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民居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標誌與象徵,蘊含了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它價值不在於其構造的使用空間,而在於它們體現前人優秀的設計思想,而這些卻是現代設計所忽略的部分。

就古代採光技術而言,僅僅依靠建築本身的構造和佈局,就能達到很好的採光效果。這是如何做到的呢?跟着古建中國的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戶牖”,房屋的門和窗。戶即是門,可供人出入,牖即是窗,可用來採光通風。而作爲人們平視古建築時最常見到的構件,戶牖除了其實用功能之外,同樣展示出了許多精雕細琢的裝飾之美。

實用與裝飾功能兼具的戶牖,承載着中國古代工匠對美的“匠心”。江南民居的老虎窗,建在坡屋頂斜面上,起到採光通風的作用。

舉架是中國古代建築確定屋頂曲面曲度的方法。這種建築在樑架層疊加高時,用舉架方法使屋頂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從而呈曲面,以利於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中國古建築凹曲屋面坡度大致相同,一般斜度都爲26度~30度,這個角度非常接近太陽黃道與地球赤道所形成的23度27分夾角,這也是古建築屋頂象徵天的文化內涵。中國曲線形屋頂的設計除了形象美觀,還擔任採光的作用。曲線形屋面,檐口上翹,遮蔽陽光少,窗口進光量大。

古建築的建築方位都有明確規定,一般是坐北朝南,蓋房子時,專門講究朝向,那就是向陽,凡是造房時,主要房屋必須要向陽,即是向南,向陽當然房屋內部就明亮。這樣能夠使得采光達到最大化。

雖然將房屋窗子的方向朝南,但是房屋內部光線仍然可能是不足的,這是因爲窗子小,而且窗格太密,影響亮度,所以西北地區一些土窯洞中也用高窗來作爲採光窗。

四合院中的正房(即北房)是家中最重要的房子,一般由家中的長輩或尊者居住,正房是整個院落中採光最好的房子,對長輩或尊者的健康有益。

風水倫理講究“明廳暗房”。客廳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也爲家庭成員經常共聚之所,光明開朗較爲合適,而睡房乃休息的地方,當然適合較爲柔和的光線。

天井是老宅採光最主要的構造,由於這個原因,客廳在古徽州被稱作“明堂”,於是又有了“四水歸明堂”之說。他的面積不大,寬度相當於正間中央開間,而長只有廂房之開間大小,所以有的小天井只有4米×1.5米,加上四面房屋挑出的屋檐。

天井採光可分爲直接採光和間接採光,直接採光指採光窗戶直接向外開設;間接採光指採光窗戶朝向封閉式走廊、直接採光的廳、廚房等開設,有的廚房、廳、衛生間利用小天井採光,採光效果如同間接採光。住宅其主要房間應有良好的直接採光,至少有一個主要房間朝向陽面。

天井的底部可設在地面,也可設在上層樓面,主要是針對矩形場地,房屋進深太大,不利於採光和通風,設置天井,從而解決了中部房間的通風和採光問題。

天井採光的採光效率是由天井的高寬比決定的,越淺、大的天井採光效率就越高,越深、小的天井採光效率就越低。因此,同樣的一個天井,越是接近口部的房間就越亮。利用天井採光通風時需要注意的是天井的防水措施,也可以在天井上方蓋玻璃天窗,這樣既可以採光就可以防風雨,這樣的式樣,在建築中也可以稱之爲上空的小中庭。

古建中國致力於打造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致力於弘揚傳統優良文化,繼承古人以建築作爲文化載體的非凡創意及重要功能,喚醒建築中缺失的中華歷史文化,爲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讓建築有文化,把文化帶回家。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