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我是愛歷史的老貓

張騫是我國漢代非常著名的探險家與外交家。在那個科技不發達,交通條件非常落後的年代,張騫成功出使西域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勝利,張騫為絲綢之路的開拓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從表面上來說,張騫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通路,從深層次上來看,通往西域道路的打通極大的擴大了漢朝的影響力,這也為之後成功圍殲匈奴人,保衛漢朝邊境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西域道路的打通使得原本在西域才有的物品成功傳到了中原地區,也極大的豐富了中原地區的物資水平。

張騫的個人經歷

張騫是我國漢代漢中成固人,根據史書的記載,張騫此人很有能力而且深得漢武帝的信任,他非常有能力,而且堅韌不拔,他在人生道路上面臨了許多艱難險阻但是他都咬牙挺了過來。

正是因為他具有堅韌不拔,心胸開闊的優良品質,他才能完成出使西域的這一艱巨任務。

張騫在漢朝擔任官員時,正是漢朝與匈奴大戰的時期,為了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漢武帝親自下令讓張騫率領一批人馬出使西域,當時通往西域的路途上渺無人煙,而且環境異常惡劣,張騫等人沒有猶豫,而是毅然上路。

不幸的是,他們很快就遭到了匈奴人的追擊並被被俘虜了,匈奴人一看張騫是漢朝使節,就軟硬並施逼迫他投降,但是張騫始終不為所動,匈奴人沒有辦法只好把他扣押了起來,為了打消他逃回漢朝的決心,甚至還給他強行許配了一個匈奴妻子,但是張騫一直暗地裡找機會返回漢朝,終於,張騫趁匈奴不備之時逃出了匈奴人的手中來到了大月氏,並成功的聯合了大月氏國王一起抗擊匈奴。

再返回的途中,雖然張騫等人再一次遇到了危機,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回到漢朝的決心,終於,張騫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功回到了漢朝

為什麼張騫能夠被人銘記呢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張騫的強烈愛國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張騫在遇到許多極端條件之下仍然沒有放棄回歸漢朝的信念,這在張騫所處的環境時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他都沒有動搖自己的信念。

第二點就是張騫出使西域不光是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人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張騫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中原王朝與西域國家的聯繫,更促進了中原王朝與外界的經濟文化的交流。

除此之外張騫還調查了西域國家的人口、城市、經濟等許多因素,為我們日後了解西域諸國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資料與文件,所以說,張騫是值得被人銘記的。


我國西漢大使者張騫是一個胸有遠景,行有大跡的陸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他把西東北的中亞西亞歐亞之路全力打開。他是苐一個世界哥倫布,也是頭一個馬可斯。

後經過鄭和的海上之路完整了水陸絲綢之路,從絲綢、茶葉葉、瓷器`、字畫到各類古懂源源不斷與各國交流。清明上河圖上就是宋代最繁華的國際大市場。


中國的絲綢之路舉世聞名。這條路的最初開闢者張騫也名傳千古。

漢武帝初年,匈奴多次南下入侵中原,漢武帝下決心要反擊匈奴。為了反擊匈奴,先要了解匈奴情況。這時漢武帝了解到,當初月氐國被匈奴打敗時,曾經把月氐王腦袋砍下來做成酒杯,因此月氐人恨死了匈奴。但他們國小力弱,便逃到西方,一直想報仇。漢武帝得此消息,便計劃派人去聯絡月氐國,共同打擊匈奴。他最終選中了張騫。

張騫是漢中成固(今陜西成固縣)人,當時官居郎中。公元前138年,張騫被武帝任命為出使月氐國使者,率領100多人的隊伍,從長安出發。經過隴西,到了河西走廊一帶,被佔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騫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沒有殺張騫等人,而是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牧羊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看管。匈奴人給張騫找了個匈奴妻子,一是監視他,二來也想收買他誘他投降。但張騫忠於漢室,堅貞不屈,一直等待時機逃跑。

這一等,就是十一年。

十一年後的一天,張騫和甘父幾個人,趁匈奴看守放鬆警惕時,偷了幾匹駱駝和駿馬,向西逃去。大沙漠一望無邊,沒有食物和水。張騫等人又飢又渴。就在他們累得再也走不動了的時候,他們終於得到了一個有水草且有鳥獸的地方。甘父善射,箭無虛發,射中很多鳥曾,他們便生食鳥獸肉充饑。

翻過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大宛國王素聞漢朝之名,很想經交漢朝,所以熱情款待張騫等人,並派:騎兵和翻譯護送張騫等人。經過康居國(今撒馬爾罕),大夏,來到大月氐國。但大月氐人在阿姆河上游安居樂業,不願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氐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但卻獲得了大量的有關西域的人文地理知識。

張騫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抓住,又設計逃出。歷盡千辛萬苦的他和甘父二人,終於於13年後,回到長安。由於他帶來了大量的有關西域和匈奴的情況,漢武帝決心拓邊,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公元前121年的春天,漢武帝派張騫協助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直至賀蘭山下,消滅匈奴三萬餘人。並迫使匈奴渾邪王歸順漢朝。從此,河西一帶全為漢軍佔領,漢武帝在河西設立了武威郡與酒泉郡。

公元前119年,漢王朝為了聯絡烏孫國,斷匈奴右臂,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帶了三百多人,並大量財寶,順利和烏孫建立了友好關係。張騫另派副使訪問了康居,大月氐,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國家。

張騫從烏孫回來後,因功被封為博望侯。一年後病逝。

從此,"絲綢之路"開通。西域的葡萄,胡蘿蔔,核桃,石榴等傳來中原。中原的絲綢,鐵器,瓷器等傳去西域。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融合。促進了中西方物資和文化的交流。

歡迎點評。


張騫出使西域 ,史稱鑿空行動 ,可見其艱辛程度。從此以後,中央王朝同西域之間的往來不斷密切 ,最終開闢了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的開闢,溝通了東亞、中亞、西亞、北非以至歐洲的往來,使亞洲、非洲、歐洲大陸連為一個整體,使世界經濟、文化走向全球化的必經過程,是一個里程碑的歷史事件。從此,中國開始向西走向世界,並用政治、經濟、文化影響世界,而世界其他文明也開始了解中國。

張騫出使西域,其意義可與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加加林進入太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相 媲美 ,其歷史影響澤被後世。


開闢絲綢之路,加強了西域和漢朝的聯繫,緩和了二者之間的緊張關係,促進了民族大融合,乃後無來者的曠世偉業


我不喜歡複製,不想廢話,只能告訴你,他這一去十幾年!可謂艱難困苦,匈奴用女人都沒留住他!雖被俘數載,牢記使命,趁亂逃出直接西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有骨氣,有血性!終不負漢帝所託!帶回第一手資料!流芳百世眾望所歸!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東方的哥倫布」。

張騫從長安出發的時候,整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還相互隔絕,就在張騫到達中亞各國1100多年後,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雙腳,才踏上中國的土地;而西班牙探險家哥倫布開往東方的船隊,在張騫出使西域1300多年之後,才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揚帆啟程。漢武帝開通通往西域各國的道路,最初的想法只是為了征討匈奴,開拓大漢疆域。但戰爭結束了,被張騫帶到西方的中國絲綢,卻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西方的珍寶黃金,也沿著這條閃爍著絲綢光芒的道路,湧進西漢首都長安。絲綢之路,一條由開拓者張騫走在最前面的萬里通途,把古老中國和遙遠的西方世界,連在了一起。

張騫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走出國門的使者,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及歐洲等國交往的大門,同時,也通過他的外交實踐,第一次張揚起國與國之間平等、誠信交往的外交理念,構建了漢與西方國家友好交往的橋樑,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和發展,為中國漢代昌盛和後世的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整個世界的文明與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和西域互相往來,開闢了中西文化交流通道,成為千古傳頌的絲綢之路,為漢朝強盛作出了傑出貢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