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和《千與千尋》都是宮崎駿的代表作,《龍貓》豆瓣評分9.2,《千與千尋》的評分是9.3,差別很小。

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首先:兩者從評論的人數上來看,《千與千尋》要遠高於《龍貓》;其次,兩者的差別,主要存在於打四星和五星的比例上,也就是說有更多的人覺得龍貓應該值四顆星。

再看兩者的獲獎情況:

明顯《千與千尋》的獎項含金量要更高一些。

從數據和獎項來看,《千與千尋》似乎都更勝一籌。

但是我們看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龍貓的衍生品遍地都是,而且廣受歡迎。這個形象被人們看作童真、可愛、守護的象徵。那首主題曲《多多洛》一響起來,就讓人覺得歡快。可是《千與千尋》呢,可能只有萬聖節大家會放無臉男出來溜溜吧。也就是說明,龍貓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獲得了更廣泛的藝術生命。

我覺得在大熒幕上,《龍貓》遜於《千與千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龍貓》的故事性沒有《千與千尋》那麼完整。但在線下《龍貓》完勝,也恰恰是因為這一點,生活就是這麼平淡,一個超凡有可愛的龍貓精靈,是很多人的夢想。

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幼兒、低年級小學生)來說,《龍貓》的可看性更強,有三個原因:

第一,龍貓很萌很可愛,而且有超能力,可以滿足小孩子天馬行空的幻想。

第二,整個電影故事情節非常簡單,而且貼近生活,孩子理解起來毫不費力。

第三,孩子甚至可以模仿裡面小梅和小月的說話、打鬧的語氣,對於小孩子來說,《龍貓》就是就是一部滿足他們幻想和安全感的美好電影。

但是對於成年人,和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來說,《龍貓》的故事就不如《千與千尋》吸引人了。《千與千尋》這麼受歡迎,那是 因為:

第一: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異世界,滿足了孩子渴望探險、渴望改變的情感需求。

第二:千尋的自我成長,能讓人從她身上找到共鳴,獲得力量。

第三:千尋和小白龍之間美好的感情,可以給人情感的寄託和慰藉。兩個人互相支持,互相拯救,勵志又有童話裏王子和公主共患難一般的詩意和美好。

所以,《龍貓》代表我們對童真的眷念,《千與千尋》則表達了我們對成長的渴望,這兩者究竟誰高誰低呢?


謝邀。

這裡"興在趣方逸",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龍貓》和《千與千尋》都是宮崎駿的代表作,個人偏好不同,所喜歡的也不同。二者不存在誰更好看的說法,只有更喜歡哪一部的說法吧。

《龍貓》,整體氛圍更偏向輕鬆活潑,那是對童年的懷念和嚮往,誰不想擁有一顆童心,一直無憂無慮?

《千與千尋》則更具有哲理性,雖然多年前就看過,但初看時,不少人都沒有真正看懂吧。可能以為那就是一部童話,可能會害怕無臉男,會討厭他一直跟著千尋,會覺得"不要喫太多,會被喫了"也只是一句搞笑的話……

年紀稍長,逐漸經歷一些事,才慢慢懂得《千與千尋》其實是一部富含哲理的片子。

長路漫漫,只有保持初心,勇敢前行,才能不讓自己迷失在充滿慾望的世界。

總的來說,個人認為《龍貓》與《千與千尋》各有所長,偏好不同,角度不同,喜歡的也就不同。但《龍貓》與《千與千尋》並沒有誰更好一說。


看電影是個主觀選擇的過程,偏愛決定了選擇,個人倒是認為《千與千尋》更好看,按觀看頻次來看,《龍貓》我只看了一遍,但是《千與千尋》已經看了不下四遍。

就IMDB排名來看,這也是唯一一部東方的動畫片入圍的,可見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應該有一定的羣眾基礎,那就試圖解答一下為什麼?

兒童和成人的動畫

《龍貓》的定位更多的是針對兒童,是小清新的帶著一點童年的幻想,這部動畫片應該完全定準於兒童,在這部動畫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的幻想和童趣。

而《千與千尋》則不一樣,不僅僅是兒童的動畫,孩子們可以在動畫裏看到好玩的,當浴室裏的眾人給無面鬼送喫的場景,孩子們看到的可能只是熱鬧的場景,但是成人看到的則是在金錢驅使下,人性中的卑劣。

腐爛神光臨浴場,孩子們看到的可能是千尋的勇敢和擔當,若是成人可能會聯想到環境污染帶來的後果,以及這其中包括的喻意。

《千與千尋》不僅僅是孩子們的動畫,更是成人的動畫,而且可以從中看到許多隱含的成人才能理解的喻意,這也是為什麼這部動畫會被多數人喜愛,去IMDB打分的人當然不會是孩子了,而是成人。

普世的價值觀

有一種超越民族、種族、國界和信仰,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價值觀,這種普世的價值觀包括著自由、民主、正義,當然還有勇敢、擔當、善良等等。

千尋雖然是個小女孩,但是她並沒有被世俗所污染,所以她面對金子的誘惑不為所動,為瞭解救父母從一個害怕走過道、害怕下樓梯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勇敢擔當的人,並且在這個解救過程中並沒有表現出自私自利,而是以一顆善良之心去對待他人,為他人著想。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表達出來的精神和風格讓觀影之人找到有些被許多世俗之人丟失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獲得共鳴的原因之一。


感謝樓主的提問。

說到宮崎駿,毫不誇張的講這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另外一個就是大導演諾蘭。

其實喜歡宮崎駿,對於我個人而言原因很簡單,他能幫我圓夢,圓一個成年人對於小時候的夢,而在宮崎駿眾多精彩的動漫裡面,如果說我最喜歡的是哪一部,我可能毫不猶豫的說是《龍貓》。小時候如此,現在更是如此。

這部動漫故事情節簡單,平白直敘,沒有新奇,但我就是喜歡它。一如它的純真,一如它的簡單。每一次看完彷彿都有新的力量得到補充,一種再生的力量…整部動漫看下來,給人的是一種輕鬆,給人一種單純的直視困難的勇氣,還有那種家人才有的過的溫存。現在社會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各種無形的有形的壓力將我們壓得喘不過氣,所以越是處於這種快節奏高強度的生活久了,這種單純的美好就更加感覺彌足珍貴,這是宮崎駿動漫一直秉承和強調的,一直以一個治癒者的心態來撫慰那些被現實磨平的心靈,在他們心上帶去一些溫存。

而相比較《龍貓》的純真、簡單,《千與千尋》的多出來的更多的是勇敢和智慧。《千與千尋》更注重關注自己的內心,以祈求在這個人心複雜多變的世界裡,找到真實的自己,從而重新去認識自己,與自己和解,再次勇敢的出發。

誠然,《千與千尋》的這種對於自己內心的探索和追問,是《龍貓》所不具備的。但是對於現實中的我來說,對於夢的渴求,對於純真和簡單的慾望,遠比對於本身的追問和自我剖析來的迅猛,還是那句話,生活很累,我只是單純的想通過夢一樣的《龍貓》來追尋哪怕一瞬間的夢裡的簡單和快樂


以個人淺薄的觀點來看,《龍貓》這部電影比較小清新,沒什麼深層的含義,當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它,這種輕鬆、溫暖、治癒、魔幻的鏡頭給人以希望,姐妹倆的活蹦亂跳,鄉村寧靜又生機勃勃的感覺,給你疲乏的內心以拯救。

而《千與千尋》就不一樣了,它可是獲得過奧斯卡獎的動漫電影,它裡面出場的較多的人物或者怪物角色都是有影射意義的,包括一開始貪喫的父母,大概是影射越是成年人越是無法抗拒人性的貪婪;印象最深的是無臉男,因為千尋拒絕了他,狂喫東西,以填充自己,這就像是一個孤獨的人,又掉進了最深的孤獨,而千尋就是他的救命稻草,後來千尋帶著他坐上了一列像是飄在水上無聲的火車開往一處類似孤島上的房子,當我們看到這個畫面,是否有一種這是一種心境或者夢境的感覺,那座孤島上的房子是那麼寧靜安詳,你是否也曾希望乘著一列這樣的火車,到達這樣一片心的聖地。所以要論好看,還是要看看電影的人當時是什麼心情,不同心情下,哪個適合自己的心情,哪個就最好看。

兩部故事都是宮崎駿的經典作品,《龍貓》講述了為了方便妻子靖子養病,草壁達郎決定帶著兩個女兒五月和梅搬到靖子所在療養院附近的鄉下,父女三人入住了一間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小姐妹倆很快發現看似平凡無奇的鄉下有很多神奇的事物,無人居住的房屋裡能聚能散還能飛的「煤灰」、森林裡的小精靈、森林的主人龍貓和笑口常開的貓巴士。

《千與千尋》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他們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千尋的爸爸媽媽因貪喫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在期間她遇見了白龍,一個既聰明又冷酷的少年。

不可否認每一部都有無敵的吸引力,《龍貓》讓我感受到了梅的善良、純真,以及一家人之間的相互支持、相守愛護,很令人感動。《千與千尋》則弱化了家庭關係這一部分,主要對女主人公千尋的勤勞、勇敢進行了歌頌,同時也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友情,羈絆,以及作者對於愛護環境的呼籲,側重點不同各有各的優點,如果是10歲之前的我會更喜歡龍貓,那時候的自己喜歡一切美好,單純令人感動的事物,十歲之後更偏向於千尋,因為冒險的故事更有代入感,也希望自己能夠像千尋一樣勇敢。


個人覺得,《龍貓》更好看。《龍貓》裡面有著現代人缺失的純真和善良。小美一家人為了照顧生病的母親,就搬到了鄉下。

在鄉間,這裡一直流傳著」純潔心靈的人可以見到龍貓「。

後來,小美姐妹倆果真見到了龍貓。

此後,龍貓還召喚來了貓車,送姐妹倆去醫院。兩人發現,母親的病已經漸漸痊癒了。

整部電影下來,純真和善良是主題。這也是現代人缺失的。當代人功利性太重,凡事精於算計。


《龍貓》和《千與千尋》都很好看,而且是不同的風格。前者整個電影都是溫馨的,充滿了童趣和夢幻。後者則比前者沉重許多。二者是沒法做比較的,因為不是一類題材的電影。

《龍貓》中,劇情比較簡單,龍貓和朋友都是很可愛的。

《龍貓》可以說是一部真切的童話電影,帶給人們希望。

《千與千尋》中,有很多怪物,較龍貓稍恐怖一些。

不過《千與千尋》的劇情比較緊湊,跌宕起伏,相信看這部電影的人應該不會感覺無聊。劇情也很創新,很有教育意義。

兩部電影我都很喜歡,你呢?


都很好看的


多謝提問。

《千與千尋》和《龍貓》兩部動畫電影各有各的風格,但個人比較喜歡千與千尋。下面 我說一說我的看法。《千與千尋》被稱為成年人的動畫,電影中的主題、情節乃至美輪美奐的畫風,值得每 個粉絲翻來覆去的看,細細的品,反覆的推敲回味。闖入靈異世界的一家,千尋純潔善良使她守住了初心,沒有像她那貪婪的父母一樣,變 成任人宰割的牲畜。而後來到油屋的她,被迫成長起來。油屋內裝潢恢弘瑰麗、奢靡至 極。形成了一個相當於成人世界裡人們消遣娛樂的龐大消費體系的一個縮影。在油屋中 ,只有守住了自己的名字,纔不會被邪惡的湯婆婆所控制。名字,相當於信念。人,只 要能守住自己的信念和底線,就不會被貪婪和慾望所掌控。神祕的無臉男,則聲討了人 類在消費主義中的迷失。而在渾身爛泥的河神身上,是宮崎駿對環境污染的譴責。一直 在湯婆婆庇護下的「大寶寶」,隱喻瞭如今被父母過度溺愛的巨嬰。千與千尋的名字大 概就是:千是迷失的千,為了找回原來的自己-千尋,而發生一系列的事。(附:千尋在日語 裏讀chihiru,是深不可測的意思)《龍貓》畫風甜美可愛,故事蘊含很深厚的情感,是宮崎駿本人想傳達給我們的,龍貓 所代表的是一種溫柔的撫慰,是宮崎駿想表達的對現實世界中那些不幸的,憂鬱的,恐 懼的孩子們的憐惜。龍貓是一個最好的夥伴,安慰著那些正在或者遭遇過創傷的孩子們 脆弱而天真的心靈。同時也側面反應了現實社會中成年人的冷漠自私,骯髒齷齪。我喜歡《千與千尋》,尤其是最後白龍的那句話「忘了回家的路,就永遠回不去了。」 引人深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