襲了已經投向國民革命軍的艦隊,搶到了一艘炮艦作為戰利品,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

所以,鎮海號在列強的航母面前是「玩具」,可在國內的軍閥面前卻也算得上是一個利器。

1928年6月,張作霖喪命於「皇姑屯事件」後,張學良接手了奉系,但是張學良的能力顯然撐不起奉系的場面,所以只能向蔣低頭,宣布易知,奉系的海軍自然從此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的一部分。

當然了,東北海軍的主力艦也仍然還是鎮海號。

只不過,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之後,因為東北海軍根本打不過日本海軍,所以時任青島海陸軍總指揮的沈鴻烈為了加固青島的還防線,他只能選擇了一個最笨,卻也是最快產生作用的辦法——將東北海軍的艦船鑿沉,用艦船來堵塞港口,阻滯日軍的進攻速度,為友軍爭取寶貴的時間。

所以,鎮海號飛機母艦便在這種情況下被鑿沉了,雖然從此成為歷史,可它卻也為抗戰事業奉獻出了最後的價值。

鎮海號,雖沉猶存。

鎮海號是一艘了不起的軍艦,張作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