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月19日黎明前,氣溫零下45度,哈里·米德中尉的排駐紮在莫斯科以北500英里的俄羅斯小鎮烏斯季帕傑尼加外,美國士兵蹲在兩座碉堡和挖成永凍土的戰壕裏。

透過他們的野外望遠鏡,向南凝視着黑暗。在排的位置之外,閃動着照明彈和火箭,模糊的身影穿過一座座小村莊——來自俄羅斯紅軍的布爾什維克士兵,他們希望把美國侵略者推到200英里以北,一路推到冰凍的白海。

第一枚炮彈在黎明時向美國人發射。炮彈落了一個小時,然後停了下來。來自布爾什維克紅軍的士兵身穿冬白軍服,從三面積雪和峽谷中站了起來。他們向前推進,用自動步槍和毛瑟槍向寡不敵衆的美國人射擊。

當紅軍逼近時,槍口上插着刺刀,米德和他的士兵撤退了。他們跑過村莊, 每跑一次,就有更多的人躺在寒冷的雪地裏,再也見不到他們站起來。最後,米德到達了下一個村莊,那裏擠滿了美國士兵。

米德的47人排中,有25人在那天死亡,另有15人受傷。對於100年前駐紮在俄羅斯偏遠地區的1.3萬名美國士兵來說,米德手下遭受的襲擊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軍事衝突之一。

他們成了捲入俄羅斯內戰複雜國際陰謀的小角色。俄國作爲英國和法國的盟友開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1917年由弗拉基米爾·列寧和里昂·托洛茨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革命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建立了一個共產主義政府,將俄羅斯從衝突中拉了出來,並與德國實現了和平。

駐紮在俄羅斯北部的美國士兵是美國陸軍第339團,他們之所以被選中參加此次部署,是因爲他們大多來自密歇根州,所以軍事指揮官們認爲,他們能夠應對戰區的極端寒冷。他們在英國接受的訓練包括從南極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那裏學到如何在零度以下生存。

1918年9月,他們在北極圈下方的阿爾漢格爾登陸,給自己起了個綽號叫“北極熊遠征隊”。

他們的目標是到達俄羅斯城市科特拉斯,他們希望在那裏可以用這條鐵路連接東部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

但他們從未到過科特拉斯。相反,盟軍的過度部署導致他們頻繁地與由列夫•托洛茨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軍隊發生面對面的戰鬥,而且兵力不斷增強。1918年11月11日,法國停戰日,一隊美國人,連同加拿大和蘇格蘭軍隊,與布爾什維克軍隊進行了一場血腥的戰鬥。

雖然北極熊在俄羅斯內戰中扮演了一個不情願的角色,但美國駐西伯利亞指揮官威廉·格雷夫斯將軍盡了最大努力不讓他的部隊介入。

但俄羅斯迅速轉變的政治局勢使格雷夫斯的任務複雜化。1918年11月,獨裁的白俄羅斯海軍上將亞歷山大·科爾恰克推翻了捷克支持的西伯利亞臨時政府。隨着歐洲戰爭的結束,捷克人停止了與紅軍的戰鬥,而是想回到他們剛剛獨立的祖國。

現在,留給格雷夫斯的任務是保持微妙的平衡:保持西伯利亞大鐵路暢通,向科爾恰克運送祕密軍事援助物資,而不是直接參與俄羅斯內戰。

1919年1月,布爾什維克對駐紮在俄羅斯北部的美國軍隊發動了進攻,開始於對米德所在排的致命襲擊,這引起了全國各地報紙的關注。在七天的時間裏,北極熊的數量是一對八,在來自瓦加河沿岸幾個村莊的炮火下向北撤退。

儘管布爾什維克的攻擊持續了整個五月,最後,北極熊還是在1919年6月15日離開了大天使。他們在九個月的戰役中損失了235人。

但威爾遜決定讓美國軍隊繼續留在西伯利亞,利用西伯利亞大鐵路來武裝俄羅斯白人,因爲他擔心日本,這個曾經向東西伯利亞派遣了7.2萬名士兵的盟國,想要接管這個地區和這條鐵路。格雷夫斯和他的士兵堅持不懈,但他們發現,美國在西伯利亞的昔日盟友構成了最大的威脅。

整個西伯利亞,科爾恰克的軍隊發動了恐怖統治,包括處決和酷刑。尤其殘忍的是科爾恰克在遠東的指揮官,哥薩克將軍格里戈裏·塞門諾夫和伊萬·卡爾米科夫。他們的軍隊,在日本軍隊的保護下,像野獸一樣四處遊蕩,殺害和搶劫人民。

就在美國人和白俄土匪似乎即將開戰之際,布爾什維克開始贏得俄羅斯內戰的勝利。1920年1月,眼看就要失敗了,科爾恰克請求捷克軍團給予保護。捷克人對他的罪行感到震驚,反而把科爾恰克交給了紅軍,以換取安全回家的通道。

1920年1月,威爾遜政府命令美國軍隊撤出西伯利亞,理由是不穩定的民政當局和頻繁的地方軍事幹預這條鐵路。1920年4月1日,格雷夫斯完成了撤軍,189人陣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