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中國書法報》2016年度徵訂

鏈接:《中國書法報》關於建立「全國當代書壇(畫壇)精英檔案庫」的公告


1版?封面

古拙飛動奇正相生

——從海昏侯墓出土劉賀印看西漢私印

海昏侯墓自2011 年3 月被發現至今,歷時5 年的發掘考古工作一直廣受社會各界關注。公元318年,豫章郡發生大地震,地下水上湧淹沒墓室,正是因為墓穴內充滿水,這種絕氧的環境不利於微生物生長,才使得墓內的文物得到保護,腐蝕程度不高。目前該墓共發掘清理出土了各類文物達萬餘件。

從墓中出土的漆器、青銅器、印章和木牘所帶有的文字初步確認,墓主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而判斷墓主身份最直接的證據是墓主遺骸腰部放置的一枚白色玉印。印上清晰地刻著「劉賀」二字。此印一般認為是劉賀生前使用的私印。

何為私印?私人所持印章,系相對官印而言。就漢印來看,現存漢印中,私印存量遠多於官印,數量雖多,卻不乏精品。然而,歷來篆刻家、研究者都重官印而輕私印,對私印的研究還很不足。

本期我們就從海昏侯劉賀的私印說起,走進西漢私印的世界,尋古問道。

西漢私印普遍分為姓名印、吉語印、肖形印三大類。姓名印居多,故漢私印者,多指姓名印。漢姓名印的篆刻變化萬端,佈局嚴整巧妙,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漢初印所用文字為標準小篆,筆畫圓轉,線條柔曲,印面四周有邊框,加豎格或日字格,與秦印相近。文景以後,漢印面貌逐步形成,至武帝時已完全擺脫了秦印的影響,進入成熟階段。這時的姓名印,所用字體主要有繆篆、鳥蟲書、摹印篆三種。繆篆和鳥蟲書屬美術篆體,除見於印章外,還見於漢瓦當及漢早期銅器。摹印篆則是當時刻印專用字體,以筆畫蒼勁雄健、體態方正寬博為基本特點,其篆法變化很多,筆畫有的圓轉,有的平直方折,有的末端齊平,還有的做刀尖狀。

從印文風格、鈕式特徵等方面著眼,西漢私印的發展大致經歷了西漢前期、西漢中後期及新莽時期三個階段。

西漢前期的私印儘管數量不多,但質材豐富,以銅、玉最常見,類型也非常複雜,且稟承秦代印製的痕跡較為顯著。在款識上,這一時期部分私印的印面仍施加邊欄;佈局上則尤顯刻意經營,且不惜通過增飾印文、繆曲筆畫來追求「滿白」的藝術效果,印面留朱甚少;在印文形態上,筆道及邊欄線條均較規整、粗厚,筆畫轉角處多為方折。

西漢前期私印的鈕式,除專用於玉印的覆鬥鈕外,以銅印上的環狀鼻鈕和龜鈕最具時代特徵。

與前期正相反,西漢中期私印儘管數量龐大,但類型卻相對單純得多。在印文內容上,這一時期私印普遍於姓名後加綴「印」「之印」「印信」等字;在印材方面,銅印成為印材的主流,玉印數量銳減,且印文風格逐漸趨於銅印;在佈局上,勻滿均衡、等分印面的構圖方式已成為這一時期漢印佈局的標準形式,前期常見的界格和邊欄等印面附飾至此已漸廢棄不用。

新莽時期根據印面構圖和印文風格的差異,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部分在鈕式、章法佈局、印文體勢等諸方面深受同期官印影響;另一部分在章法構圖上稟襲西漢中後期私印的特點。但隨著製作工藝的簡化及其他一系列原因,衰頹的走勢也已經在這一時期微露端倪。

然而,漢代印章作為中國篆刻藝術的載體和典範,以其豐厚的文化積澱,為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取之不盡、汲之不竭的藝術寶藏。

2版?要聞

●中國書法出版傳媒積極推進「走進鐵嶺」系列活動

●兩會·聲音

●遼寧省書協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黑龍江省書協送書法進警營

3版鏡像

當代名家系列·蔡乙鵡

4版賞析

智永《千字文》書法的風格美

(文/高森)

5版文心

●近代學人書札中的溫存(文/趙胥)

●書說陸儼少(文/魏春雷)●書法·風物·經典——黃庭堅《糟姜帖》

6-7版?教育

《毛公鼎》技法解析

(文/李建春)

8版鏈接

●淺析傅山書法中的中醫養生思想(文/劉林全)

●古錢幣上的書法——直百五銖(文/汪運渠)

●傅抱石「無酒不成畫」(文/黎潔)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