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模樣 [email protected]

於2012-04-16 06:05:17編譯 |

故鄉的模樣

——感受靈魂,傾聽鳥兒,觀賞松脂

作者:J?rg Ludwig

有人說,故鄉是綠草堤散發的童年芬芳,對於某些人則是「酣睡後擁抱世界的感覺」:《明鏡在線》「您眼中的故鄉是什麼樣的?」,幾十位讀者用圖片和文字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漢堡——秋季溫暖柔和的午後,看一眼遠處的山巒,鳥兒在樹林里歌唱,靜靜矗立的高爐;綠色草地上撒野的動物;再從童年卧室看看外面的風景:這是《明鏡在線》讀者眼中的故鄉。很多讀者通過電郵和推特給編輯部發來了對「您眼中的故鄉是什麼樣的?」的回答,或是幾句話,抑或是圖片。

對於故鄉的回答是極富有個人色彩的,最新出版的《明鏡周刊》於是將這個問題作為封面標題——這也是本期《明鏡在線》的標題。

從讀者回復可以看出,故鄉的概念豐富多彩,如同使用她的人們。對於很多人來說,家鄉是建築,地點和物體。而對其他人來說,家鄉並不是數據或者地點的集合體——她是和特定的人們或者寵物在一起的風景和感受。這些回復整體上可以描繪出一幅家鄉的圖畫。

篇幅所限,這裡只能刊登部分的讀者回復。有的圖片太小,有的則是缺少文字敘述。《明鏡在線》對文字就行了校正。另外有些文字敘述進行了部分刪節。

1

來自德國韋尼格羅德的J?rg Ludwig把故鄉和一幅特定圖畫聯繫起來,即「在秋季溫和的午後撇一眼遠處的山巒」。

2

Stefan Apelt則給故鄉下了個簡明定義:「故鄉是人們有著難以抹去標記的地方。」

3

德國漢堡讀者Jessica Laukeninks則寫道:「我的故鄉是自己最愛所在的地方。」一起慶祝聖誕還有在門前等候著的狗兒。「故鄉就是放我擦鞋墊的地方。」

4

Angelika Fischer 把故鄉描繪成:「醒來後擁抱世界的地方。」

5

來自德國奧格斯堡的Sigrun Priese寫道:「故鄉是,我從內心身處感受到的靈魂。穿過一切的事物。我,自然和所有。無論我身在何方。」

6

Katharina M?ckel把故鄉理解為:當她去拜訪父母,打開童年卧室朝外遠看的景色。故鄉對於她來說是「自然,光線,丘陵和森林上的天空。當然還有我的家人。」

7

「故鄉對於我來說,是在綠草堤上呼吸童年的芬芳。」來自德國Sandstedt的DominicTechau寫道。

8

來自德國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的Landowski寫道:「生於斯,吾亦願死於斯。神奇的土地。每次來到這裡都有種美妙的感覺。那是故園的情愫。」

9

Stefan Blank 把薩爾的普特靈根視為自己的家鄉。尤其是這個地方的冶鐵廠。

10

Hans-J?rg Kircheis是在德國沃爾姆斯出生,之後的四十年一直生活工作在美國紐約。儘管如此他最終還是回到了這裡。「從2005年起我住在Dittelsheim-Hessloch的酒庄,感覺很愜意。美國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故鄉幾何形排列的莊稼地文化景觀和葡萄種植園更美麗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