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為什麼安逸舒適的小城市,在宜居指數上卻總是落後於大城市?

山川網:關於大中小城市究竟誰更宜居的討論,近些年來始終都沒有停止過。

一種觀點認為,相比房價高企、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問題嚴峻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安逸、舒適、慢節奏的生活,顯然更為宜居。

而另一種觀點認為,相比基建不完備、文藝活動不活躍、醫療教育條件有限的中小城市,大城市的便捷、高效、資源聚集,顯然才更宜居。

日前,福布斯中國發布「最適合新生活的宜居城市」榜單。此次福布斯榜單共評選了30個城市,其中,上海、北京、廣州分列前三,重慶、杭州、成都、南京、深圳、武漢、長沙等城市位居其後。

事實上,媒體各類榜單天天有,今年經濟形勢不佳格外多。榜單可以看淡一點,但是不同榜單發行方設置的指標和權重,卻是我們可以重點關注和學習的對象。為我們更好地判斷一座城市的「宜居性」,提出了一些不錯的參考物。

福布斯「最適合新生活的宜居城市」榜單

縱觀榜單,我們不難發現,福布斯的這份城市榜單,顯然是更支持「大城市更宜居」觀點的。

我們就拿宜居排名前十的城市來看: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杭州、成都、南京、深圳、武漢、長沙。大致上,和各城市的經濟體量排名較為接近。

比較有差異的是,像深圳這樣的經濟體量已經位列全國第三的城市,在宜居性上暫位於第八;而像南京、杭州這樣的老牌長三角富庶城市,經濟體量雖然位於全國第十位上下,但是在宜居性上卻高上了幾位。

原因何在?我們要從榜單方的考量權重上找答案。

生活成本只是考量宜居的眾多參數之一

日常我們在討論一座城市的宜居屬性時,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房價和物價水平。中國現階段的一二三四線城市分級,一方面主要考量經濟體量和人口體量,另一方面城市房價高低也是主要的組成指標。

而物價水平方面,在當下這個互聯網時代下,絕大多數日用品都可以通過網購解決,無論大小城市居民,兩者在此類商品上付出的資金成本都是一樣的。而由於物流的發達和便利,大城市的網購時間成本相對反而更低。

剩下的,就是日常餐飲、蔬菜水果的物價差異了。比如相同配置的一碗拉麵,一盒便當,平均來看大城市由於較高的經營成本,一般會更高一些。但這也並不絕對,由於目前中國城市化所處階段的因素,國內很多大城市的郊區地帶,依舊和縣城鄉鎮無太大區別,物價近似。

這樣比較下來,房價幾乎成為許多普通人考量一座城市「宜居」與否時最大,甚至唯一的指標。而各家機構的「宜居城市」榜單,往往會加入多重指標進行比對計算。這樣一來,得出的排名結果自然與主觀認知形成反差。

比如本文中福布斯推出的這份宜居城市榜,榜單製作方了是從規模、成本、經濟、教育、醫療、休閑六個指標進行比對的。那麼顯而易見,以上指標中,小城鎮除了在成本指標下的房價成本這一權重上略有優勢外,在其餘各個指標上,都是大幅落後的。

這時我們再反過頭來,看看上一章節中我們提到的問題,為什麼深圳的宜居性排名低於它現階段的經濟體量排名。原因就在於,在教育、醫療、休閑三項指標,作為新興城市的深圳,短板都十分明顯,影響了整體得分。

而長期富庶的長三角南京、杭州二城,在以上六項指標的發展都較為平均,又兼是各自所在小區域內的中心城市,資源的聚合效應更為明顯,所以在宜居屬性上才更為靠前。

對於為什麼選擇以上指標作為考量「宜居城市」的標準,榜單發布方的認為:

住戶存款餘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長率等,衡量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標準,它意味著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對居民的消費行為、購買力水平等有著重要的影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職工平均工資也值得關注,職工平均工資的提高,能夠進一步縮小工資差距,關乎社會分配的公平與勞動者利益的保障,得益於城市的經濟發展和企業經營環境的改善。

城市醫療服務保障水平直接關係到個人和家庭的生活質量,公共醫療服務能力與居民的生活滿足度、幸福感息息相關,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和執業(助理)醫師數指標就有了重要意義。

有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與城市居民幸福感呈現顯著的正向關係,城市內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和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

事實上,宜居性是營商環境的子指標

真正能夠決定一座城市宜居屬性,而且是能夠藉此推斷出城市在未來幾年內宜居屬性是上升還是下滑的「源指標」是什麼呢?

我個人觀點是,城市的宜居性,是城市營商環境指數的一個子指標。如何理解這句話,我們不妨就拿福布斯這份城市宜居榜單選中的六項指標,看看它們與城市營商環境之間的關係。

規模

包括城市規模,人口規模等,我們這裡可以延伸將其理解成為一座城市的城鎮化水平。正常來看,城市建成區面積、基礎設施水平與城鎮化水平呈正比。

城鎮化進程中,有兩個階段是最為關鍵的。其一是高速城鎮化階段,標誌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興起;其二是高質化階段,標誌就是創新技術引領的現代服務業的興起。而無論是二產還是三產,統統依賴的都是大規模、高質量企業的參與。沒有營商環境,便無法誕生或吸引更多更好的企業,進而影響城市的城鎮化質量與進度。

成本

這點其實就更容易理解了。在營商環境中,商務成本(經營成本)是十分重要的參數之一。作為一般消費者,你在一座城市所進行的任何購物行為的消費水平高低,都直接與所在城市、區域的營商成本正相關。出色的營商環境,就是可以憑藉優秀的規劃與引導控制,使得企業和商家能夠以相比同等級別城市更低的成本進行經營。對於初創型企業而言,這點更顯重要。

經濟

對於城市而言,有大批出色的企業,尤其是上市企業,城市的經濟體量自然水漲船高。對於城市居民而言,所在城市的優質企業越多,意味著就業選擇越多,未來薪資上升的空間也越高。

教育、醫療

這點或許是多數人理解中與「營商環境」相對較遠的兩項指標,因為現階段中國的教育和醫療的現行制度依舊以公有製為主。但是,伴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對標歐美等發達國家後,你就會發現教育和醫療行業同樣正在加速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

一個非常簡單的點在於,同樣一名醫術高明的醫生,如果他的收入能夠充分市場化,那麼他的收入自然會明顯有所提升,形成正向激勵。而要想實現這一點,需要他就業所在醫院在制度上的改革和創新。

例如由於歷史因素在醫療資源上明顯落後的深圳,正在做的就是通過商業化的方式吸引更多醫院到深圳開設分院;在營商環境上開放包容的杭州,在誕生了阿里巴巴後,後又陸續誕生了西湖大學、雲谷學校的教育的創新產物。

休閑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休閑娛樂,事實上也都是由各個對應行業的企業和商家提供的。為什麼小城市中的休閑娛樂種類相較更匱乏?在於小城市的人口總理、消費意識(水平)與老齡化程度綜合限制了休閑娛樂商家的盈利空間。電影院、主題公園、各類展覽、各類演唱會的數量,與一座城市對應各個領域的行業成熟度,直接掛鉤。

以上種種,正是影響和造成大小城市在宜居性上,表象與本質存在「倒掛」的根源所在。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東中西東北四大板塊 丨 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數據 丨 社消增速大數據 丨 國民消費大數據 丨 IPO數據 丨 土地成交數據 丨 全國篇 丨 廣東篇 丨 浙江篇 丨 陝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滬篇 丨 江蘇篇

2017GDP: 海南丨甘肅丨貴州丨山西丨雲南丨廣西丨江西丨陝西丨安徽丨福建丨湖南丨河北丨湖北丨四川丨河南丨浙江丨山東丨江蘇丨廣東

城市:經營成本最高30城 丨 最佳商業城市榜 丨 中國縣域指南 丨 各省龍頭行業 丨 上海大都市圈 丨 高新技術企業 丨 初婚年齡提升 丨 漢江經濟帶 丨 各省市最低工資 丨 雙十一大數據 丨 雙十一省市之爭 丨 青島向南 丨 城建20強 丨 租金回報率 丨 聊聊這座城市 丨 100民營企業 丨 2018天府金融指數 丨 長三角高鐵格局 丨 四十年來誰沉浮

人文:日本窮忙族 丨 蒼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晉冀魯豫 丨 擇城法則 丨 八次北人南遷 丨 東北企業家 丨 又沒有山西 丨 這幾班公交車 丨 城市書店數量 丨 文創第三城 丨 中國景區門票 丨 民謠唱過的城市 丨 一線城市十棟房 丨 樓巴 丨 流動人口 丨 90後不生孩子 丨 北京也很委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