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苏州同里古镇,素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致和“一园二堂三桥”的文物古迹而闻名海内外。如果把同里比作是一座古建筑博物馆,那么位于富观街长庆桥北堍的崇本堂,就是这座博物馆中最为精致的一件艺术品。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同里人钱幼琴购得顾氏“西宅别业”的部分旧宅,将其翻建成这座精巧的五进宅院。崇本堂面水而筑,与长庆桥等三桥相连,面积虽不足一亩,却堪称江南宅园纵深扩展的范例。走进叠有湖石花台的小院,天竺和红枫相映成趣。

整个建筑群由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厨房等组成,建筑呈前低后高结构,沿中轴线向北共分为五进,非常紧凑和精致,民间称其为“连升三级”。这样的设计既改善了宅院的通风采光,又能起到泻水防火的功效,如今崇本堂已被辟为江南水乡婚俗馆。

婚俗馆内的展品记录着一个个朴素而又真实的故事。江南民风民俗素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之说,游客在这里不但可以了解同里古镇流传千年的“走三桥”结婚习俗,还能欣赏到清代到民国时期的旗袍、结婚证、嫁妆以及八字帖等婚俗藏品。

崇本堂内共有三座精美绝伦的砖雕门楼,门楼上方为仿木结构的飞椽斗拱,拱眼板上还刻有祥龙细纹,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刻的内涵令人叹为观止。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座门楼的匾额“商贤遗泽”的“商”字中间,“八”写成了“十”,至今也没有很好的解释。

另一座门楼上的匾额“敬侯遗范”,是汉朝关内侯娄敬奉宗室公主嫁匈奴和亲的故事。相传同里古镇一位富商打算将女儿嫁给一个家境贫寒的秀才,因女儿不肯答应,富商就送给她这块“敬侯遗范”匾额。后来秀才在老丈人帮助下开了一家米店,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崇本堂还有一百多幅精美的木雕。正厅的梁头、梁侧和梁底均刻有“招财进宝、”凤穿牡丹“等吉祥图案,长窗夹板上还有《西厢记》木雕14幅,构图生动活泼,刀法圆转娴熟。此外,堂楼上的木雕更为突出,从双面木雕花卉到《八仙图》,甚至连门槛、门闩也足见雕功。

崇本堂的建筑结构颇为科学,正厅与堂楼之间均有封火墙隔断,自家人平时出入行走的备弄深不可测。据说抗日战争时期,凶狠的日军面对宅院内黑咕隆咚的备弄也束手无策,因为担心会中埋伏而不敢闯入。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

欢迎微信扫描以上二维码,或搜索订阅号ranma96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