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孩:

  再過一個月我就要滿31歲了!每年到這種時候就會有些焦慮,以前是焦慮又要老一歲了;今年沒這種歲月增長感,倒是有點檢討這一年來有沒有成長些,因為去年此時此刻發生的事還歷歷在目,怎麼咻一下就過了一年呢?若再不好好讓自己長大(三十歲還不夠大嗎?),到底何時才能真正做好心理準備迎接你這位小孩的到來呢?

  有件事覺得我真的成長了,就是我願意主動打電話給我媽媽了!昨天打了第二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呢?因為看了一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真的對我有非常大的幫助,之後會不斷提起),書裡用淺白對話的方式告訴我們阿德勒心理學派,其中一個是「課題的分離」,我媽逼我生小孩是她的課題,我不應該干涉她,但我生不生小孩、何時生小孩就是我的課題了,她要強迫我阻止不了,那麼我如何調適別人對我的壓力纔是我最大的課題:「不要被別人的意見影響」;另外書裡一開始就講明過去不該是你的包袱,也不是你不想做某件事或不成功的理由,過去就只是過去,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對未來的態度,完全取決於你自己,而不是任何事都怪罪到「都是因為以前怎樣怎樣,我才沒辦法怎樣怎樣」,真是醍糊灌頂!以前一直覺得就是這樣緊張的親子關係讓我對許多人事物冷眼旁觀,原來都只是藉口!藉口!

  昨天林媽媽除了在電話裡叫我要趕快生小孩之外,我跟她報告下週要去考麵包丙照的事,她果然如往常般立馬否定我想做的事,覺得考這個幹嘛?不如去考公職,以前我就會立刻在心裡蘊釀憤怒,然後對話開始酸味十足,愈講愈生氣就無法繼續了,甚至掛上電話後還會開始丟東西,老劉就會被炮火波及,得花許多時間好好安慰我、開導我,這次不一樣了!因為我有看書啊!阿德勒說這些是「被認同的需求,根本不需要有這種需求,這樣就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下,無法做自己!

  最近跟一位朋友關係有些緊張,當下已釋出許多善意,但對方不接受,我想這就是他的課題了!我已做到我該做的,如果因為這樣就結束這段友誼,那就是彼此的關係不夠成熟,我也無需太過在意,因為對方根本就不在意我我何必放在心上呢?書裡也提到「無需恐懼關係的崩壞,如果彼此的關係只是因為意見不合就崩壞的話,這樣的關係打從一開始就無需建立,這段話完全解救了我,朋友的來來去去常讓我有些失落,原本知音就難尋,相逢是緣份,離去是必然,維持則需默契!

  親愛的小孩,期望我能做好「課題分離」這個課題,當個有自我且自由、不干涉你的課題的母親!

20151026 pixnet.jpg 

(圖說:據說是在澎湖,看來小孩太小是不必帶太遠出遊~毫無印象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