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澆一次水,不知道你用的是什麼植料?一般來說這個頻率對於蘭花來說都是大了。同時養的春蘭、蕙蘭、建蘭三種,唯有春蘭爛根了?


我是好攝農夫,頭條號:鄉村搜羅社。一個喜歡野生蘭花的農夫,用自己的實踐與實例說事,如果喜歡就點個贊關注我吧。

好攝農夫有兩種養蘭模式,一種是純露天澆雨水,還有一種是縣城陽台(不淋雨)需要澆水的。不論是同時淋雨,還是同期澆水,都沒有出現過春蘭爛根而蕙蘭完好的現象。更別說你還有建蘭,建蘭的需水量應該和春蘭差不多,蘆頭還比春蘭大。為什麼建蘭也沒事呢?

我分析你的原因有三種:

一、春蘭的植料有問題,即使同一種植料在上盆時也不一定均勻,或許春蘭的植料比較積水,而且通透性能差。

二、春蘭花盆擺放是否角落?通風性怎麼樣?

三、最壞的一種可能,春蘭得了根腐,是被病菌感染了,所以在同樣管理時也會爛根,原因並不一定在澆水。

以上也只是好攝農夫自己所經、所見的一些看法,見解可能有些片面與局限,僅供蘭友參考。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鄉村搜羅社會一一回答。


蘭花吧,2012年至今專註蘭花知識的傳播,每天發布專業的蘭花知識,帶你深入了解蘭花,輕鬆養好蘭花,點我頭像可免費學習!


春蘭和蕙蘭的生活習性大的方向是一直的,在產蘭區也是同時出現,山上既有春蘭也有蕙蘭,但是他們的習性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

春蘭更喜歡陰涼,不喜歡太陽直射,且春蘭的根比蕙蘭要細很多,短很多,假鱗莖比蕙蘭大,儲存的養分和水分也就更多,再加上春蘭的葉片短,寬度有的地方差不多,有的地方比蕙蘭窄,在光合作用下蒸騰的水分會相對比蕙蘭小,故對盆內水分的要求比蕙蘭低。

蕙蘭則不一樣,蕙蘭更喜歡陽光,耐寒耐旱,基部基本看不到假鱗莖,沒有辦法存儲更多的水分和養分,葉片比春蘭長很多,也寬一些,根系繁多,又粗又長,對於養分和水分主要依耐根的吸收,要多少就吸收多少。

所以,即使是在同一環境下,春蘭比蕙蘭的水分利用率就低很多,蒸騰作用越大越明顯,在植料水分過多的情況下,蕙蘭通過蒸騰可以抽走更多的水分,春蘭則會滯留,時間長自然就爛根了。


生長習性的差別使得澆水的量與頻率會有不同。

例如,野生蕙蘭大多生長在山頂上,通風條件好土壤相對乾燥。而野生春蘭則是生長在靠近小溪小溝邊的坡地上,小環境相對濕潤,光照更弱。

從體型看,蕙蘭植株高大根系發達,相對春蘭大出了兩三倍,因此蕙蘭所需的養分比春蘭更多。

針對以上特點,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很好的結論來處理他們養植方法的不同。

惠蘭多放在陽光處,大約一周澆水一次,每次將其澆透為宜。

春蘭則大多陰著養,三天左右小澆一次。保持濕潤度則好。

希望對愛好蘭花養殖的你有所助益。


肯定不同的,春蘭怕陽喜陰,根細有蘆頭儲存能量和水分,葉片短小蒸發水分能力小,對盆內水分要求不高,主要是種植環境的潮濕度。惠蘭喜陽耐旱基本看不到蘆頭,葉片粗大且長。根粗而長,對於能量和水分主要依耐根的吸收。以為自己生長環境和吸收能力的不同,養護澆水也不同。則因該分別澆水養護。總結蘭花都是怕水害的,要做到見干見濕,澆則澆透。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不同,兩者之間蕙蘭耗水量比春蘭高,春蘭有蘆頭存儲而蕙蘭靠根吸收水分後直接傳遞到蘭苗株體 故此春蘭澆水頻率略懂於蕙蘭。


盆土表面略干,內部微潮,這時就可以澆水,稍等幾天問題不大。最好是盆土干而不燥時澆水。顆粒植料頻率高些問題不大!秋天盆土千萬不能幹,一干就停止生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