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41060_1770252029699239_7681866591662768128_n    

『內容簡介』 

想活著,就遵守生存守則,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否則,格殺勿論!

  

當繫著黑絲帶的白色盒子再次出現時,他知道,四猿殺手又回來了。

而且這次,是針對他來的!

 

過去五年來,波特陸續收到了二十一個綁著黑絲帶的白盒子,每個盒子裡分別裝著被綁架少女的耳朵、眼睛和舌頭。

兇手最後在棄屍時還會在屍體旁留下「非禮勿動」的警語……

 

這個連續殺人犯手法背後的涵義來自日本的「三猿」神像──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他殺戮的目的是為了督促世人遵守儒家的仁禮美德。

而兇手特別強調了第四隻不廣為人知的「勿動」猿猴,自此,四猿煞、四猿殺手的稱號不脛而走。

 

四猿殺手殺人手法殘忍、行蹤飄忽不定,波特警官追蹤了他五年卻始終無法破案。

這次,因為一起車禍事故,警方發現死者手上竟拿著尚未寄出的白盒!難道他就是兇手?這個瘋狂殺人魔真的就這樣命喪輪下了嗎?而這次的受害人是誰?人又在哪裡?

 

波特從這起車禍事故開始追查,這一切卻像是刻意被人佈下的引線,漸漸引導他進入四猿殺手的殺人遊戲。

波特該如何抽絲剝繭,才能在時限內解救無辜被害人,並揭開四猿殺手的真面目?

『心得』

清晨的一場「意外」事故,一個繫著黑絲帶的白禮盒,狂妄地昭告天下:四猿殺手回來了!

繫著黑絲帶的白禮盒,一個個裝著被害者的五官——象徵著四猿殺手的精神「四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四猿殺手以此信條尋找目標「罪人」,並施以「懲罰」,綁架他們所珍視的人,割下受害者的五官,裝進白禮盒中送去給「罪人」,讓「罪人」嚐嚐失去珍愛的痛苦作為懲戒,再將他們的罪惡公諸於世。

而波特,重案組的刑警,他是最早追蹤四猿殺手的人,卻在四猿殺手最後一次犯案後,在被害者的死亡結案後失去聯繫。

而這一次,清晨意外車禍的喪生者,手中的白禮盒似乎暗示著下一場死亡遊戲的展開……

 

這本書首要的亮點就是「四猿殺手」,一個將殺人當作遊戲的連續殺人犯。

再來則是「波特」,一個敏銳卻溫和、勤懇不懈的刑警。

最精彩的則是「日記」,記錄了四猿殺手童年的故事。

 

各大要點分開來看都很精采,案件的推展還在邏輯內,也有呼應到伏筆,但比起講究案件與推理,更多描述在角色形象上,算是小小的遺憾。

尤其以「連續殺人犯」作為要素的故事,雖然有提到前幾個案件的情況,但「連續」的概念仍然不足。

故事中對於連續殺人犯的動機描寫大致有幾種:兇手與所有被害者都有恩怨,快樂殺人的犯罪,稍微特別一點的則是正義殺人。

或許是加重四猿殺手的戲劇性,既帶有「懲罰那些不為人知的犯罪者」的正義殺人,又有「綁架受害者並與警察玩死亡遊戲」的快樂殺人,以及「這些受害者都與兇手本身有關聯性」,綜合幾點,算是很複雜的犯罪模式了,很可惜只有描寫本次案件的過程,舊案的關聯線索也很少,還想看更多推理及心理描寫的部分啊!

在「日記」——描寫四猿殺手的童年培皿中一再強調的「四猿」概念,在連續殺人案中除了帶來恐怖效果外,作為信條的描寫略少,有些美中不足,少了四猿的告誡意義。

(老實說日記裡除了描寫變態殺手的養成日記外,對四猿的描寫不扣深刻,的確十分遺憾,但也許對外國讀者而言已經足夠神祕了呢?)

雖說在連續殺人案件中的推理性、謎題性,以及連續殺人兇手上的描摹都偏重戲劇性的誇張,但穿插其中的日記太過精彩,百回千轉,令人完全意料不到的發展,令人對四猿殺手的童年越來越好奇,反而比本篇的案情更吸引目光XD

 

主角波特是個相當討喜的角色,對於案件十分敏銳卻是個3C白癡、喜歡跟朋友納許鬥嘴、還是個愛妻好男人。

波特與四猿殺手的交會……由於衝突點不足,因此沒有勾心鬥角大打出手,反而有點惺惺相惜之意。

波特給人的印象十分溫和,讓我疑惑的是什麼樣的執念讓他對四猿殺手窮追不捨,卻在最後交鋒時沒有劍拔弩張、戰個你死我活?

不負責任的推測個,興許是隨著日記發展,四猿殺手本身帶了點悲劇色彩,才讓衝突性降低了吧,不得不說真的非常可惜,讓最後交鋒少了點煙硝味。

 

而日記倒了最後又埋下了伏筆,原來是四猿殺手給波特出了新的難題,波特雖救下被害者,卻還是沒有抓到四猿殺手,只能期待續集(誤)(應該是真的有XD

 

總體來說,懸疑性稍微不足,但情節的確十分出彩,其中陸陸續續描寫的花邊故事也讓角色更為豐滿,整本書戲劇性充足,閱讀流暢有快感,很有意思的故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